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45564798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1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一位先驱,他在海国图志中明确而系统阐述的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工商皆本”2顽固派在攻击近代某思想家时说:“其谈治术则专主西学,欲将中国数千年相承大经大法一扫刮绝,事事时时以师法日本为长策。”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魏源 B张之洞 C康有为 D胡适3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揭开了洋务运

2、动的序幕C开留学教育的先河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4下表是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类别18601899年1902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5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下图)。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遗其体而求其用” 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

3、干橹”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6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他指出洋务运动的弱点是()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 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7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维新派的变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明确“中体西用”思想 D宣传民主共和思想8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

4、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9维新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再次强调“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表明他()A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B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C支持维新派政治变革 D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0康有为在改革中不得不搬出孔子来为变法辩护,在新学伪经考之后又推出力作孔子改制考,关于推出孔子的目的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儒学在近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印证“托古改制”

5、推动改革走向成功C充分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策略性D揭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惰性对改革的影响11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这一做法()A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B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C团结多方力量反对君主专制 D目的是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121916年担任北大校长后,蔡元培提出了三项管理原则,其第三项是“容许绝对的学术自由,保证不同理论与观点的自由表达,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这实际上()A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B让传统思想焕发生机C使北大出现思想混乱 D纵容了守旧势力的猖狂1320世纪初,

6、一些学校的女生已经开始觉醒,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C新文化运动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新文化运动出现了较偏激的思想和行为14下图是某历史著作第十九章的部分子目录,该章总标题(?处)最合适的是()第十九章?一、观念形态的革命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论战三、科学与民主四、各色各样的“主义”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15在陈独秀看来,“儒者三纲五常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源”,“片面之义务,不平等之道德,阶级尊卑之制度”就是“忠、孝、节、义

7、”,“伦理道德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材料反映出陈独秀()A主张伦理道德革命 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C主张变革政治学术 D以立宪反对君主专制16陈旭麓认为:“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明显的偏向。”这里“偏向”主要表现在()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坚决批判专制独裁C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7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初版时印了1 000本,很快销售一空。到1926年5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印达17版之多。由此可知,当时()A中国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B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

8、指南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步扩大 D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18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重大事件统计数据。由此可以看出该杂志()历史事件 提及次数辛亥革命 47袁世凯称帝 133世界大战 448十月革命 287巴黎和会 87五四运动 45 A.关注国内外政治局势演变 B宣传主题是马克思主义C成为近代影响最大的报刊 D关注中国社会生活变迁19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拉丁化是一切文字的未来。”表明他们 ()A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B充分发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

9、陷和不足 D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或肯定20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河,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有误的是 ()A大兔子: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 B中兔子: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C小兔子: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文学革命由此开始D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使人们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

10、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

11、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二总结康有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3)有学者认为,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其“高明”在何处? 导致维新派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原因是什么?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12、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材料二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1)从上述材料看,陈独秀和鲁迅都把矛头指向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2)材料二中,陈独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进步意义?23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深受西方思想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吾今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三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使吾人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