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56449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王久高“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伴随着这一理论在当时联党引起的争论,国外学者对这一命题的研究日益增多。东剧变以后,随着我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入,我国学术界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日益深化。无论是材料的挖掘还是立意的突破,近十年国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国学者基本上存在共识,差别只是学者间叙述的细节和论证的深度不一。大家普遍认为,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及革命胜利后的一段时间

2、,俄领导人都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胜利论”。但是,进入20世纪20年代之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胜利局面一时难以出现,而联又面临着恢复经济,全面开展经济建设的艰巨任务。在此背景下,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回答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因此引发了联共(布)党的一场激烈争论。有人从国际国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认为:首先,从国际方面看,一战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尤其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从1918年起,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了革命,但从1924年起,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转入低潮。于是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已暂时

3、不可能凭借武力或其他手段颠覆和扼杀维埃国家,而联也不可能再依靠世界革命或欧洲革命来巩固自己的社会主义阵地。其次,从国方面看,布尔什维克党推行了新经济政策与和平外交政策,到1925年底,资本主义在联仍有相当大的力量。所以,在联国,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同资本主义成分之间的斗争就成为必然的事情。鉴于上述情况,人们不得不将视线从国外转移到国,从依靠世界革 命的战略思想转移到依靠国自身力量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问题。例如,一个国家单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景如何?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联,能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成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等。这些问题就归结为1925年党爆发的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4、的争论。1也有人认为,在1924年之前并不存在后来争论的“一国社会主义”问题。俄共全党,包括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在,都认为俄国需要西方革命的支持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但1924年12月,斯大林出于反对托洛茨基的需要,开始修改自己说法,提出“列宁的社会主义在一个 国家胜利的理论”。斯大林提出“一国建成论”的目的是反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论”。2(二)列宁思想中是否有“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是否是列宁的思想,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联单独一国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斯大林独创的理论,尽管这个理论是借列宁的名义推出的,但同列宁的理论体系无关,并且也同

5、1924年以前斯大林本人的主迥异。列宁始终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的国际性,把俄国革命看作世界革命这一统一过程中的组成部分。3列宁没有明确肯定俄国单独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列宁始终从国际的观点看待维埃俄国的命运,最后还特别把俄国的命运同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4另一种观念认为,十月革命前,列宁根据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同时胜利”的论断,提出了“一国胜利”的思想。这其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概念,但实际上已经涵着“一国建成”的思想。从开始提出一国胜利论,列宁就把一国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既包括革命也包括建设在的两个方面的胜利。列宁严格区分了一国建成

6、社会主义和一国获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这两个不同概念的涵,从而认为一国可以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但一国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最终的和彻底的胜利。5第三种观点认为,“一战”期间列宁提出的“一国胜利”论中,并不包括“一国建成”的容。在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的句子中,此处的“社会主义”是指“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而不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列宁“一国胜利”的含义是:一国可以首先获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并开始社 会革命,即一国的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夺取政权并开始社会主义的经济变革,但一国不能完成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即一国不能

7、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变革,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要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要保证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至少需要几个先进国家无产者的共同努力。但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关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进程的观点开始发生变化。他认为,俄国一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完全可能的,但俄国一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彻底的”、“最终的”胜利。列宁事实上把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即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即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区分开来。因此,笼统地说列宁始终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否认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也是不恰当的。6(三)列宁“一国建成”思想的主要贡献赞成列宁思想中有“一国建成”思想的

8、学者,虽说他们对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涵有不同解释,但他们都对列宁“一国建成”思想的理论价值作了充分肯定。有人认为,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是列宁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列宁“一国建成”思想的产生,标志着列宁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突破。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后人提供的,只能是新社会的基本原则,而不是新社会的现成方案;至于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和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则只能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探索。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光辉典;它既继

9、承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二,列宁“一国建成”的思想的产生,标志着列宁对“社会革命”认识的新突破。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变革是一个历史过程,不是一次行动;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逐步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列宁关于“社会革命”的这一新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论意义。首先,它突破了各先进国家同时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变革的设想,展望了单独一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变革的前景;其次,它突破了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才能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变革,而这一变革完成之后即进入完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开创了在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的道路。列宁关于“社会革

10、命”的这一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都是沿着列宁的这一思路进行的。7有学者认为,列宁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在科学社会主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列宁形成在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突破。其次,列宁关于在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增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革命的新容。8还有学者认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列宁社会主义观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1923年,列宁对建成社会主义的条件已作了重新估价,认为通过合作社可以使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这种通过合作社建成的社会主义,显然是指农民占人口多数的社会主

11、义,而不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但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构想同样考虑了国际因素,而没有忽视联建成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列宁社会主义观演变的思路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懂得社会主义不是“制定的”,社会主义不是凭“革命热情”、依靠“坚决性”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就可以实现的。列宁社会主义观演变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实事、与时俱进的一个例。9(四)斯大林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学者们普遍认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化主要是由斯大林完成的。但学者们对斯大林创立或发展这一理论的作用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斯大林是在曲解马克思恩格斯的论点和列宁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一是斯大林

12、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论点(提法)绝对化,把他们的观点概括为“同时胜利论”或“同时爆发论”,以此同列宁的观点对立起来。二是在列宁的“胜利”两字上做文章,把列宁在论欧洲联邦一文所说的“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解释成单独一国不仅可以夺取政权,而且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社会。10其实,列宁在谈到一国可以胜利时还未想到俄国的直接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当然也不可能设想未来的俄国能单独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另外,斯大林把列宁说的“组织社会主义生产”解释成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得出结论说,1915年列宁就已经提出一国可以建设社会主义。11斯大林真正提供的新东西是把一国胜利问题分解为两个问题

13、,一是免除资产阶级制度复辟的完全保障问题,二是可能在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问题。斯大林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是肯定的。斯大林最终把社会主义标准降低为战胜本国的资产阶级和解决农民 问题,从而认为联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12斯大林本人在同一时间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同季诺维也夫观点一致。另一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或建成就是战胜本国的资本主义成分,解决农民问题。结果,斯大林采用后一种标准,靠改变生产关系来“建成”社会主义。13有学者认为,斯大林在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之前,首先通过对社会主义在联的最终胜利和联

14、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的明确区分,阐明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含义。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在联的最终胜利,即消除资本主义国家对联的包围,从而使联有免除旧制度复辟的完全保障问题是指解决联的外部矛盾,即联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问题。这是要靠各国无产阶级的共同努力,至少要靠几个先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而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则是联能够依靠本国力量解决部矛盾,从而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斯大林最后把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归结为解决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问题。斯大林还特地划清了“一国建成”与“闭关自守”的界限,阐明了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这一“民族”任务和国际任务的一致性。

15、14还有学者认为,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战胜本国的资产阶级。斯大林对这一理论也有一个认识过程。一开始斯大林并未接受列宁晚年提出的联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1925年俄共(布)十四大以后,斯大林开始明确区分联面临的两种矛盾,即部矛盾和外部矛盾,部矛盾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矛盾,这一矛盾联能用自身力量克服,而能克服这一矛盾就说明联能够建成社会主义;外部矛盾是指联与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这一矛盾只有通过世界革命才能解决,只有几国无产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到1926年底,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定型在战胜本国的资产阶级上。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明显的闭关自守

16、倾向,其理论着眼点放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上,主要解决了消灭本国资产阶级的任务,而这种消灭所依赖的并不是生产力水平的增长,而是人为的行政手段。15(五)列宁、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近几年,学术界对列宁、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日益兴起,这对我们更好地梳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认清这一理论的真正 涵以及列宁、斯大林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的异同大有裨益。有学者认为,列宁确实有“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但它与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并没有师承关系。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还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即无阶级无国家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