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563028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36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宁夏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宁夏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宁夏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宁夏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5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16.0 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漫溯 杯杓(sho) 长篙(go) 篷(png) 草生辉 B. 散佚 参乘(shng) 刀俎(z) 殒(yn) 身不恤 C. 遏制 租赁(lng) 箕(q)踞 桀骜(o)不驯 D. 濡缕 骨髓(su) 炽(ch)热 叱咤(zh)风云 【答案】D 【解析】A“篷草生辉”的“篷”应改为“蓬”; B“殒身不恤”的“殒”应读“yn”; C“箕踞”的“箕”应读“j”;“租赁”的“赁”应读“ln”; D字

2、形字音全部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 所积累字音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台词义、词性进行。本题还 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字形题从表面上是 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候也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 近字和形近字, 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 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有对举、 组词、 形旁辨形。 注意常见多首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 (1)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 (2)多音多义字,掌握“音随义转”的原则:注意

3、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从词性上区别, 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注意记少不记多,记住一下常考的字音 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第 2 页,共 25 页 2. 下列句子组合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范增说项羽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距关,毋内诸 侯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张良出,要项伯令将军与臣有郤 A. B. C. D. 【答案】B 【解析】无通假。译文:范增劝告项羽说。 “蚤”通“早”,早些。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了。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4、 “共”通“供”,供给。 “倍”通“背”,背叛,忘记。 “振”通“震”,惧怕。 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 “要”通“邀”,邀请。 “郤”通“隙”,隔阂、嫌隙。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 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 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常见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滕王阁序)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机”通“几”(滕王阁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师说) 或师焉,或否焉:“不”通“否”(师说)

5、 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六国论) 3. 下列语句与“吾得兄事之”中“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第 3 页,共 25 页 A. 项伯杀人,臣活之B. 常以身翼蔽沛公 C. 群臣怪之D. 邻之厚,君之薄也 【答案】B 【解析】例句 兄: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句子译为:我得像对待兄长一 样侍奉他。 A活:使动用法,使活。句子译为: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B翼:名词活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句子译为: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 样掩护刘邦。 C怪:意动用法,以为怪。句子译为: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 D厚、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句子译为:邻国的势力变雄厚了, 您

6、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变薄弱了。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活用类型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利用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 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 境分析。 使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一般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焉用亡郑以陪邻? 项伯杀人,臣活之。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 “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 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7、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意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第 4 页,共 25 页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 的人或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8、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 其父”。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认为有利可图”。 4. 下列句子中,对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货币 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C. 樊将军以穷困归丹 穷困:走投无路 D. 诸郎中执兵 郎中:宫廷的侍卫 【答案】A 【解析】A币,古义:礼物。今义:货币。 故选:A。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 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都 有

9、可能造成古今异义词。辨清古今异义词对于了解古代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积 累的基础之上,要学会采用因文定义和代入分析的方法。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同学们要以积累为主,学会知识迁移。常见古今异义词举例: 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 离交通要道。 落后:古,行动落在后面,如“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今,思想不进步。 5. 下列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 大王来何.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第 5 页,共 25 页 【答案】

10、A 【解析】A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前置,译文:大王来时 带来什么。 B省略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译文: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当作东方道路 上的主人。 C定语后置句,“知其事”作定语后置修饰名词中心语“宾客”,译文:太子和知道 这件事的宾客。 D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燕国被凌辱的耻辱可以消除了。 故选:A。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 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 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

11、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 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 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 ,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 “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分析句式应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 ,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 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 引导。 6.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

12、其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B. 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 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 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 中“项王、项伯东向坐” ,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 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答案】C 第 6 页,共 25 页 【解析】C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西汉刘 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13、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 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 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 ,张冠李 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 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该考点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 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如中 国文学的鉴赏

14、20 世纪中国文学概述古代小说鉴赏现当代戏剧鉴赏中 国古代文学概述鲁迅的生平和创作唐诗简介等等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 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重要”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 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 络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20 万秦军降卒一夜之间被项羽的军队坑杀殆尽。关中父老闻之,切齿拊心,泪 如雨下。 B. 学校即将举行学生会主席改选,张国栋成绩优秀,人缘也好,广有羽翼,所以, 这次学生会主席的位置非他莫属。 C. 一个国家只有依靠自己

15、的实力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要不然只能落到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的地步。 D. 五坡岭兵败被俘后,文天祥被押至崖山劝降,面对祖国破碎飘零的江山,面对 兵困南洋一隅的绝境,信国公慷慨陈词,长歌当哭,那首舍生取义的过零丁洋 , 也成了大宋最后的绝唱。 【答案】B 第 7 页,共 25 页 【解析】A切齿拊心:咬牙痛心。极端痛恨的样子。使用正确。 B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词语是贬义词,此处用于夸赞张国栋人缘好,褒贬失当。 C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使用正确。 D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使用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能力

16、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语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 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 密是关键。 成语辨析题总体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自 2018 年起,中国将每年 8 月 19 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体现了党和国家 对 100 多万卫生和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 B.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 200 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 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