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562979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42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6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陈情表中,李密用“ _ , _ ”对举来强调西晋地方官对他的重视程度, 想重用他。 滕王阁序中,王勃用“ _ , _ ”表达青春年少的时光虽已逝去,珍惜将 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屈原列传中,作者用“ _ , _ ” ,赞扬离骚的文字描写,用寻常事 物表现极大的旨趣,举近事表达深远的意思。 【答案】【小题 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小题 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小题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

2、解析】故答案为: (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重点字:逵、廉) (2)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重点字:隅、榆)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重点字:迩)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 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陈情表重点句: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 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 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 第 2 页,共 26 页 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 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二、其他(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1.0 分) 2. 观看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题目。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 【答案】【小题 1】内容:一个青年跪在一个巨大的手机旁,惊恐地伸出

4、双手想要留住 从前上方的钟表上落下的数字,但这些数字都被手机上显示的微信界面吸了进去。 【小题 2】寓意:这幅漫画反映了有些人将许多时间都用于手机上网的现象,呼吁大家 不要沉溺于手机的各种功能而使时间白白流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 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首先要认真细 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 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漫画歌颂真善美,鞭

5、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 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现象。要正确理 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要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第 3 页,共 26 页 3. 请根据以下信息,以复兴中学校团委的名义给各年级拟写一则通知。要求:语言表 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格式正确。(可对文字进行适当删改。) 为“纪念一二九运动 84 周年”,学校团委拟举行演讲比賽。 本次比赛由学校团委举办,请各年级组织师生观看比賽。 演讲比赛的地点为学术报告厅。 本次演讲比赛的主题是“奋进新时代,青年

6、勇追梦”。 比賽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 8 日晚 7 点,通知发布时间为 2019 年 11 月 30 日。 【答案】答案: 通知 学校团委将于 2019 年 12 月 8 日晚 7 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以“奋进新时代。青年勇 追梦”为主题的“纪念一二九运动 84 周年”演讲比赛,届时请组织师生观看比赛。 复兴中学校团委 2019 年 11 月 30 日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微写作能力。微写作题型分为抒情类、描写类、观点 类和想象类。解答此类题,考生一要全面审清题意,把握材料表层义和“题外话” ,立 意又准又高;二内容上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点面详略得当,杜绝废话;三要注意题

7、材特征:描写要精彩传神、说明要清晰有条理;议论要有理有据;构思要结构完整。写 作时,微写作一定要突出“我”的感受和思考。本题考查学生拟写通知的能力。通知, 是运用广泛的知照性公文。用来发布法规、规章,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 机关的公文, 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 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某项事务等。 通知, 一般由标题、 主送单位(受文对象) 、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拟写通知首先要阅读材料,了解通知 的内容,再按照通知的格式拟写通知。要注意参加活动的人员、活动的内容、集合的地 点、时间都要表达清楚。本题中,通知要注意格式,“通知”两字放在第一行正中,不 必写称呼抬头,直接空两格写通知内容;根据提

8、供的信息,按照多重状语排序,时间、 地点、主题的顺序放在“演讲比赛”之前;最后在右下角落款“复兴中学校团委”,并 标明通知时间,“2019 年 11 月 30 日”。 遵循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这原则包含下列四点: (1)向心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文字的每一句话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中心,陈 述中心,而不要游离中心。 (2)连贯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围绕中心,叙述角度一致,前后照应,语气上 一气贯通。 (3)层次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都要有明显的等级次序。 第 4 页,共 26 页 (4)协调性。这是指语言在句式、结构、音节等方面要和谐,读起来顺口。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9、 1 小题,共 9.0 分)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别薛华 唐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含意隽水,别具一格,意境新颖的抒写离情别绪之作。 B首联适当地使用叠字,渲染悲苦的心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C这首诗与作者的另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虽题材同为送别,面风格情调 迥异,诗中所蕴含的深邃而绵邈的情韵,堪称自出机杼。 D颈联落笔对方,想象对方心情与生活的辛酸凄苦,主客移位,这既是同情与劝慰对 方,也是用以自慰。 有人说,同样是写离别,这首诗

10、却是别具匠心的。这首诗的“别具匠心”体现在哪里? 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小题 1】D 【小题 2】 【解析】(1)D“颈联落笔对方,想象对方心情与生活的辛酸凄苦”错误,“心 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具体写到两人心情与生活的辛酸凄苦,并不是只想象对方, 主客移位。 故选 D。 (2)诗的首联语意双关,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艰难,前途悲凉;颔联和颈联使用工稳 的对仗句式,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 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最后一联绾合题意,抒写双方将承受的离别后的相思之 苦;这首诗不同于一般五言律诗多借助景物的描绘或烘托气氛,或抒发感情,而是以叙 事直抒胸

11、臆,通过送别朋友,抒写了诗人不满现实,感叹人生凄凉悲苦的情绪。 第 5 页,共 26 页 答案:(1)D (2)写作重心不同。本诗不着意写惜别之情,而用感人的笔触,反复咏叹遭遇之不 幸,抒发了悲切的身世之感、仕途之坎坷,使人感到这种别离是何等痛苦,更突显出这 对挚友的分手之难。表现手法不同。这首诗不同于一般五言律诗多借助景物的描绘或 烘托气氛,或抒发感情,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 译文: 送了一程又一程前面有很多艰难的路,匆匆忙忙只有一人去寻路。 在千里的行途中悲凉失意,寂寞冷落会摧垮人生不过百年的身体。 你我的心情都是漂泊不定,我们的生活同样凄苦辛酸。 不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会是对方梦中出现的人

12、。 赏析: 首联即切题。“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 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一个“穷” 字、一个“独”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凄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 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紧承上联“穷路” 、“问津”而深入一层述说 : 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 弱身体。这二句是作者发自肺腑之语。诗人联系自己仕途的坎坷,结合自身的抱负有感 而发。所以,诗意就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在向远行人指出可

13、能会遭受的厄运,其实也是 作者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亲身感受到的切肤之痛。 写到这儿,作者觉得意犹未尽,还不足以倾诉心声,更不忍与知音就此分手,于是 又说:“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这一方面是同情与劝慰对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 慰,大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但是,离别却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样,顺理成章地逼出了尾联“无论去与住,俱是 梦中人”两句 : 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杜甫梦李白 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便是这个意思。而这篇在诀别之时,断言彼此都将互 相入梦, 即明说自己怀友之诚, 也告诉对方, 我亦深知你对我相思之切。 “俱是梦中人” 的“俱”字,

14、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分量。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五言律诗多借助景物的描绘或烘托气氛,或抒发感情,而是以叙 事直抒胸臆。 优美洗练的语言, 创造出了生动的形象、 鲜明的意境, 表达了真挚的情思。 第 6 页,共 26 页 “兴象婉然,气骨苍然” ,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征。诗人采用了“古诗”的传统手法, 适当地使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 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 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

15、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 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综合解读。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 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 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9.0 分

16、)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 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 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 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 大吏多恶之。 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 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 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 ,卒官。有光为 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 ,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 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 : “千载有公,继韩、欧阳 ; 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 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先妣周孺人,弘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