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45560121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8.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21《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21《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21《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21《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古诗三首,山居秋暝,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走近作者,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同桌听。,孙,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我会写,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孙,sn,“子”的横撇要短,第二笔稍带弧度,

2、横变为一提。,左窄右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词,注意诗词的停顿、语调、重音等,读出节奏的和谐之美。学习时,先借助插图和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背诵这首诗。,学法导读,结合注释,诵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点明地点。,点明季节。,点明具体时间。,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一起解诗题,空山新雨

3、后, 天气晚来秋。,诗意:空旷的山野刚刚下过一场雨,傍晚天气凉爽,让人感到秋天来了。,刚刚,空旷的山野,你能说说这联诗的意思么?,一起解诗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山”、时间“晚”、季节“秋”、环境“雨”全点出来了。,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诗意:皎洁的月光从松林的空隙间洒落,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你能说说这联诗的意思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课后第2题哦!,颔联

4、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月、青松、泉水。其中明月、青松是静态的。清泉是动态的。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归来,顺流而下,你能说说这联诗的意思么?,诗意:竹林里笑语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水上莲叶摇动,那是有渔船划过。,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课后第2题哦!,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

5、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翠竹、青莲、渔舟。其中翠竹是静态的。青莲、渔舟是动态的。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春天的花草,自然,你能说说这联诗的意思么?,诗意: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却想久留在这山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自可留”把诗人的流连忘返和高洁情怀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表明了诗人归隐的愿望。,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意:空旷的山野刚刚下过一场雨,傍晚天气凉爽,让人感到秋天来了。皎洁的月光从松林的空隙间洒落,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竹林里笑语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水上莲叶摇动,那是有渔船划过。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却想久留在这山中。,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诗中洋溢着怎样的气氛?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了雨后山村的晚景图吗?,一起想象画面,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评价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那我们就一起仔细品味一下吧。,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写景的部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读读一、二句,说一说: 1.这两句诗写

7、出了情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2.这两句诗和诗题有什么关系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和季节。,三、四句和五、六句都是具体写景,找出这两联中的景物,想一想,这两联有什么不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自然,生活,三、四句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景物,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五、六句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景物,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三、四句侧重写物,五、六句侧重写人。,三、四句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是否和

8、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这首诗中,哪两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再来朗读古诗:,浣衣之女 打鱼之人,山 居 秋 暝,寄情山水,

9、景,人,课文图示,明月、松林,清泉、山石,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主题感悟,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词)人的笔下,雨后的空山是那样幽美,枫桥夜半的钟声则会引起不尽的愁绪,而边关的风雪声则让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使他们不禁眷恋起故乡的温暖宁静。这些诗词景中含情,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让我们也拿起笔来,借身边的景物抒发情思吧!,独特感悟,21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张继在考取进士后,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奔逃到四川。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

10、人志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心怀忧愁的客子,他由此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枫桥夜泊。,写作背景,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同桌听。,泊,愁,寺,我会写,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愁,chu,注意“心”三点的位置。,“禾”首撇短平,横稍向上斜,“火”要写紧凑。,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

11、/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结合注释,诵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枫桥夜泊,点明地点。,点明时间。,点出活动。,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夜晚在枫桥停泊,一起解诗题,枫 桥,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诗意: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着,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诗人忧愁得难以入眠。,江边的枫树,你能说说这联诗的意思么?,渔船上的灯火,一起解诗意,月落乌啼霜满天。,诗句中的动静结合: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

12、鸦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课后第2题哦!,读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月亮渐渐落下去。听到了乌鸦在啼叫。,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清冷。,江枫渔火对愁眠。,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

13、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课后第2题哦!,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看到“江枫”“渔火”。感到孤单、寂寞。,江边有火红的枫叶,闪烁着灯火,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温暖、美丽。,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意: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客船里。,你能说说这联诗的意思么?,当时佛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从这两句诗你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

14、了“寒山寺”,听到了“钟声”。,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看看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并没有睡觉的消息?这些词语各是从那个角度写的呢?哪里是动景,哪里是静景呢?,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视觉,听觉,感受,视觉,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动景,静景,这首绝句,写诗人在江南旅途中,路过苏州枫桥停船过夜的情景。全诗围绕哪两个字展开叙述?,全诗围绕“客”“愁”二字,展开了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一起明诗情,旅途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歇,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愁啊,愁,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

15、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让我们带着这份思乡之愁,再次朗读诗歌。,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指导朗读:,枫桥夜泊,课文图示,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主题感悟,21 古诗三首,长相思,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去永陵、福陵、召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性德对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写作背景,1.自由朗读三首古

16、诗,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同桌听。,榆树,湖畔,五更,聒噪,y,pn,gng,gu,我会读,运用:春天来了,蜜蜂在粉红色的杏花间愉快地歌唱,蝴蝶在淡蓝的天空中翩翩起舞,嫩黄的榆钱在春风中颤动,小鱼在清澈的河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同音易混字,榆,y,愉,字义:榆树,落叶乔木,果实外面有膜质的翅,叫榆荚或榆钱。木质坚硬,可供建筑或制器具用。,组词:(榆钱)(榆叶)(桑榆之景),字义:和悦,快意。,组词:(愉悦)(愉快)(心旷神愉 ),畔,识字过关,榆,更,聒,愁,泊,更,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多音字,榆,畔,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我会写,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