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55981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修订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课:鸦片战争中英(18401842)【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一、鸦片走私背景: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的危害:摧残身体;倾家荡产;政治腐败;战斗力下降。二、林则徐禁烟 时间: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成果: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爆发: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经过: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结果:1842年8月初,英

2、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一、时间: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二、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三、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四、1844年,中美、中法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五、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社会的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

3、史的开端。【四】总结一、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二、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18561860)【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二、过程: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天津条约内容: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

4、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1860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奕,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二】沙俄侵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三】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农民(18511864)【一】原因 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 内因:阶级矛盾激化 个人:洪秀全【二】金田起义 起义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5、,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永安建制: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三】定都天京 时间:1853年3月,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情况:没有实现(或不可能实现);北伐西征:(1)时间:1853年。(2)结果: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四】天京陷落 天京事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意图篡位。(2)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3)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

6、衰。应变措施(1)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 、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影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第4课洋务运动地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二、口号:“自强”“求富”。【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7、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时间:19世纪60年代;口号:“自强”;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二、教育方面:兴办新式学校三、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时间:19世纪70年代;口号:“求富”;创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四、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三】洋务运动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

8、强的道路。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中日(18941895)【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二、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战役参与将领成功与否平壤战役左宝贵失败黄海战役邓世昌旅顺战役徐邦道威海卫战役丁汝昌三、战役概况: 杀害两万多中国人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一、时间:1895年春二、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三、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

9、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三】瓜分中国狂潮一、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列强以此为契机,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二、“门户开放”政策:(1)提出:1899年美国提出;(2)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3)结果:得到各国同意,“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第6课戊戌变法资产主义维新派()【一】公车上书 一、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 二、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三、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

10、动的序幕。【二】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 一、代表: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影响最大。(1)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2)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三】百日维新 一、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二、内容(1)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4)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5)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三、失败: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

11、广仁戊戌六君子,废除变法诏令。因变法只有103日,所以称为百日维新四、影响: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中英法美德日俄意奥(19001901)【一】义和团运动 一、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二、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三、口号:“扶清灭洋”。【二】抗击八国联军 一、背景: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 二、结果: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三、意义: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一、概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德、俄日、意奥、比

12、荷西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二、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三、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资产主义革命派(18941905)【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一、总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二、革命

13、活动: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发动广州起义。【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一、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革命团体的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二、成立: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概况: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领导机构: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地位: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

14、产阶级革命政党。三、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第9课辛亥革命资产主义革命派(1911)【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一、萍浏醴起义:概况: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发动萍浏醴起义。影响: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二、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安庆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准备在绍兴策应的秋瑾被捕遇难。三、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最终失败。四、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领导人:孙中山、黄兴、赵声;概况:1911年4月,黄兴提前举事,亲率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起义失败;影响: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