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复习 文化生活考点梳理 课件 (共16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59621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高考复习 文化生活考点梳理 课件 (共16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复习 文化生活考点梳理 课件 (共16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复习 文化生活考点梳理 课件 (共16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复习 文化生活考点梳理 课件 (共16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复习 文化生活考点梳理 课件 (共16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高考复习 文化生活考点梳理 课件 (共16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高考复习 文化生活考点梳理 课件 (共16张PPT)(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单元,主要内容,隐性 逻辑,主要讲述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从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性认识。是教材的绪论和总论。,深入文化现象的内部,分析文化本体的运作机制,揭示文化的横向传播、纵向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是一、二单元的逻辑延伸。重点阐释了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是教材的逻辑归宿和落脚点。揭示了发展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目标和要求。,整体把握教材结构和逻辑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文化 是什么

2、,文化 的作用,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文化对人影响的载体、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全面发展,对人,对社会,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依据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第一单元考点,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一、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1、文化的内涵: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我们所讲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狭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注意: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广义的“文化”,与“文明”概念相近,如考古学中所讲的“文化”,【知识拓展】文化与文明 文明是同野蛮、愚昧相对应的概念;文化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 文明是外在的;文化是内在的。 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 文明的变迁十分迅速;文化的变迁则相对迟缓。,2. 文化的特点

4、(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

5、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 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这表明 ( )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解析】 在抗战时期这一大背景下,创作名

6、曲并 产生积极影响,体现的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 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影响了人的实践活动。文 化与社会实践不一定同步,并且文化创造的主 体是人民群众,故排除A、B、D三项。,C,例题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 B. C. D. 【解析】 此题易错选,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正确;通过庐山图

7、展现庐山的自然美,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正确。故答案为B。,B,例题:在2009年全国“”开闭幕式上,“奏国歌”程序被改为“唱国歌”。不少代表委员指出,将奏国歌改为唱国歌,更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这说明文化作为精神力量( ) A.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D.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解析】 本题易错选C,原因在于看不到文化作用的双重性。A夸大了文化的作用,D不符合题干意思。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B正确。,B,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8、,(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第一,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第一,政治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第二,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注意】 1.

9、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有区别 “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2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关系 (1)文化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 (2)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地位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2)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10、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注意】正确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做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因此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转化成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促进、阻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提升文化软实力。,小结,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一、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