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课件 (共47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5956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专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课件 (共47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专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课件 (共47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专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课件 (共47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专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课件 (共47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专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课件 (共47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专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课件 (共47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专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课件 (共47张PPT)(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2-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含义,属性,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价值量,决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货币,产生、含义、本质,价值规律,基本内容,作用,价值量决定,等价交换,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围绕?,波动?,调节,保使,实现,意义,成为科学 提示趋势,两面性,一、商品理论,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3)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形式各不相同 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形成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

2、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1、必须是劳动产品 2、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问:哪部分是商品,为什么?,质上,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量上,价值大小,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多少,本质内容,商品的价值,劳动时间多少,人类消耗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商品的 价 值量,一、商品理论,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3)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由马克思首先创立的。这一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这是因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为

3、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是马克思解决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基础。,一、商品理论,2、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各不相同,相同,生产同一种商品所需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价 值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结论:,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 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劳动熟练 程度和劳动强度,物的因素,人的因素,制造某种商品所需 要的劳动时间,当时某个生产部门绝大 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最主要指生产工具),影响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的因素有: 技术水平 生产经验 体力强弱

4、 劳动态度,甲工厂的个 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赢利,已工厂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亏不盈,丙工厂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亏损,甲已丙三个企业的生产后果如何?,一、商品理论,2、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练习:下面两组工厂哪个生产效率高?,甲已两工厂都生产同样皮鞋,甲工厂工人每天生产18双,已工厂每天生产21双,丙、丁两工厂都生产同样粉笔,生产一盒粉笔丙工厂需要4小时,丁工厂需要6小时,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1: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

5、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2: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一、商品理论,2、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反 比,反 比,正 比,反 比,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无关,无关,反比,正比,甲经过数十载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成了火箭的成功制造者, 而乙未经过专门学习、训练,就成了植树工人。,甲、乙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相等吗?,一、商品理论,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简单劳动:无需专门训练与学习 复杂劳动:专

6、门训练与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1、货币是怎么产生的?,思考:我们买东西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自古都这样吗? 不是。历史上,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二、货币理论,(1)偶然的物物交换第一阶段,2只羊=1把石斧,用来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商品,用来表现2只羊的价值,这只是偶尔有多余的产品的交换,不是经常发生的,=,价 值,交换价值,(等价物),(2)扩大的物物交换第二阶段,2只羊,=1把斧 =1头猪 =2匹马 =10斤盐 =,等价物用来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商品,思考:扩大的物

7、物交换的困难在哪里?应怎样解决?,=,扩大的物物交换,=,优点:交换的次数频繁了,种类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原始人的生活,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缺点:商品交换由于商品品种的增加出现了困难,即往往几经周折,才能交换成功。,(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2只羊= 1袋米= 3把刀= 1匹布= =,1把石斧,一般等价物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思考:一般等价物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商品交换分成两步: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商品交换有了媒介一般等价物,回忆与思考:历史上哪些东西充当过一般等价物?这些东西有什么缺点?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8、?,天然海贝币,(4)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产生货币,思考:为什么一般等价物会集中在金银上? 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优点,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金银固定(唯一)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总之,货币不是自古就有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货币理论,4、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产生: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商品,一、二 商品、货币理论(第一部分小结)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9、 2、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4、货币的起源和本质,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量,决 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 础,等价交换,交换双方价值量相等,价格与价值相符合,(货币出现前),(货币出现后),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长远看平均价格与价值相符,原因为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价格不会距离价值太远,三、价值规律理论,摩托车(3000元),价格,价值,X(时间),Y(价值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价值规律的惟一表现形式:,三、价值规律理论,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惟一可能的表现形式?,问题B:价格为什么上下波动?,问题C: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10、根本原因是什么?,问题A:价格为什么会涨跌?,(供求影响价格),(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供不应求,供过于求,价格上涨,价格下跌,供求影响价格,前几年苹果树苗数量有限,株价一度高达4元,有些农户仅育苗一项收入高达10-20万元,在高额利润诱惑下众多果农大种特种。数年后果苗价格急剧下降每年只能卖到几角钱,数以亿计的优质苹果树苗只能当柴烧,于是农户依据市场行情纷纷转产,果苗价格又开始上涨。,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生产缩小,供不应求,一些稀有商品,如珍贵的纪念邮票、名人字画、古董等它们的价格不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是价格直线上升不会

11、跌落,原因是什么?,由于该商品供给稀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所以供给不会反过来影响价格,使价格回落。,结论:从一个长期过程来看,平均价格与价值相符,是等价交换。,价值,价格,(¥3000),A,B¥4000,C,D ¥ 2000,(A3000+B4000+C3000+D2000)/4=3000元,摩托车,摩托车平均价格=,三、价值规律理论,3、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扩大生产,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缩小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退出,资源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三、价值规律

12、理论,3、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理解:,这里的关键词是“刺激”,刺激的对象是商品生产者,刺激商品生产者如何去做呢?“两改一提高”,即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价值规律理论,3、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实现优胜劣汰,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理解:,这里的关键词是“促使”,促使商品生产者进行

13、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优者胜,劣者汰。,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额外收益,无利亏本,优胜劣汰,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扩大,生产萎缩,遭到淘汰的企业职工就会下岗,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因此有人说社会主义的商品竞争无异于资本主义的商品竞争,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下岗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失业,优胜劣汰也就是两极分化,你是怎么认为的呢?,(1)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那么自然就有竞争。但竞争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2)竞争结果是优胜劣汰,一般不会出现两极分化。因为我国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

14、制。况且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下岗职工的生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再就业。,(3)全面地看待优胜劣汰。实际上淘汰一些长期亏损的落后企业,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产品质量的提高等都是十分有利的。,三、价值规律理论,3、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棒子)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鞭子) (3)实现优胜劣汰(筛子),李嘉图认为,用一个月的劳动来给自己做一件上衣,而只用一个星期的劳动做一顶帽子,虽然决不把它们拿去交换,一件上衣的价值将是一顶帽子的价值的四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提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

15、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论断。但面对为什么各种不同质的劳动会形成质上相同的价值这一问题,他们哑口无言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为自己生产的物品有价值吗? 为什么不同形式的劳动形成在质上相同的价值呢?,四、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1、使劳动价值理论成为科学,(教材指明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所作的变革,表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1、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

16、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C,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 具体劳动是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个劳动过程先后不同的两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A、 B、 C、 D、,C,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A、价格波动 B、不等价交换 C、国家宏观调控 D、统一的市场,4、在市场经济中,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危机感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为此,无锡小天鹅公司实行“末日管理”,这说明( ) 价值规律在一切社会生活领域都是客观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