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共110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59021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共110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共110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共110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共110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共110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共110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共110张PPT)(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ART 1,专题一,专题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专题知识构建 高考命题突破 高考题型探析 时事热点解读,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知识构建,专题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小专题1 哲学派别与哲学作用 小专题2 把握规律与认识思维 小专题3 认识实践与求索真理,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命题突破,小专题1哲学派别与哲学作用,高考命题突破,真题研析 1.2018全国卷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

2、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它() 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B. C.D.,B,高考命题突破,【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主体和规律。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主要在于其具备科学性和革命性,可以从性质和作用角度来分析。从性质角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符合题意; 很多理论都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不具有科学性的理论就不会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不选;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不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不选;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

3、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正确。,高考命题突破,试题感悟素养提升 (1)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用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政治认同。 (2)方法技巧举一反三 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易错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研究的是一般的规律与方法,即对物质世界共性的表达,并不能够提供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的方法。,高考命题突破,2.2010新课标全国卷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主张科学是哲

4、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B.C.D.,C,高考命题突破,【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排除。 具体科学的发展是哲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排除。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前提,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指导,故正确。,高考命题突破,试题感悟素养提升 (1)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方法技巧举一反三 明确有关哲学的几个误区: 错误认为哲学是社会发展的根

5、本动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高考命题突破,错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的一个派别,并非是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错误认为哲学能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有正确和错 误之分,所以哲学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错误认为哲学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高考命题突破,专题提升 1.哲学的内涵,高考命题突破,2.哲学的基本派别,高考命题突破,(续表),高考命题突破,思维发散 认识哲学上的两个对子,高考命题突破,3.真正的哲学的作用,高考命题突破,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6、成果,高考命题突破,时政知识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之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科学回答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的时代化,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化,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义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高考命题突破,误区清零 1.2016江苏卷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2012江苏卷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3.2015海南卷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1. 【剖析】哲

7、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2. 【剖析】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3. 【剖析】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高考命题突破,4.2014广东卷 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5.2012天津卷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6.2015福建卷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反思 _,4. 【剖析】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以非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会犯错误。,5. 【剖析】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6. 【剖析】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

8、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高考命题突破,预测押题 预测一哲学及其作用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切成就,从根本上说,都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及运用。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具有正确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的功能通过掌握群众,能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正确总结和升华决定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A.B.C.D.,A,高考命题突破,【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对我国实践取得成就起了积极的作用,正确且符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正确

9、总结和升华,错误;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由我国自身的客观情况和规律决定,而不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错误。,高考命题突破,预测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2.漫画画果充饥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高考命题突破,【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世界观。漫画画果充饥讽刺一些人脱离实践,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正确。,高考命题突破,小专题2把握规律与认识思维,高考命题突破,真题研析 1.2017全国卷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

10、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B.C.D.,B,高考命题突破,【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从实际出发,正确;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

11、律,这体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正确; 说法错误,意识是主观的,不能作为实践的出发点,实践的出发点应该是客观实际; 说法错误,应该坚持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高考命题突破,试题感悟素养提升 (1)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本题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知与把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公共参与意识。 (2)方法技巧举一反三 解答此题可以采用排除筛选法,即首先排除错误的选项,然后排除含有错误选项的相关选项,从而缩小选择的范围。意识不能作为出发点,所以一定错误,含有的选项错误,故排除A、C。我们在B、D中选择就可以了。,高考命题突破,2.2016全国卷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

12、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意识内容的变化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B. C.D.,C,高考命题突破,【解析】本题以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就不可能有意识的内容,正确;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

13、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而近代又增加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这说明意识内容的变化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正确; 本身说法错误,意识内容的变化是由于事物的变化,而不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说法错误,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就会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高考命题突破,试题感悟素养提升 (1)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通过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培养科学精神。 (2)方法技巧举一反三 图示结构理解意识的本质,高考命题突破,高考命题突破,专题提升 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高考命题突破,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

14、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反对错误倾向: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高考命题突破,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高考命题突破,(续表),高考命题突破,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高考命题突破,思维发散 认识有关

15、规律的几个问题,高考命题突破,(续表),高考命题突破,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要求),高考命题突破,时政知识 过度留痕 过度留痕,其实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注重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留有文件,留有影像资料,既浪费纸张又污染环境。把人力物力财力都投于留痕迹,占用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那么踏踏实实做事的资源就相对减少,工作开展就会受影响,同时基层工作人员也感觉很辛苦很无奈,工作没有成就感,百姓的幸福感就会降低。,高考命题突破,误区清零 1.2019北京卷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 2.2018天津卷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

16、2015全国卷 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1. 【剖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把幻想变为现实。,2. 【剖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3. 【剖析】事物的不同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高考命题突破,4.2016北京卷 “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5.2016海南卷 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 6.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4. 【剖析】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5. 【剖析】通过实践把观念中的东西转变为现实也要遵循客观规律,不是总能成功的。,6. 【剖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既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高考命题突破,7.2015江苏卷 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8.2013全国卷 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反思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