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用对用好初中语文教材2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58944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懂用对用好初中语文教材2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读懂用对用好初中语文教材2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读懂用对用好初中语文教材2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读懂用对用好初中语文教材2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读懂用对用好初中语文教材2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懂用对用好初中语文教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懂用对用好初中语文教材2(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懂、用对、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使用策略之例谈,报告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易海华,内容提纲: 一、读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育人目标之旨向 二、遵循用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要求 三、不懈追求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之卓越,一、读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育人目标之旨向 双线组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力和文化力培养 一个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是很多的,但其中再也没有比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了。 语言自主学习力和文化力的养成综合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语言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朱自清);脱离语言自主学习力培养的文化力养成也会临空

2、蹈虚。,一、读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育人目标之旨向 读懂阅读专题设置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之旨向; 读懂写作专题设置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之旨向; 读懂自主学习助学系统; 读懂选文所蕴含的文化理解和传承之道。,读懂阅读专题设置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之旨向 学生认知结构受教材知识结构的影响很大。奥苏伯尔认为:不断分化、综合贯通是人认知组织的原则。任一学科的知识会在头脑中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最具包容性的观念处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点,其下面是包容范围较小的越来越分化的命题、概念和原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就是按此原则组织和呈现的:在纵向上,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由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的原则;横向上注重融会贯通,加强

3、章节间联系。,横向: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方面注重“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构建,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单元间内在联系。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构建:构建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教读课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自读课功能是用法;课外阅读则指向于阅读经验积累中学生自主学习力的养成。 心理学依据:程序性知识的掌握须在一段时间内,接触不同复杂性问题后方能逐步达到熟练水平。九下现代文单元都是教读2篇,自读2篇,文言文单元是教读3篇,自读1篇。如九下第一单元:,九下第一单元现代诗歌阅读,拓展阅读 思念 舒婷 一幅

4、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978年5月 (选自舒婷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拓展阅读 少 年 行 -北上过洞庭有感 蔡和森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 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 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 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 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 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 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 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雷雨前 茅盾 清早起来,

5、就走到那座小石桥上。摸一摸桥石,竟像还带点热。昨天整天里没有一丝儿风。傍晚响了一阵子干雷,也没有风,这一夜就闷得比白天还厉害。天快亮的时候,这桥上还有两三个人躺着,也许就是他们把这些石头又困得热烘烘。 霍!霍!霍!巨人的刀光在长空飞舞。 轰隆隆,轰隆隆,再急些,再响些吧!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选自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文库茅盾代表作),读懂写作专题设置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之旨向 纵向:从七上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良好写作习惯开始,七下至九上,逐步培养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游记、演讲稿、传记等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九下侧重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作文程

6、式学习。,九年级下册写作专题设置,除“扩写”改编式写作、剧本和戏剧表演评论写作之外,九年级下册写作专题围绕“作文程式学习”设置。 写作专题设置遵循一般具体一般的学习规律。,横向:各单元写作专题设置尽量与本单元阅读学习重点相配合,注重搭建台阶,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如第一单元的写作设置为“学习扩写”,写作指导 一、忠于原文。 二、找准扩写点。 不同体裁文章,扩写着重点不同。 三、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写作实践 与本单元现代诗歌阅读学习重点相配合,设置了说明性语段扩写题:针对诗歌“用意象表达情感,语言凝练,讲究节奏和韵律”三个特点,各举一两个恰当例子并对例子进行分析,从而更具体表现自己对诗

7、歌特点的认识。 记叙性语段扩写为记叙性文章,如晋公子重耳及随从在五鹿接受土块。 议论性语段扩写为议论性文章。明代胡居仁对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读懂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 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统一。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注重构建利于学生自学的助学系统,如单元提示、预习、注释、练习、阅读提示、知识补白、阅读链接等,力求使教材既是“教本”,更是“学本”。如九下小说单元助学系统的设置。在九上小说单元已设置“梳理小说情节,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生活体验,理解主题”单元目标之后,九下的小说单元目标等助学系统设置为:, 读懂选文所蕴含的文化理解和传承之道 文化

8、的重要性。一方面,人心统一的基石就是文化认同的统一。另一方面,“全球化”正让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同世界互动中的作用更直接、更现实。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不再仅是发展手段和支撑,而是能解决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内力。发达国家正依托其生产、管理方式以及各种产品进行强势文化的全球扩张渗透,尤其是通过文化产品的国际流通,把其携带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通过外在时髦形态对各国青少年产生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文化力成为事关国运兴衰、社会文化安全、个人精神发展的“持久动力”。 语文“文化立人”之途径 :阅读中的潜移默化。 中学生理解、吸收选文所蕴含的先进文化精神内涵,内化于中国文化自

9、觉、文化自信之心,外化于中国文化自强之行。它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立人”方式之讲究。如文道统一。如第9课鱼我所欲也积累与拓展第四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梅岭三章,九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下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传承,二、遵循用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要求 1.具备单元整体教学观念 将单元能力点分散到各课,分步骤、有计划进行训练(纵);各课学习重点应前后勾连,反复强化、巩固,稳步推进(横)。如九下第二单元:,岳阳楼建筑中榫卯结构的启示: 榫(sn)卯(m

10、o)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以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2.运用“1+X”教学实现“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育人目标 如何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策略和自我阅读能力? 应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阅读情境中接触不同的书面文字材料来试用自己的阅读策略。这样,学生才能领会随着文章特点的变化,自己的理解策略也应有所调整。 “1+x”教学设计偏差

11、及正确认识: (1)偏差表现:将“+”理解为同主题多篇文本或同一作者多篇文本的加法式堆积,没有阅读策略、方法的小结和指导,没有用阅读策略和方法之线将教读和自读、课外阅读串联起来并建立有机联系,更没有语文能力在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中的逐层落实与巩固。如七下第二单元:,七下第二单元目录,05,学会抒情,06,综合性学习,单元提示第二段: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体验和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感受作者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单元目标: 1.感受家国情怀,说出自己的体验; 2.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体会作品抒情方式; 3.细心揣摩

12、课文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阅读方法:精读;阅读策略: 体会抒情方式,做批注。,本课的设计是课前准备用“了解黄河历史”拓展学生视野,激发着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导入新课后以“欣赏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中间研讨“探究黄河精神” 激发爱国热情。重点分析直接抒情,并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为黄河写一篇小作文。家庭作业“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X的链接点在于“黄河”。从黄河的起源至黄河的历史,从黄河的古诗名句至黄河的歌曲,再概括出黄河的精神。,黄河颂,01,最后一课 教学

13、本文,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课文高超的写人技巧,逐步提高叙事能力。 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分析人物形象,品味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为本篇课文的难点。,03土地的誓言,土地的誓言就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即作者要回到故乡的身边愿意付出一切,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他的面前,或是他的坟前。这是一篇抒情美文,在仅有的两段文字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选用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

14、画面,前段描绘了沦丧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后段叙述作者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大量排比造成了逐渐增强的气势;运用呼告,直接抒发对土地的热爱、怀念和眷恋,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且不惜献出生命的时代强音。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本课的难点在于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X的链接: 学生课前预习准备: 1.查阅端木蕻良和东北作家群相关资料,了解作者。阅读有关东北作家群的作品:萧红的呼兰河传,端木蕻良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等

15、。 2.查询“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影视资料 。 3.查询有关东北地理风貌的图片资料 。 4.查询中国失去的国土资料 :外蒙古,1949年被划出;唐努乌梁海,已被划入俄罗斯;帕米尔地区,2000年被划入塔吉克斯坦。还有的领土没有实际所有权,藏南地区9.3万平方公里,至今被印度占领;南沙群岛,共56个岛礁,中国现在只控制8个,钓鱼岛6.3平方公里,至今被日本控制。 5.欣赏音乐松花江上。,(2)正确认识“1+x”教学 “1”即单篇教读课文,“x”即自读课文、课外阅读文本,“+”即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在单元能力目标统帅下,首先通过教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某一种阅读策略、方法,形成对专业阅读行为或某类文

16、体阅读的良好认知结构和阅读策略,再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有指导的自学中迁移、初步运用这一阅读策略和方法,最后在课外阅读的多次阅读体验中反复运用、巩固,并内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如九下第二单元:,3.古诗文独立阅读能力培养 对通篇文白对译和繁琐语法分析文言文教法的批评:翻译几个难句固属必要,但通篇一句不落地译出来,往往使初学者“得鱼忘筌”,把注意力倾注在译文上。而过多地讲语法规则,则无异于给刚学会唱歌的儿童讲共鸣原理。所谓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具体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不熟悉具体语言现象,即使你讲得正确无误,学生也未必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实际运用。(复习阶段可梳理归纳) 语感首先来源于听和说,需要“活”的语境;文言虽非供听说,却可通过读来补救。在诵读中会意,感知文言表达特点,积累语言素材。从长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