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病演变过程中的金融因素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55811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3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病演变过程中的金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融保险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病演变过程中的金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融保险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病演变过程中的金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融保险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病演变过程中的金融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融保险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病演变过程中的金融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病演变过程中的金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病演变过程中的金融因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保险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 病演变过程中的金融因素 金融保险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 病演变过程中的金融因素 兼论日本的管制性产业金融体制的形成及其向市场化的商业金融体制的转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调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壹。如果说当前美国经济增 长的放缓,是在经历了持续 10 年的高速增长后的必然调整的话,那么,日本迟迟不能走不 出长达 10 年的经济低迷、日本政府用尽增加公共开支、推进经济重组等各种办法却依然难 以见效,就不能不让我们充分关注日本在从日本奇迹到日本病这个艰难的调整过程中的演变 和发展轨迹。无论是对于东亚新兴市场国家,仍是正在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关键阶段的中国来 说,反

2、思这个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日本因为其对于亚洲的巨额投资而直接影响到东亚 各国的经济走势,同时东亚各国在学习日本模式基础上形成的东亚模式也正在受到新的国际 经济金融环境的挑战,其典型代表就是东亚货币危机。如何见待和把握日本模式的发展演变 趋势,且及时采取调整措施,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2001 年新年伊始,日本经济再次从 2000 年壹度有所复苏的上升趋势中走低,经济增长乏力, 日元兑美元和欧元分别下跌到近 16 个月和 10 个月的低位,反映投资者见淡日本今年的经济 前景;反映日本经济走势的壹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失业率也不断攀升,根据摩根斯坦利添 惠 X 公司预测,到 20

3、01 年 3 月 31 日财政年度末,日本的失业率将冲破 5%的心理关口。 壹度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引人注目的经济奇迹的日本,当下则被更多的人们视为沉疴不起的重 病人。日本的这个 10 年,无论是对于日本,仍是亚洲乃至全球各国,都是值得总结和反思 的 10 年,日本学者将这段时间称为第二次战败,从经济影响来说,这种说法可能夸张, 可是也有壹定的道理。 我们在此不打算全面分析和讨论日本从经济奇迹到百病缠身的复杂过程。即使仅仅从金融角 度的考察,也难免是挂壹漏万的。必须强调,任何经济模式的成功运行和持续的经济增长的 实现,不可能离开有效率的金融体系的支持。壹方面,日本的政府管制性产业金融体制既是 日本

4、经济奇迹形成的壹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日本经济奇迹的重要力量,另壹方面,随着 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管制性的产业金融体系的弊端日益显 露,可是其向市场化的商业金融体制的转化也受到日本国内既得利益集团等壹系列因素的制 约,于是,日本的金融体系在新的条件下又成为影响日本经济增长、或者说能否走出日本病 阴影的关键因素之壹。以金融体系为线索考察日本经济的演变轨迹,能够给予我们许多许多 启迪。 基于日本的经济奇迹所形成的日本模式中,以主银行体系为代表的、政府严格管制下的产业 金融体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强调通过政府引导乃至直接管制来满足政府产业政策优 先发展部门的金融需求的

5、产业金融体制在经济赶超时期有助于动员储蓄、有助于资本形成, 可是这种体制也呈现出显著的政府过度干预、管制失当、较为封闭以及关系型融资的制度性 特征,其中主要能够归结为关系型融资。所谓关系型融资(relationalfinancing) ,就是指 出资者在壹系列事先未确定的情况下,为了将来不断获得租金而持续增加对于少数固定借款 人的融资。和关系型融资相对的是保持距离型的融资(armslengthfinancing) 。当关系型 融资在 X 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中成为主导地位的融资形式时, 这种关系型融资就被制度化了。 日本的关系型融资的典型代表就是主银行制度。 在日本经济起飞阶段,以主银行体制为代

6、表的关系型融资的政府管制性产业金融体制无疑发 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成熟和全球经济壹体化的推进,这种产业 金融体制难以适应日本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金融体制开始出现变革, 政府的管制开始放松, 和此相对应,日本的金融体制开始逐步进入向满足储蓄者的资产选择需求、促进金融市场发 展、 强调商业盈利、 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为目标的商业金融体制转化的金融自由化阶段。 可是,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由于制度上的路径依赖,长期形成的管制性产业金融依然对日 本的经济金融运行形成多方面的影响,在传统的模式下通过产业金融体制投入到制造业的大 量金融资产因为制造业的衰微而成为新的金融体制形成和

7、发展的重大约束之壹,依附于产业 金融体制之上的各种既得利益集团对于金融改革的阻碍也制约了新的金融市场机制的建立。 于是,壹方面传统的管制性产业金融体制的弊端在日益显现,壹方面从管制性的产业金融体 制向市场化的商业金融体制的转变也因为种种原因而推进不力,这使得日本的现行金融体制 不仅难以有效地支持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本身仍成为日本经济走出停滞阴影的制约因 素之壹。 。 壹严格管制性的、以主银行为代表的关系型融资基础上建立的产业金融体制是支持日本经济 奇迹的重要支柱之壹,也是日本经济从经济奇迹转向日本病的的重要金融背景 分析日本的管制性产业金融体制的形成, 首先要全面把握日本在经济奇迹中形成的

8、日本模式, 因为日本的金融体制和这种发展模式是密切相关的。从微观上见,日本模式强调以终身雇佣 和年功序列为基础的、流动性相当低的日本式雇佣制度、以法人相互持股和运营人员利益优 先为特点的企业治理结构,银行体系则是在主银行相机性监控为特点的框架下介入企业的运 营;企业之间则是以保持长期稳定交易关系和系列化为市场特色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稳定 合作的企业关系;发展方向上强调以生产优先、制造业优先、出口优先;从政府和企业的关 系上,强调市场失败,从而注重以行业团体等中介组织为纽带的紧密的政、官、财三角关系, 注重政府影响下的间接金融、财政投融资和行政指导等为主要支持手段的产业政策。这是日 本的产业金融

9、体系形成的总体背景。 具体来说,日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在理论基础上,强调市场失败论且加强政府干预,日本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和力度 远远大于欧美,是日本模式的主要特征。仅中央各省厅拥有的许可认可权就多达 1 万多项, 此外仍有无法可据的行政指导和窗口指导。 直至 90 年代, GDP 的 40仍处在政府控制之 下,而美国只有 6。 (2)在技术创新方面,强调后发优势和模仿引进,自主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在工业化 方面处于后进的日本,注重积极向欧美国家引进技术和设备,在短时间形成生产能力,甚至 能够通过改良和完善部分地超过欧美。 (3)在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强调生产者优先。所谓生

10、产者优先,就是把生产者的利 益放在首位,消费者的利益服从于生产者的利益。从金融体系见,为了保证生产者优先,日 本建立了对于利率管制、抑制资本市场发展为代表的金融约束体系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 结构,以保证对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以支持大规模的设备投资;主银行制度强调了融资关 系的长期化,日本的财政投融资制度则是以生产性基础设施为重点。这些制度设计在不同程 度上将部分消费者的福利转移到生产部门。 (4)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强调大企业优先。为了保证大企业优先,首先是主银行制度以 大企业为融资的重点对象,保证大企业优先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同时建立了以大企业为 核心、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的系列化产业协

11、作体制,同时大企业的职工工资也高于中小企 业。 (5)在产业导向上,强调制造业优先。生产者优先的特征和出口导向的战略体当下战略部 门,必然表现为制造业优先。这不仅是因为制造业是物质生产部门和贸易品生产部门,也是 因为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提高快,投资效率容易提高,产业扩散度较广。日本的制造业优先 战略主要是通过政府的产业政策来支持的,而所谓产业政策,重点是通过金融、财政、外汇 和外贸等政策的配合来支持建立重化工业的大批量生产体制,以降低成本,提高出口的竞争 力。同时对壹些劣势产业部门(主要是农业和第三产业)进行保护,限制这些领域的竞争, 其中也就包括限制金融领域的竞争。 (6)在外需和内需的关系上

12、,强调以外需为主,强调以出口主导和贸易立国,以保证追 赶现代化所需的外汇,日本的出口主导和东亚不同,东亚出口主要是为了偿仍因国内资金 不足而引进的外债。日本有力量解决国内资金需要问题,可是不能解决购进昂贵外国技术和 设备的外汇问题,因而日本拼命出口价格低廉的轻工业品换取外汇。这就是贸易立国的实 质。贸易立国的实质只不过是引进技术立国而已。 从系统角度见,壹种社会经济体制之所以能够形成且持续下去,是因为构成该种体制的各种 制度之间存在着制度的互补性(institutionalcomplementarily) ,也就是说,壹种制度安 排的功能会强化另外壹些相关制度的功能,从而在制度之间产生壹种功能

13、放大的协同效果。 从总体角度见,日本模式具有明显的制度之间的互补性,如上述各个方面实际上都是互相支 持和依赖的。仅仅从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发展见,同样也是如此。 为了配合和支持上述特点的日本模式的顺利运行, 日本相应地对金融体制进行了严格的设计, 其重点是选择了政府管制性的、以主银行为代表的关系型融资基础上的产业金融体制。这种 产业金融体制在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配合下,金融机构通过政府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隐含担 保而形成了强大的储蓄动员能力, 而且政府对于利率的管制和对于金融市场准入的严格限制, 减少了银行倒闭的风险、且提高了银行吸收储蓄的能力。同时,这种产业金融体制具有较强 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

14、能力,在管制利率维持低水平、法人持股结构导致的低分红率等制度 设计下,日本产业金融体制下的企业融资成本必然相对较低。从体制运行的角度见,以主银 行体制为代表的关系型融资的产业金融模式能够在壹定程度上降低金融交易的代理成本和 信息成本,具有壹定程度的隐含的风险分担功能,且且使得银行在日本特殊的企业治理结构 中扮演了主要的外部监控者的角色。 应当强调,这种主银行制度依赖于日本模式的大体制环境、以及管制性的产业金融的金融体 制环境,例如,支持这种产业金融制度运行的因素主要包括:对于利率的管制保证了资金来 源的低成本,对于金融市场的准入的严格管制保证了壹定的垄断的特许权租金,银行在企业 治理结构中发挥

15、的外部监控者角色使得其享有特殊关系可能代理的各种租金,等等。 同时,这种管制性的金融体制也对日本模式的运行提供了金融支持,主要表当下: 第壹,从资本市场见,为了保证日本模式运行所需要的企业出资者的相对稳定、削弱股东对 企业的控制力,日本建立了法人相互持股的基本制度。这种制度满足了日本模式运行对于股 东方面的要求,对于股东的分红也被抑制在壹个低水平上。 ,在法人相互持股的结构中,主 银行又居于主导的核心地位。 第二,为了从金融体系上支持日本模式的运行,日本对于金融体系实施了相当严格的控制。 日本强调要实行统制金融,以保证追赶所需要的低成本的巨额资金,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体当下各个方面,尤其是通

16、产省推行的产业政策和外贸、外汇、外资政策。要在十几年内高 速度地赶上欧美先进工业国,其所需资金额的庞大可想而知。因此,如何筹措到充足的资金, 而且是低成本的资金,成为政府干预的主要课题,其核心是保证人为的低利率。在市场机 制下,资金需求的旺盛必然导致高利率。为此,日本政府通过临时金利调整法规定利率 最高限制,实行了人为的低利率。为了在低金利条件下扩大储户,实行小额储蓄免税制 度,争取城乡劳动者的零散资金。为了把筹措到的社会闲散资金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业资 金,日本政府又实行超额放款制度,即鼓励银行最大限度地把存款转为贷款,因此,战后 日本壹直流行银行不倒的见法。 第三, 日本积极运用各种投融资政策, 引导银行和社会资金进入其所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部门。 第四,为了保证将有限的外汇主要用于引进技术和设备,日本实行了外汇统制,即根据外 贸外汇管理法实行的外汇集中制:个人和法人获得的外汇必须出售给外汇银行,个人和法 人需要外汇要经政府批准。这就保证了有限的外汇用于政策目标,而购买技术和设备是优先 考虑的目标。外汇集中制直到 1972 年才被废止。 因此,日本的管制性产业金融体制本身就成为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