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鸭 [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55314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鸭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鸭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鸭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鸭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鸭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鸭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鸭 [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2020年5月本试卷共12页,4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

2、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每题1.5分,共60分)下表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完成1-3题。月份123456风力8级的日数1.51.93.75.63.61.0平均气温()-3.2-0.76.413.721.226.0降水量(mm)3.37.39.143.233.354.5月份789101112风力8级的日数0.60.30.40.81.40.6平均气温()27.326.320.614.46.3-0.7降水量(mm)247.3166.848.926.226.03.51该地可能是 ( )A武汉 B成都 C济南 D乌鲁木齐2若该地植被状

3、况较差,则其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 )A13月 B35月 C79月 D1012月3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白昼时间长C大气中云量较少 D地面温度较高俄式提拉米苏是以面粉,奶油和蜂蜜等为原料制作的千层蛋糕,用料足,口感好,但口感随新鲜度变化快。俄式提拉米苏最初通过黑龙江省的绥芬河口岸进口到中国,并向全国市场辐射,迅速成为“网红”食品。现在绥芬河的本地商家从俄罗斯聘请糕点师,进口原材料,将俄式提拉米苏在中国批量生产,进而促进了俄式风味食品加工业在绥芬河的发展。据此完成4-5题。4绥芬河生产俄式提拉米苏的优势条件A位于小麦产区,面粉等原料

4、绿色无污染 B多条铁路线交汇,交通通达度好C生产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 D临近俄罗斯,地理位置优势显著5俄式提拉米苏成为“网红”食品,迅速销往全国各地得益于A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B在中国批量生产C我国消费市场广阔 D优秀的品牌营销下表是我国四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回答6-8题。河流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含沙量甲226亿立方米61千克/立方米乙624亿立方米0.14千克/立方米丙118亿立方米4.6千克/立方米丁2 709亿立方米0.16千克/立方米6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A闽江、黑龙江、伊犁河、海河 B海河、黑龙江、闽江、伊犁河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7甲河

5、流域夏秋季节水患严重,目前已采用的解决措施主要是 ()A开挖入海新河 B修建分洪工程 C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 D跨流域调水到其他地区8乙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读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9-10题。9图中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 B处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C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冷、暖气团长期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10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和地形,判断A点等值线数值是 ()A50 B100 C400 D80011下图为太行山区的一次特大暴雨雨量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图中( )A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

6、约300米 B降水规律是海拔越高降水越少C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D标注“铁路”处的铁路线是陇海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其中的东部农业文化区包括:燕赵文化副区、黄土高原文化副区、齐鲁文化副区、巴蜀文化副区等。据此完成12-14题。12对齐鲁文化副区表述正确的是( )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传统经济类型为农耕业 沿海有渔业朝鲜族主要聚居地A B C D13巴蜀文化副区较之其他文化副区形成独特地域文化的原因可能是( )A曾经是古代巴国和蜀国的首都 B传统农耕经济比较发达C以富饶的成都平原为依托 D地形原因与

7、外界文化交流不畅14各文化副区与当地的地方戏曲对应正确的是( )A燕赵文化副区一山东大鼓 B黄土高原文化副区一秦腔C齐鲁文化副区一川剧 D巴蜀文化副区一京剧南宋乾道八年,陆游在兴元府生活,其间和其后创作了大量有关该地的诗文。据此完成15-16题。15根据下列陆游诗文推测兴元府可能是今哪个城市?乍换春衫一倍轻,况逢寒食十分晴 夏中高凉最可喜,不省举手驱蚊虻小猎南山雪未消,绣旗斜卷玉骢骄 城郭秦风近,村墟蜀语参A陕西汉中B湖北武汉C新疆和田D福建厦门16关于兴元府的地理概况正确的是A降水集中于四五月期间B主要以种植春小麦为主C水能资源丰富D土层深厚,种植业比重大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

8、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湖面低于海平面 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对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含盐量降低 A.B.C. D. 18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哈密盆地年均降水量35.3mm,年蒸发量3089mm。这里河沟水量少、渗漏大,出山口后消失于山前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哈密盆地绿洲不同时期地下水埋藏深度年内变化。完成19-20题。19. 哈密盆地绿洲3-7月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多B. 山地阻挡,迎风坡降水增多

9、C. 农耕季节,灌溉用水量增加D. 风力增大,地下水蒸发增加20. 应对哈密盆地绿洲地下水位变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修建河沟防渗工程,推广根灌技术B. 营造河流上游人工林,涵养水源C. 采取人工增雨措施,缓解水源不足D. 建设灌溉机井,开采深层地下水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下图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完成21-22题。21. 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

10、较差大 “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A. B. C. D. 22.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B. 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C. 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D. 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下图是2006一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都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

11、回答23-24题。23.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 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24.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读“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25-26题。25沿包头至广州,在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A层层稻田B风吹草低见牛羊C塬、墚、峁D橘园、竹海26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盐渍化普遍 B地因修建多个水电站导致河流断流C洪涝灾害频繁 D

12、区紫色土壤肥沃,天府之国读下列沿四条经纬线所绘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27-28题。27. 线1与线4交点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A. 华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东北平原 D. 内蒙古高原28. 关于线2与线3交点处所在的地形区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 山高谷深 B. 黄土广布 C. 石漠化比较严重D. 近看是山,远看成川读下图,完成29-30题。29. 图中区域面积相比()A. B. C. D. 无法比较30.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若海平面均一,区域距地心比区域稍长B. 区域位于区域的东北方向C. 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D. 区域到区域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下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50N纬线圈,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大陆,其余部分为海洋。据图回答31-32题。31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32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B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CN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P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下图为南半球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完成33-34题。33. 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