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553100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 选择题(6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

2、水量之比,表示气候的干燥程度。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我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1. 据图分析甲处干燥度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海陆位置B. 气温C. 地形D. 降水2. 图中乙区域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 水土流失 土壤板结A. B. C. D. 3. 关于该区域干燥度分布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沿40N纬线由西向东气候干燥程度逐渐升高B. 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C. 本区域干燥度自南向北递增D. 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答案】1. C 2. A 3. D【解

3、析】通过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形态及特征,分析影响干燥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形成的原因。结合区域干燥度,分析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判断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题详解】根据材料,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据图分析,甲处等值线弯曲是局地现象,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处是大兴安岭,干燥度等值线凸向数值大的区域,说明干燥度较低。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海拔较高,蒸发弱,干燥度较低,C对。受海陆位置影响,等值线与海岸线延伸方向一致,A错。地形差异导致气温、降水的差异,气温、降水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错。故选C。【2题详解】读图,图中乙区域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4、是土地荒漠化,对。乙位于河套平原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对。区域内降水少,水土流失不是主要问题,错。区域以牧业为主,土壤板结不是主要问题,与干燥度无关,错。所以A对,B、C、D错。故选A。3题详解】根据经纬度,该区域整体上干燥度分布等值线数值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与降水量的规律一致,成因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影响,D正确。沿北纬40度纬线由西向东气候干燥程度逐渐降低,A错误。结合图示中等值线数值,乙处比丙处干燥度数值差值大,说明变化快,B错误。本区域干燥度整体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增,C错误。故选D。西红柿起源于秘鲁等国,秘鲁的安第斯山森林地带至今有大面积的野生西红柿分布。下图示意秘鲁地理

5、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 西红柿的主要习性是A. 喜温暖B. 喜湿热C. 需长于17小时的日照D. 需腐殖质高的黑土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美国引进并大规模推广耐储运、产量高的西红柿品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西红柿A. 产品主要转向了美国市场B 生产更多依赖温室大棚等设施C. 生产基地到市场距离加大D. 北方消费南方生产的格局形成6. 近年来,新疆的高番茄素西红柿在国内各地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大,主要原因是新疆高番茄素西红柿价格优势明显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我国交通条件和果蔬保鲜技术提高 新疆西红柿生产有日温差大的优势A. B. C. D. 【答案】4. A 5. C 6. B

6、【解析】【4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红柿最早生活于秘鲁利马南部地区,这里纬度较低气候较为炎热,但分布区位于河流中游地势较高处,因海拔高故气候较为温暖,据此选A。该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无湿热条件,B错误。该地纬度较低一年中无法达到17小时日照,C错误。该地区无黑土分布,D错误。故选择A。【5题详解】我国从美国引进并大规模推广耐储运、产量高的西红柿品种,开拓了中国市场,主要种在中国南方,多数地区可以露天种植,大规模种植地距市场较远,使得生产基地到市场距离加大,西红柿全国范围内消费,没有形成北方消费南方生产的格局,选C。【6题详解】高番茄素西红柿属于较高消费水平的蔬果,其在国内各地市场的份额逐年增

7、大,说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正确;我国交通条件和果蔬保鲜技术提高,扩大了销售市场,正确;新疆高番茄素西红柿价格优势并不明显,日温差大并不是高番茄素西红柿种植的特别优势,错误。故选B。气象学上规定,某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首日即为入秋日。一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图晒到网上(下图),图中标注的数据为各地入秋时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 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A. 从北往南演进B. 从南往北演进C. 从东南往西北演进D. 从东往西演进8. 影响路线入秋时间序列的因素主要是A. 纬度与大气环流B. 纬度与地形C. 地形与大气环流D. 海陆位置9. 该驴友沿着路线“

8、追寻金秋”,途中能看到“金秋”的植被类型是A. 甲地亚寒带针叶林B. 乙地落叶阔叶林C. 丙地常绿阔叶林D. 丁地热带季雨林【答案】7. A 8. B 9. B【解析】【7题详解】气象学上规定,某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首日即为入秋日。我国各地入秋时间,一般是纬度高,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入秋时间早,反之入秋时间晚。我国北方纬度较高,降温较早,入秋时间较早,故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从北往南演进,我国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入秋较早,也会从西向东演进。故选A。【8题详解】路线从青藏高原到塔里木盆地,再到天山最后到准葛尔盆地,受纬度与地形影响,入秋时间等值线呈环形,B正确;都位于我国

9、西部,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的影响较小。故选B。【9题详解】乙地位于我国华北附近,为落叶阔叶林,在秋季叶子有变黄的过程,故可看到“金秋”,B正确;亚寒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都不能体现出金秋植被的特点。故选B。下表三地气候要素统计表(单位:气温/降水/mm)。据此完成下面各题10. 下面四幅图与表中 b 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A. B. C. D. 11. 表中 c 地气候的成因是A.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B.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交替控制C. 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12. 表中 a 地气候特点是A. 终年高温多雨B.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C. 夏季

10、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答案】10. D 11. C 12. B【解析】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年降水量1700多mm。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降水集中在夏季7、8月份。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各月降水量分布均匀。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10题详解】根据表格中气温、降水资料,a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年降水量1700多mm,是热带季风气候。B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降水集中在夏季7、8月份,是温带季风气候。C终年温和湿润,各月降水量分布均匀,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11、。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四幅图与表中b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图,D对。图 是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图是地中海气候,B错。图是温带海洋性气候,C错。【11题详解】表中c地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C对。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A错。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B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的是季风气候,D错。【12题详解】表中a地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B对。终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A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C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

12、的特征,D错。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MN为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 49米B. 128米C. 150米D. 180米14. 两地的高差最接近A. 299米B. 369米C. 401米D. 240米15. 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登山最费体力的是A. B. C. D. 【答案】13. B 14. B 15. D【解析】【13题详解】图中等高距是50米,陡崖处有两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高差公式,(n-1)dH(n+1)d,陡崖的取值范围是50-150米,相对高度可能为128米,B对。A、C、D错。【14题详解】地海拔范围是600-650米,地海拔范围是950-1

13、000米,两地的高差范围是300-400米,最接近369米,B对。A、C、D错。【15题详解】四幅图的图幅相同,山丘的相对高度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实际水平距离越小,坡度越陡,登山越费劲。比例尺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图D的比例尺最大,登山最费劲,D对。其它坡度较小,较省力,A、B、C错。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16.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钟扬的颁奖词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藏波罗花,也知道了种质资源。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藏波罗花生于海拔3600-5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及山坡砾石垫状灌丛中,植株矮小(高10-20厘米),小叶,无茎。根肉质、粗壮。(1)请依据藏波罗

14、花的生存环境简析藏波罗花生长的习性。(2)依据藏波罗花的形态特征,说明生物对地理环境特征的指示作用。材料二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种质资源库是人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设施。种质资源库不仅保存植物种子,也是抢救性收集和保存野生植物离体材料、DNA、动物细胞和微生物菌株等遗传材料的重要装置。挪威在斯匹次卑尔根岛(见图)上建立一个规模巨大的全球种子库,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包括中、美、英、目、印、埃及等国在内,全球已建成种子库1400多座。(3)简述很多国家都建立本国种子库的原因。(4)说明那威的斯匹次卑尔根世界种子库区位的有利

15、条件。【答案】(1)海拔高,光照强,喜光;海拔高,气温低,耐寒;沙质、砾石地表环境,土壤贫瘠,有耐瘠薄的特性。(2)植株矮小:植株长不高说明了养分不足,土壤贫瘠:低矮的植株,不易被风吹倒,当地多风。小叶无茎:叶子小,蒸腾弱,无茎,很少需要输送水分,说明当地水分条件差;根肉质:肉质根水分多,说明根储存水分,指示当地环境缺水;根粗壮,储存水多,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不易被拔起或吹倒,指示当地地表多风。(答出任意四点即可)(3)每一物种有其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通过遗传信息(DNA)保留在种子中。物种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各国的生物种质资源也有地域差异。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培育优良品种,需要有更多的植物种属供选择。随着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物种加速缩减,建立种质资源库,可以降低物种灭绝的风险。(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可酌情赋分)(4)远离大陆,处于海洋之中,远离人类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