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5243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0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0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0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0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本课通过三个子目(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讲述了全球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种交流、交换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

2、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掌握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和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扩展。1.重点: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影响2.难点:多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

3、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反映出什么现象?对!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那么,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有何表现呢?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讲授新课】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自主学习1. 人口迁移(1)原因: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世界各地人们相互往来,推动人口的迁移。(2)表现:美洲:欧洲人入侵

4、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大幅减少,欧洲人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其它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视频情境播放视频新航路开辟与人口迁移自主学习2. 物种交换(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2)表现:从欧亚到美洲: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从美洲到世界: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图片情境自主学习3.影响(1)积极: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5、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消极: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商品的世界性流动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原因和表现?自主学习1.原因: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各大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2.表现:(1)印度洋的贸易:欧洲商人在印度洋贸易中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2)大西洋的贸易:欧洲人将欧洲产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产品;把欧洲产品运到非洲,从当地换取或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3)葡萄牙的澳门中

6、转贸易: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4)西班牙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5)围绕中国的贸易网络: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也逐渐形成。图片情境合作探究西班牙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材料 “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那时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

7、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思考:(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2)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各大洲发展进程的影响。提示:(1)主要条件: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明朝部分开放海禁;中国商人积极参与;中国与美洲市场的互补。(2)主要特点:西班牙垄断贸易;白银交换商品。

8、原因:英国确立海上霸权;自由贸易潮流的冲击。(3)影响:对欧洲,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经济转型;对亚洲,白银流入促进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经济繁荣;对美洲,美洲财富被大肆掠夺;对非洲,黑奴贸易加剧非洲的贫困与落后。视频情境播放视频商品贸易与物种交换早期殖民扩张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有哪些?自主学习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2.表现:(1)葡萄牙:16 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2)西班牙:

9、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3)其它国家:17 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3.影响:(1)对美洲和非洲: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2)对亚洲: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3)对欧洲:商业革命: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价格革命:大量贵金属

10、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社会变革:欧洲获得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图片情境视频情境播放视频早期殖民扩张合作探究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对外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亚非拉地区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扩展。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种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