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_观察的眼睛_在述说_论布鲁克斯长诗_在麦加_中的多元凝视_王卓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550391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双_观察的眼睛_在述说_论布鲁克斯长诗_在麦加_中的多元凝视_王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双_观察的眼睛_在述说_论布鲁克斯长诗_在麦加_中的多元凝视_王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双_观察的眼睛_在述说_论布鲁克斯长诗_在麦加_中的多元凝视_王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双_观察的眼睛_在述说_论布鲁克斯长诗_在麦加_中的多元凝视_王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双_观察的眼睛_在述说_论布鲁克斯长诗_在麦加_中的多元凝视_王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双_观察的眼睛_在述说_论布鲁克斯长诗_在麦加_中的多元凝视_王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双_观察的眼睛_在述说_论布鲁克斯长诗_在麦加_中的多元凝视_王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双 “ 观察的眼睛”在述说 论布鲁克斯长诗 在麦加中的多元凝视 王卓 内容提要长达 807 行的叙事长诗 在麦加 是美国非裔女诗人格温朵琳布鲁克斯的代 表作。 该诗的叙事张力产生于诗中那双 “观察的眼睛” 的凝视主体和观察视角的不断变化:时而 是 “全景式”凝视,时而是 “漫游式”凝视,时而是 “性别化”凝视。凝视方式的变化带来了 “空间视角”的各种可能性。 关键词格温朵琳布鲁克斯在麦加凝视方式空间视角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少数族裔诗歌研究” ( 批准号 06CWW007) 和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英语灾难诗歌美学、政治、伦理研究”( 批准号 09CW

2、XJ17)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研究同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资助。 格温朵琳布鲁克斯( Gwendolyn Brooks, 1917 2000) 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 非裔女诗人。她长达 807 行的叙事长诗 在 麦加被认为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伟大的 史诗” 。 长诗讲述了住在芝加哥麦加黑人贫民 窟的黑人妇女塞利史密斯在破败的麦加公寓 到处寻找自己失踪的小女儿派皮塔, 却最终发 现女儿被麦加公寓的一个男人强暴后杀害的真 相。与塞利寻找女儿的主线并行发展的是形形 色色的麦加居民各自不堪的生活和内心的焦 灼,以及对未来的困惑和迷茫。该诗延续了诗 人对芝加哥城市空间的关注,再次聚焦

3、于芝加 哥黑人贫民的生活。 布鲁克斯则充当了他们 生活的 “讲述人” 。事实上,这个 “讲述人” 的身份是作为诗人的布鲁克斯自我赋予的使命。 她早在获得普利策奖的诗集 安妮艾伦 ( Annie Allen)中就坦陈了这一理想: “在一个 像这样的时代人们需要一位讲述者” 。 有研究 者把布鲁克斯充当的 “讲述者” 分为两种类 型:一种是预言者、祈祷者;另一种是新闻工 作者。前一种角色具有权威性;后一种角色则 具有客观性。 这一总结令人信服,也有遗憾, 因为这一研究忽略了布鲁克斯还扮演着第三种 类型的讲述者:带着一双敏锐的 “观察的眼 睛”的见证者、审视者,而事实上,这种身份 恰恰是布鲁克斯本人

4、在自传 第一部分报导 ( Report from Part One)中对诗人身份的定位, 也是她诗学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 在麦加 中,布鲁克斯将这一诗学 理念成功付诸实践。她带着那双 “观察的眼 睛” ,游走于她熟悉的黑人社区中,勾勒出黑 人个体和群体的张张画像。这双 “观察的眼 睛”在长诗中通过 “看” ( see) 和 “注视” ( stare) ( 379 页)等字眼以及 “她的双眸述 39 说” ( Her eyes say) ( 380 页) 等文体上的陌 生化不断被强化。值得注意的是,长诗中那双 “观察的眼睛”的凝视主体和观察视角是不断 变化 的:时 而 是 “全 景 式” 凝

5、 视,时 而 是 “漫游式”凝视,时而是 “性别化” 凝视。在 多重凝视的目光下,芝加哥麦加黑人公寓以及 这里的黑人居民被里里外外看了一个通透。凝 视与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密切相关,是 “监 视” 、 “审察”等具有权力特征的 “看” 的方 式的同义词。不同凝视方式体现和诠释的必定 是不同的权力方式以及布鲁克斯对诸多权力方 式的 解 读。同 时,凝 视 方 式 的 变 化 带 来 了 “空间视角” 的各种可能性。所谓 “空间视 角”就是 2010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 斯略萨在中国套盒中阐释的 “叙述者占 据的空间与叙事空间之间的关系” ,这一关系 的变化产生出不同的叙事声音。 长诗 在麦

6、加就集中体现了凝视方式、空间视角和叙 事声音之间复杂的关系,而由此所产生的叙事 张力令人震撼。长诗的叙事以第一人称、第二 人称和第三人称混杂、交替出现,看似乱象丛 生,实则对长诗的展开起到了拨云见日的作 用。凝视方式和空间视角的不同碰撞和结合方 式产生的文化含义迥异,却共同回答了一个问 题:谁应该对麦加黑人公寓的没落和麦加黑人 的悲剧负责?当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因素 的凝视方式与充满叙事张力的空间视角发生碰 撞的时候,文本空间众声喧哗,文化含义耐人 寻味。 一、“全景式”凝视: 麦加上空的权力幽灵 作为一首美国非裔诗歌中不多见的叙事长 诗,在麦加让诗歌的叙事功能发挥到了极 致。长诗之所以有如

7、此巨大的容量和文化承载 力,关键在于布鲁克斯独特的观察视角与独特 的叙事视角的巧妙结合。有研究者注意到该诗 中 “随着叙事的推进” , “电影摄影剪辑” 的 “片段” 、 “特写镜头” 和 “景观” 的 “灵活 技巧” 。 尽管这一研究注意到了视觉变化的特 点,却忽略了视觉变化与叙事视角之间的内在 联系。而笔者通过文本细读发现,观察者凝视 方式的变化与叙事视角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这 首长诗厚重的文本内涵的原因所在。 布鲁克斯那双 “观察的眼睛” 的魔力从 长诗的开篇就极为张扬地凸显出来。开篇的三 行诗以一种独立的姿态抢眼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坐在那里光线扭曲了你的面庞。 Mies Van der

8、Rohe 优雅不再。 美好的寓言幻灭了。 ( 377 页) 之所以说这样的开场姿态抢眼,原因有 三:其一,内容突兀。对于不熟悉芝加哥麦加 公寓变迁史的读者而言,这三句诗行与接下来 要讲述的麦加公寓的黑人居民的生活和奸杀悲 剧似乎没有多少内在联系;其二,基调不和 谐。这一颇有些寓言玄机的超现实主义特色的 开篇与接下来的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叙述不搭 调;其三,指称含混。且不说 “Mies Van der Rohe”这个德文名字对于大多数英语读者来 说十 分 陌 生,单 单 是 一 个 突 兀 的 第 二 人 称 “你”就令读者困惑不已:这位以 “你”来称 呼 Mies Van der Rohe 的叙

9、事者到底是谁?读 者的困惑主要来源于这位叙事者的不在场,换 言之,他 /她在叙事空间之外,却又仿佛无所 不知,因为显然这位叙事者不但知道 Mies Van der Rohe 与麦加居民的命运将发生千丝万缕的 联系,而且 “美好的寓言幻灭了” 的表达还 预言了这个即将发生的故事的悲剧结局。这个 “隐藏在语法第二人称的背后” ,“含糊不清的 叙述者” 正是略萨所界定的 “空间视角” 中 的一种 “可能性” : 他 /她仿佛是漂浮在麦加 上空的幽灵,可以鸟瞰一切,对人物的命运和 前世今生均了如指掌,也可透视人物的内心。 49 国外文学2012 年第 3 期 ( 总第 127 期) 略萨从 “空间视角

10、” 揭示出了叙事者的 声音特点,却没有深究产生这一声音特点的原 因。事实上,这一 “空间视角”的 “可能性” 正是源于观察者凝视方式的特点,换言之,是 源于视觉与空间的关系特点。这个开篇所揭示 的叙事者的凝视方式正是被福柯赋予了多重文 化内涵的 “全景式” 凝视。长诗第一句 “坐 在那里光线扭曲了你的面庞” 强调的光影与 人的面庞的关系体现的也正是 “全景式” 凝 视的技术特点。福柯的 “全景式” 凝视的灵 感来源于杰里米边沁的“全景监狱” 设计。 这一监狱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 “一个看不见 的看者在审视一个被禁闭和控制的主体” 。 这 双 “权力的眼睛” 的观察范式生动地体现了 看与被看的关系

11、。可见与不可见本身意味着一 种权力关系的理念,反过来说,这种权力关系 源于空 间 差 异 和 观 察 范 式 的 不 对 称 之 间 的 张力。 如果说 “全景监狱” 是福柯的现代社会 原型,那么芝加哥的麦加黑人公寓就是布鲁克 斯的黑人现代社会的原型。麦加公寓的 U 形 构造俨然一座 “全景监狱” ,而这里的住户则 仿佛一个个作奸犯科的犯人被困顿在监狱之 中。诗歌开篇那位隐藏在语法第二人称背后的 叙述者占据的正是全景监狱隐身看守的位置。 这位隐身讲述者 /隐身看者以空间赋予的权力 监视 着 麦 加 这 个 封 闭 空 间 的 主 体。在 这 双 “权力的眼睛”的凝视下,主流社会对黑人的 约束逐

12、渐被内化为黑人的自我否定。这一权力 关系经由福柯的哲学阐释变得更加清晰: “那 里不需要军队、有形的暴力、物质的约束,仅 仅是一种凝视,一种检查的凝视,每一个人在 它的重力之下将通过内化而成为其自身的监 工,于是每一个人都使用这一监视来对付并反 对他自身。 ” 瑏瑡麦加居民在内化的主流权力和主 流价值的作用下形成了种族自卑感,而麦加公 寓这一空间也成为权力的工具,或者更确切地 说,变成了一个 “内部殖民” 的空间。 瑏瑢 在麦 加这个城市小环境中,黑人居民无为地等待着 自己的生命如麦加公寓一样走向尽头,成为典 型的 “活死人” :圣朱利琼斯沉溺于与上帝 的神交来逃避现实生活:“ 他是安慰 /是

13、 我的灵魂的甜酒和泡菜。 /他为我的杯子寻找 咖啡。 /哦,我是多么爱那个主啊。 ”( 378 页) “六十老姐妹”如福克纳笔下的 “艾米丽” 一 样沉醉于绝望的爱情:这对孪生姐妹脸抹得比 面粉还白, “身着又长又硬的黑色衣服” ,或 是 “一起僵直地进进出出” , “或是哀悼她们 那逝 去 的 爱 人 或 是 随 时 等 待 死 神 的 来 临 ” ( 400 页) 。麦加居民做着各自的白日梦,梦想 自己逃离了麦加:每到晚上就把自己的头发 “涂成太阳金”的海雅娜最渴望的地方是施展 她女人魅力的 “舞会” ( 378 页) ;金嗓子玛 丽把 她 的 家 比 作 遥 远 的 梦 幻 之 国 中

14、国 ( 382) ,塞利史密斯则嫉妒着她做女佣的白 人女主人的生活和家庭。 塞利史密斯的白人化的黑人自我在被殖 民暴力蹂躏的黑人中是颇具代表性的。 她对白 人洋娃娃 “又爱又恨” 的复杂情感与莫里森 小说 最蓝的眼睛 中的皮克拉如出一辙, 而她梦想拥有白人女主人的一切的幻觉又是皮 克拉的母亲波琳的翻版。麦加居民梦想拥有另 一种生活,试图寻找一个替代的空间没有错, 他们的误区在于不切实际地内化了种族主义, 自觉地成为白人标准的牺牲品。这种 “内部 殖民”对黑人种族的危害是致命的,因为这 使得黑人 “族群处于危机之中” , “成为它本 身问题的牺牲品” 。 瑏瑣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5、“全 景式”凝视所蕴含的主流社会政治权力应该 对黑人的自卑情结和自我否定负责。然而,布 鲁克斯借用这种视觉范式所要表述的绝不仅囿 限于此。她所要揭示的不仅是凝视方式与黑人 命运的关系,还有与麦加公寓这个特定空间的 关系。这一空间在历史的变迁中,在主流政治 和现代经济力量的冲击下,被打上了鲜明的种 59 一双 “观察的眼睛”在述说 族压迫、政治迫害和经济萧条的烙印。坐落于 芝加哥南部的麦加大楼始建于 1891 年,当时 是豪华公寓的标志性建筑。20 世纪初,随着 芝加哥白人富人区的北迁,麦加成为了黑人精 英人士聚居之地。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大萧条、 芝加哥暴动等因素的影响,麦加逐渐沦为黑人 贫民窟,

16、因贫穷和暴力犯罪多发等原因而恶名 远扬。1941 年伊利诺斯工程学院买下了这座 破败的公寓,九年后,拆除了这座公寓,并建 成伊利诺斯工程学院的一部分,而设计者正是 长 诗 开 篇 提 到 的 德 国 设 计 师 Mies Van der Rohe。显然,芝加哥的麦加这个空间形态是 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和权力维度的。麦加公寓 在权力对空间的安排和创造中产生,也将随着 权力的再安排和再创造而消亡。就像麦加的居 民在权力的凝视下逐渐内化了主流权力价值一 样,麦加这个空间也在主流权力的凝视下,成 为政治、经济和文化殖民的灾区。从这个层面 而言,麦加作为整体是在一个更大的、无形的 权力凝视下逐渐走向衰败的。可见,在布鲁克 斯的作品中,“地点意识” 总是 “呈现出” “公众的”和 “政治的”“弦外之音” 。 瑏瑤 二、“漫游式”凝视: 麦加悲剧的见证和批判 与开篇中那位隐藏在语法第二人称背后的 讲述者不同,接下来叙述者开始以第三人称讲 述这个将要发生在麦加的悲剧,叙事基调也从 预言式的超现实回归了现实。 在雇主家操劳一天的塞利身心俱疲地返回 家中。从她进入麦加公寓开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