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调研报告3篇3篇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5547994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3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3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3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3篇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3篇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3篇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书记调研报告3篇3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书记调研报告3篇3篇篇一:第一书记调研报告模版 xxx镇xx村村情调研报告 选派单位: 职 村: 2016年4月 任选派干部:xxx镇xx村村情调研报告 根据xxxxx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被选派到xxx镇xx村担 任d支部第一书记。到村报到后,为了尽早掌握该村在组织建设、村集体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迅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直接入户开展调研,实地考察、召开干部座谈会、民情恳谈会、民情分析会,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等情况。 一、xx村基本情况 xxx镇xx村位于xxx镇xx部,下辖 个组,有村户 户,总人口人,耕地总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

2、亩。精准扶贫户 户,人口 人。有1个d支部, 名d员。村“两委”5人,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中共d员。 Xx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养殖业和外出打工。小麦、玉米种植是村里的经济支柱产业,但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易涝易旱,达不到增产增收的保障,更不能将原材料深加工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村人均纯收入非常低。 Xx村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落后,主要是交通条件和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滞后, 道路亟待拓宽和升级改造,村级活动场所需要加强完善。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县、镇两级d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xx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3、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已实现全村通电、通水、通电视,但仍然还有很出突出问题有待解决: (一)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有待提高 1、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全村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基本上没有加工能力。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均处在低水平发展阶段,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民收入低下。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没有集体经济来源,村级财政情况十分窘迫,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无经济收入而搁浅。 3、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种植业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方面,全村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养殖业也以小规模自然散养为主要模式,未能进行规模养殖。除此之外,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是劳务输出,全村

4、七成以上的劳动力几乎都在外打工,占全村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容村貌有待改善 1、村级道路建设落后。2015年以前村内没有硬化路,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直到去年,才通过村民集资的形式在村内主干道修建了水泥路,由于村财力限制,村内其他地方道路已经无力再修建,这已经成为了本村与外界沟通的障碍,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瓶颈。 2、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基础薄弱。目前xx村有村民文化活动的场所1个,分别位于小馆村和齐馆村,但受制于场地大小和财力的薄弱等因素,目前所开展的文化活动项目极其有限。 (三)村级班子建设滞后,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亟待增强。首先

5、,表现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精神。其次,对d员群众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对发展经济引导、服务不力,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再次,在抓d建、促增收上思路不清,方法不灵,措施不力,工作中表现出盲目性、应酬性、随意性,造成经济发展滞后。另外,部分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一些村干部反映由于工作复杂、报酬低,工作难做,干部难当,工作积极性不高。 2、村级干部的工作能力亟待提高。村级干部习惯于当d委政府和上级政策的“传声筒”,工作缺乏创新。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差。主动谋划发展的意识不强。缺乏高瞻远瞩的气魄和胆识,工作中韧劲不足。对村里的致富能人联系不主动,对

6、有条件可以上的项目不积极,对挖掘村的发展潜质不深入。 3、基层d员管理与工作亟待加强。少数基层d员组织观念淡薄,d员先进性作用发挥不好,存在管理难问题。一是流动d员管理难。有的常年在外经商或打工,无法参加d组织活动,流离于d组织的管理之外。二是老龄d员管理难。有的年事已高,出于身体原因,无法参与村级议事,加之受制于文化水平限制,不愿理事,不愿议事。三是活动开展难。由于个别d员参加积极性不高以及流动d员增多等原因,致使出现无d员或很少d员参与的尴尬境地。四是d员带动难。大部分年轻同志均外出打工,留守家里的人员多数为年老体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导致一些青年参与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缺乏热情。另外,一

7、些d员长时间不学习,知识无更新,能力欠缺,素质不高,d性弱化。 (三)村级精神文化建设落后,村民素质有待提高 1、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2、村民思想观念落后

8、,精神生活单调乏味。村民文化娱乐设施缺乏,公共活动场所设施简陋。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几乎为零,村民聚在一起时均是靠喝酒、打牌、打麻将度闲暇时间。缺乏先进文化传播的氛围,消极落后思想观念得到滋生繁衍。篇二: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上传) *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d委: 根据*县选派机关干部到村(居)d组织任职实施方案要求,在县委的统一安排下,2012年9月,我被安排到*村任职。为了准确掌握*村基本情况,开展好在村委会任职期间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把握和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促进*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我通过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沟通、查阅资料、

9、入户走访等方式,调查了解*村的村情民意、民俗风情、生产生活等情况。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分别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入户走访调研活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在一年来的日常工作,我始终注意收集、整理和分析*村的各种信息,为我开展*村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将调研工作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村位于*县*东南部*山半山腰上,距*政府约19公里,距*县城约45公里。*村是以农为主的半农半牧行政村,平均海拔4000米,山脉纵横,高差悬殊,属藏南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多雨多风,气候湿润寒冷,泥石流、塌方、暴雨暴雪等自然灾害频繁。 *村有2个小组,10个自然

10、村,82户333人。1个d总支,2个d支部,共有d员33名,其中预备d员2名。村“两委”和村小组现有村干部17名(其中女干部6名),后备干部4名。 “两项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开发式扶贫政策制度)有效衔接登记贫困户共计68户92人,分别占总人口和总户数的27.6%、82.9%,其中五保户4户5人,低保户56户57人(其中享受A类最低生活保障金的16人,享受B类最低生活保障金的13人,享受C类最低生活保障金的28人),扶贫低保户8户30人,扶贫户4户20人。全村住房总面积为1476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44.3平方米。 全村劳动力145人,占总人数的43.5%,其中一组74人,二组71人

11、,从事批发零售和餐饮5人,外出务工人员18人(从事建筑施工业10人,餐饮和家政服务业7人,交通运输1人),共创收307130元,人均创收17062元。就近参与项目建设6000人次,增收21万元。全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相对较低,有木工12人,泥匠1人,石匠34人,民族手工业者20人,驾驶员1人,摩托车维修及电焊技术1人。(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经济发展情况 2012年,村年生产总值308.2万元,村集体经济账面余额28.99万元,村集体主要依靠政策性经费和补贴,村委会尚无稳定的集体经济来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27元,群众自主收入来源主要是政策补助、务农、放牧、采挖虫草和务工,其中,全村政策性收

12、入总收入105万元(其中地震补贴80万元),人均政策性收入3153元(含地震补贴),虫草收入人均939元,林下资源采集销售人均增收60元,农牧业人均收入1321元,劳务人均收入1553元。人均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8户30人。 2、村建设情况 随着农牧民安居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村健身场所和篮球场建设完成,*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内道路硬化近1000米,自来水入户57户。*村的两个小组农村公路均已通车,由于两个小组的上山公路为砂石路,山体松软,坡陡弯急,道路经常因塌方滑坡而中断,交通状况较差。村里用电由县二级电站供电,供电质量相对较好。*村未开通电信的有线通讯,有移动和

13、电信的手机通讯信号。 3、农、牧、林业资源情况 农业上,全村有耕地464亩,主要作物有青稞、冬小麦、油菜,少量种植豌豆和荞麦,2012年粮食产量为351576斤,产油量31600斤,粮油产量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并有少量盈余。牧业上,全村有草场面积105446.4亩,牲畜1437头(匹、只),基本全为牦牛、犏牛等大畜,草原生态补助面积为68686.3亩。林业上,林下资源种类繁多,有松茸等菌类和贝母、雪莲、红景天等多种药材,但产量较少,没有形成有规模的采挖加工销售。 4、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全村有村级活动场所1个,小组活动场所2个,是*村组织各类村民活动的主要场所。*还建有幼儿园1所,村级卫生室1个、

14、村医2名,1座农家书屋,澡堂1个。全村现有在校生86人,其中,小学45人,初中23人,高中7人,大学5人,学前儿童(7岁以下)30人,在村幼儿园就读的6人(5岁及以上),适龄儿童少年无一辍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全村无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现象。 三、*村发展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村林业资源和草场资源较为丰富,林下资源种类较多,适用于发展林下资源加工及森林资源相关的开发、加工业务。流经*村的河流蕴含大量砂石,适合建设砂石厂。 二是气候优势。由于*村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适宜种植蔬菜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植被生长良好,饲草料来源丰富,适合发展养殖业。 三是政策优势。*村地处边境,国家在人才、资

15、金、项目等方面对边境地区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村在边境居民补贴、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享受到了更多优惠政策。四是外部支持优势。作为地级干部联系点,*村在项目、资金上得到了大力支持。自治区*驻*村工作队在帮助村“两委”班子加强基层建设、理顺发展思路、奠定群众基础方面给予了许多帮助与支持。 四、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一是交通条件差,*村位于*县城及*之间,道路状况较差,没有班车,人员和物资流通不方便,流通成本较高,加之*村降水较多,入村公路时常因滑坡、塌方等原因中断,交通状况急需改善;二是群众饮水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25户群众入户饮水较为困难,二组现有自来水蓄水池修建位置太高

16、,冬天易冻结,村民需背水使用;三是公共服务功能不全,村级卫生所、文化娱乐等活动场所设施及功能不全。 (二)劳动者素质低。全村群众普遍文化程度低,小学文化120人,初中文化78人,高中文化7人。掌握劳动技能的群众少,有一技之长者全村只有69人,就业能力弱。群众多在家从事农牧业生产或就近参与项目建设,外出务工较少,劳务输出对群众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思想较为传统、封闭,缺乏市场意识,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三)经济水平低下。缺乏有支撑作用的实体经济,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起点低,发展水平不高。农牧业种植方式传统,农业生产缺乏土壤改良、除草、施肥等精耕细作的种植技术,投入的生产资料少,后期管理不到位。牧业仍采篇三:关于第一书记的调研报告 *乡关于第一书记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对到村任职的第一支部书记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乡通过组织座谈会的形式对六位第一支部书记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一、 第一书记 队伍基本情况 到我乡任职的 第一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