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精编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5547350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精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1、 安全知识技术教育培训安全知识技术是生产技术知识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所总结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是从事生产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之一,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必备知识。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有利于丰富职工的安全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岗位作业的安全可靠性,为安全生产创造前提条件。(1) 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培训安全技术知识寓于生产技术知识之中,要掌握安全知识,必须首先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具体内容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特点、生产过程、作业方法、工艺流程;各种机具的性能;生产操作技能和经验;产品的构造、性能质量和规格等;材料的性能和规格等。(2) 基本安全技

2、术知识教育培训这是生产经营单位中每个职工都必须具备的起码的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内危险区域和设备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生产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的原材料或可能散发有毒物质的安全防护知识;电气安全知识;起重机械安全知识;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厂内运输安全知识;防火防爆安全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构造、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发生事故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技术措施、方法等。(3)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按照不同的专业工种,进行专门、深入的专业安全技术教育,这是安全技术教育的重点。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是该工种的职工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技能和知识。在没有取得操作合格证之前,不允许单独上岗作业。(4) 业病防

3、治知识教育培训职业病防治技术是防止由环境中的生产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劳动者的机体病变,导致职业病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职业病防治技术知识,是从事有害健康的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职业病防治技术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广大从业人员熟知生产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其主要内容有:工业防毒技术;工业防尘技术;噪音控制技术;振动控制技术;射频控制技术;高温作业技术;激光保护技术等等。(5)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安全管理知识教育是生产经营单位各级管理干部应知应会的内容,尤其是专职安全管理干部更应该精通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使生产经营单位各

4、级管理人员熟知、掌握、运用安全管理理论、手段、方法,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6) 安全生产经验教训教育安全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从业人员身边生动的教育材料,对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生产教育是广大从业人员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的安全生产成果,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是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理论的基础。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既可以使被宣传的单位和个人受到鼓舞,激励他们再接再励,又可以使其他单位和个人受到教育和启发。与经验对应的是教训。教训往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而它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深刻。宣传教育是从反面指导从业人员应该如何避免重

5、复事故发生,消除不安全因素,促进安全生产。2、 安全技能训练安全技能是人为了安全地完成操作任务,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完善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由于安全技能是经过训练获得的,所以通常把安全技能叫做安全技能训练。(1) 技能形成的特征技能是人的全部行为的一部分,它受意识的控制比较少,并且随时都可以转化为有意识的行为。技能达到一定的的熟练程度后,具有了高度的自动化和精确性,便称为技巧。达到熟练技巧时,人员可以有条件反射式的行为。技能的形成是阶段性,包括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的协调及完善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各阶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行为的结构、行为的速度和品质、以及行为调

6、节方面。在行为结构的变化方面,动作技能的形式表现为许多局部动作联合为完整的动作,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多余动作逐渐减少;智力技能的形成表现为智力活动的各环节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概念之间的混淆现象逐渐减少以致消失,解决问题是由开展性推理转化为减缩推理。在行为的速度和品质方面,动作技能的形成表现为动作速度的加快,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的提高,智力技能的形成表现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思维的独立性等品质的提高。在行为的调节方面,动作技能的形成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以及动作紧张的消失;智力技能的形成表现为智力活动的熟练,大脑劳动消耗的减少。技能的形成有

7、先快后慢的特征,在练习的初期技能提高较快,以后则逐渐慢下来。这是因为,在练习开始时,人们已经熟悉了他们的业务,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进行训练,而在练习的后期,任何一点改进都是以前的经验所没有的,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另外,有些技能可以分解成一些局部动作进行练习,比较容易掌握,在练习后期需要把这些局部动作联接成协调统一的动作,比局部动作复杂、困难,成绩提高较慢。技能的形成还有高原现象和起伏现象。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的中期,往往会出现成绩提高暂时停顿现象,即高原现象。产生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技能的形成需要改变旧的行为结构和方式,代之以新的行为结构和方式,在没有完成这一改变之前练习成绩会暂时处于

8、停顿状态,由于练习成绩的降低,产生的延误、灰心等消及情绪,也会导致高原现象。起伏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训练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进步时快时慢的一种现象。这是由于客观条件,如练习环境、练习工具、指导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主观状态,如自我感觉、有无强烈动机和兴趣、注意的集中与稳定、意志努力程度和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影响练习过程。(2) 技能的训练计划安全技能训练应该按照标准化作业要求来进行。训练是掌握技能的基本途径,但训练不是简单寺、机械地重复,它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循序渐进。可以把一些较困难、较复杂的技能划分为若干简单、局部的部分,练习、掌握了它

9、们之后,再过渡到一、完整的行为。 正确掌握练习速度。在练习的开始阶段可以慢些,力求准确;随着进展,要适当加快速度,逐步提高练习效率。 正确安排练习时间。在练习开始阶段,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各次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短些,随着技能的提高,可以适当延长每次练习的时间,各次练习之间的间隔也可以长些。 训练方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可以提高人们的练习兴趣,增加练习积极性,保持高度注意力。但是,花样太多,变化过于频繁可能导致相反结果,影响技能形成。3、 安全态度教育安全态度教育是为了端正生产经营单位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以便自觉地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地进行操作,实现安全生产。

10、安全态度教育通过安全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来实现。(1) 安全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主要为安全生产打下思想基础。思想教育主要是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弄清做好安全工作对促进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自觉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对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言行,要批评指正。(2) 安全法经教育它主要是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懂得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劳动纪律对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法规包括国家制订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规程、规定和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上级规定所制订的

11、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进行劳动时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是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管理水平、合理组织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也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实践证明,哪个生产经营单位重视法纪教育,职工遵章守纪,安全生产就能搞好。反之,安全生产就得不到保证。由于从业人员不遵守劳动纪律,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工伤事故通常占工伤事故总数的60%70%。因此,为了做好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法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3) 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劳动保护政策,是制订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依据,而执

12、行规章制度既是大量事故教训的总结,又是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的结晶。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和形式,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以便提高各项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安全生产水平。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1、 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这一原理的实质是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作业或误操作)已发生,或者设备的某个零部件发生了故障,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如自动保险和失效保护装置等的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2、 减弱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如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数量;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13、等。3、 距离防护的原则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有关,依照距离危险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减弱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是很有效的。如对触电的防护、放射性或电离辐射的防护,都可应用距离防护的原理来减弱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4、 防止接近原则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有因素作用区域,或防止危险、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区域。如采用安全栅栏,冲压设备采用双手按钮等。5、 时间防护原则使人处于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环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之内。如对体力劳动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实行缩短工时制度。6、 屏蔽和隔离原则屏蔽原理即在危险因素的作用范围内设置障碍,同操作人员隔离开来,避免危险因素对人的伤害。如转

14、运、传运机械的防护罩、放射线的铅板屏蔽、高频的屏蔽等。7、 坚固原则这个原理是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尤其在设备设计时更要充分运用这一原理,例如起重设备的钢丝绳、坚固性防爆电机外壳等。8、 设置薄弱环节原则这个原理与坚固原理恰巧相反,是利用薄弱的元件,在设备上设置薄弱环节,在危险因素未达到极限值以前,已预先将薄弱元件破坏,使危险终止。例如电气设备上的保险丝,锅炉、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等。9、 闭锁原则闭锁原理是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强制发生互相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如载人和载物的升降机,其安全门不关上就不能合闸开启,高压配电屏的网门,当合闸送电后就自动锁上,维修时只有拉闸停

15、电后网门才能打开,以防触电。10、 取代操作人员的原则在不能用其他办法消除危险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危险因素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可用机器人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工操作。11、 禁止、警告和报警原则这是以人为目标,对危险部位给人以文字、声音、颜色、光等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例如设置警告牌,写上“此外危险,不准进入”、“高压危险,禁止靠近”等等,车间起重设备运行时,用铃声提醒人们;使用安全仪表,不同颜色的信号等。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使设备安全运行,发挥最佳效益,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设备使用、操作的有关制度。1、 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16、都是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建立,各项活动都必须纳入岗位责任制中得以落实,设备使用维护的各项工作都是岗位责任制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岗位责任制中得到落实。所以,设备使用维护工作必须体现在操作工人的岗位责任制中,严格贯彻岗位责任制可保证设备使用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从而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为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创造有利的条件。2、 操作证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工人,由车间提出定人定机名单,经机动科备案审批后执行,重点设备或精、大、稀设备定人定机名单,还需报主管副厂长批准后执行,并执行交接班制度。定人定机还需凭设备操作证才能上岗。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工人,包括学徙、实习生等均应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才能独立操作设备。每个工人原则上只允许操作一种型号设备。熟练技工,经过一专多能专业培训,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