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546777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最新编写-修订版)(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10月2012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教材地位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单元目

2、标本单元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第二部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第三部分: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难点: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学法建议1.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3、”“收集数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2.重视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注重比较,认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本单元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比较,认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判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单元教学计划节次教学时数主要知识点探究活动第1节2化学改变了社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利用化学反应的目的;绿色化学观念;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观察化学改变了社会的事实;思考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观察化学变化的

4、现象。第2节2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从实例中归纳科学探究要素;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反思探究过程。到实验室去2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操作基本方法。取用药品,对物质加热、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复习、测试2见单元备课(下)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

5、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相关知识小学自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会发生很多变化。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塑料、纤维、钢铁、食品、药品等物质的知识。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植物生长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重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与构成。难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学

6、习时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注重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思维误区本节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而不是发生的现象。组成与构成不同: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本节知识结构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课 题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课 型新 授第 1 课时第 周年 月 日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

7、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对学习化学充满了憧憬,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的辨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关注学习方法。重 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难 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关 键 点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去判断,不能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判断。教学媒体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木头、纸、石头、塑料、橡胶

8、、纤维等;演示实验 :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锌粒、硫酸铜溶液。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板 书 设 计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等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如:塑料、玻璃、纤维等。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等。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形状、状态发生的变化。观察实验1实验4:现象:3.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

9、生气体、生成沉淀等。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教 学 过 程知 识 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材料如:木材、棉花、石料、石油、羊毛等2.化学制品如:塑料、玻璃、橡胶、不锈钢等(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结论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了解:天然材料与人工制造材料结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人造材料,它们都属于化学制品。衣服(纯棉的除外)、汽车的零部件、化肥、农药、除草剂、各种塑料制品都是化学制品。 逐一说明 土坯、茅草房玻

10、璃、砖瓦房钢筋水泥混凝土塑钢和新型建筑涂料等构成的楼房结论: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活动天地P2观察教室: 哪些材料是天然的? 哪些材料是人工制造的?观察P3页彩图并思考:化学制品的广泛存在与应用。假想: 如果你来到一座与世隔绝、没有化学制品的荒岛上,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举例说明:房屋建筑材料的变迁?观察P4页彩图:了解沙子、石油、煤炭的部分用途。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2.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结论:都有新

11、物质生成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金属生锈,金属的冶炼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物理变化一般是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1.点燃镁条发光、放热2.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3.锌粒与盐酸反应冒气泡4.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分析P5彩图中的三种变化的共同点。活动天地P5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P5并总结14(注意观察化学现象的方

12、法:仪器、物质在反应前后的颜色、状态、反应中的现象等)判断:某一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交流共享P6 1、2比较、分析、举例拓宽了解理解:一定、不一定的含义课 题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课 型新 授2 课时第 周年 月 日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伟大作用。2.了解: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化学变化会放出或消耗能量;化学研究的目的观利用化学反应可获得新物质或能量;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绿色化学观。3.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4.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

13、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学情分析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比较抽象,而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特征的思维方式。教材在第一节就引入分子、原子的知识,目的是“先入为主”,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开始就建立这种思维方式。重 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的概念难 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关 键 点采用对比的方法、模拟化的方法,利用影视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教学媒体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视频资料;元素周期表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对比探究法板 书 设 计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材料2.人工制造材料(化

14、学制品)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化学反应)2.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的特征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7.绿色化学:化学对环境的承诺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微观)水:H2O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气:H2氧气:O2 铁:Fe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组成与构成的区别: 3.化学:在原子、分子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