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Q七大手法某市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及周边建筑变形有效控制Q刘强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545480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管理Q七大手法某市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及周边建筑变形有效控制Q刘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品质管理Q七大手法某市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及周边建筑变形有效控制Q刘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品质管理Q七大手法某市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及周边建筑变形有效控制Q刘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品质管理Q七大手法某市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及周边建筑变形有效控制Q刘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品质管理Q七大手法某市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及周边建筑变形有效控制Q刘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质管理Q七大手法某市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及周边建筑变形有效控制Q刘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管理Q七大手法某市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及周边建筑变形有效控制Q刘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1号线文武路站 基坑及建筑物变形控 制QC活动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 可自由编辑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 可自由编辑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1号线文武路站 基坑及建筑物变形控 制QC活动 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及紧邻建筑物变形 QC 小组活动成果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及紧邻建筑物变形 QC 小组活动成果 (成都地铁 1 号线文武路站项目经理部刘强) 一、工程概况 品质管理 Q 七大手法某市 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及周边 建筑变形有效控制 Q 刘强 本站除车站中部(江汉路与 人民路交汇处)有 45m 采用 盖挖法施工, 其余均为明挖 法施工。 盖挖法施工部分设 计为盖挖顺做法, 施

2、工阶段 盖板采用军用便梁作为临 品质管理 Q 七大手法某市 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及周边 建筑变形有效控制 Q 刘强 本站除车站中部(江汉路与 人民路交汇处)有 45m 采用 盖挖法施工, 其余均为明挖 法施工。 盖挖法施工部分设 计为盖挖顺做法, 施工阶段 盖板采用军用便梁作为临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1号线文武路站 基坑及建筑物变形控 制QC活动 时路面系统;明挖法施工部 分设计为“人工挖孔桩+钢 管内支撑”作为支撑体系, 桩和基坑内施工时同步进 行降水。 时路面系统;明挖法施工部 分设计为“人工挖孔桩+钢 管内支撑”作为支撑体系, 桩和基坑内施工时同步进 行降水。 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基坑

3、深度为16m18m,标准段开挖宽度18.5m,南北两端盾构井开挖 宽度为22.4m。基坑从上往下有人工填筑土层、粉土层、细砂层、中砂层、卵石土层(主要) 以及风化泥岩层。场地内不良地质为砂层液化,特殊性岩土为弱膨胀土。站区范围分布的卵 石土及所夹透镜状砂层为地下水主要含水层,地下水以潜水赋存其间。站区综合含水层厚 22.0022.40m,地下水位埋深4.106.00m,雨洪期地下水位埋深按2m考虑。站区分布的卵 石土分选性差,渗透性较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 基坑周边建筑物基础形式多样,有条形基础、桩基础、筏板基础等多种形式,其埋深在 1.5m15m之间。基坑与建筑物的距离为1.

4、5m19.7m,因为车站站位在路中心偏西,所以西侧 建筑物距离基坑普遍较近。 二、小组概况 根据项目部总体工作部署和实际施工进度,成都地铁文武路站项目部“明挖地铁车站深 基坑及紧邻建筑物变形控制QC活动小组”成立于2007年3月20日,成员10人,平均年龄30.4 岁。小组人员包括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现场实际操作人员。本QC活动小组人员平 均接受TQC教育113小时,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 1.监控量测 QC 小组成员表 小组 名称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文武路站项目部 明挖地铁车站深基坑及紧邻建筑物变形控制 QC 活动小组 成立时间2007 年 3 月 20 日小组类型现场攻

5、关型 活动 时间 2007 年 4 月 1 日7 月 5 日 循环次数2 次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1号线文武路站 基坑及建筑物变形控 制QC活动 课题 名称 明挖地铁车站深基坑及紧邻建筑物变形有效控制 序 号 姓名 性 别 年 龄 文化 程度 职务 接受 TQC 教育时间 (h) TQC 考 试成绩 组内 分工 1杨连刚男33硕士项目经理15098顾问 2王建伟男31本科总工14098组长 3李忠男33本科副总工12096副组长 4李文男27本科副总工10095 组员(现场协 调) 5刘强男26本科工程部长11095 组员(具体实 施) 6苏辉军男52大专测量主管11094组员 7杨

6、培磊男24本科技术员10093组员 8王社增男24本科技术员10093组员 9刘小勇男24专科技术员10093组员 10喻小明男24专科监测员10094组员 三、选题理由: 理由1:市场竞争的需要 成都地铁文武路站是我局跨入成都地铁市场的突破口,施工安全、质量直接反映我局的 地铁施工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直接决定我局今后在西南地区地铁施工领域能否站稳脚跟。 理由2:创优树誉的需要 作为我局在西南地区第一个地铁项目,我们从一开始就树立很高的目标,即确保省优 (芙蓉杯) 、部优,争创国优。分项工程一次评定合格率100%,优良率95%,单位工程合格率 100%,优良率100%。基坑及周围紧邻建筑物的安

7、全对保证工程顺利进展十分重要,所以开展 此QC活动和创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理由3:地铁信息化施工的需要 地铁作为大型市政工程,地点一般在闹市处,周围影响因素多、牵扯事物复杂。对于施 工企业来说,能否具备敏锐的信息化施工意识,以及及时采取对策,对工程成败非常关键。 随着基坑的逐渐开挖,周围土体的受力情况也将发生改变,这样的改变的对基坑本身、周围 建筑产生什么的影响,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理由4:施工安全的需要 成都地铁文武路站区场地内不良地质为砂层液化,特殊性岩土为弱膨胀土;分布的卵石 土分选性差,渗透性较强,中细砂含量大,雨季与旱季地下水位起伏大。基坑开挖前进行的 降水施工将造成局部砂层移

8、动,在基坑开挖时候对建筑物和基坑本身的安全稳定造成较大影 响。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1号线文武路站 基坑及建筑物变形控 制QC活动 理由5:积累经验的需要 作为国内地铁施工的一支劲旅,我局在地铁施工领域的技术积累、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有 很好的传统和做法。通过QC活动,将为我们培养一批技术硬、能力强的技术人员、积累更加 丰富的地铁施工经验。 四、活动目标及保证措施 1活动目标 (1)使施工组织设计更加合理化,现场施工组织更有针对性;为变更设计、支护参数的调 整提供依据;为基坑和周围建筑物的加固措施提供依据;通过 QC 活动研究制定在相似情况 下对基坑、建筑物安全的变形允许值。 (2)使监

9、测数据能够基本如实反映基坑、周围建筑物、地层等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以便即使采取措施,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安全。 (3)通过此 QC 活动,进一步优化对明挖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及周边紧邻高大建筑监测方 案,提高及时性、全面性及准确性,使测点布置、观测时间、观测频率等监测指标更加合理 化。 (4)积累类似工程的安全评估经验。 2保证措施 (1)编制详细合理的文武路站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与文武路站既有周边建筑物专项保 护方案(试行) ,建立监测管理体系; (2)在施工图设计监测点布局、监测项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泛收集查阅相关类似工程 的测点布设及数据分析方法,学习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危险房屋鉴

10、定标准等相关 资料、规范以作参考; (3)组织 QC 小组成员及有关人员学习文武路站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与文武路站既有 周边建筑物专项保护方案(试行) ,掌握各项监测工作的要领、难点和重点,并在作业过程 中加强控制; (4)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端正每一个人的态度; (5)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表 2.变形控制工作质量保证体系表 五、小组活动 小组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按照小组活动计划共开展了两次循环,循环情况记录如下: (一)第一次 PDCA 循环(一)第一次 PDCA 循环 时间时间:2007 年 4 月 1 日5 月 15 日 目标目标:严格执行先前制定的方案,使监控量测

11、数据能够基本能如实反映明挖基坑、基坑周 围紧邻建筑,以及地层在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验证、修正方案,并及时准确地为现 场施工安全、变更设计、支护参数的调整、建筑物的加固等提供详实依据。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工作部署和实际施工进度,2007 年 4 月 1 日5 月 10 日施工进入基 坑第一层土方开挖阶段,局部会开挖到二层。根据方案,我们重点对地下水位、挖孔桩内力、 钢支撑内力、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土体水平位移、桩体水平位移、等项目。具体见表 3。 表 3 变形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项目名称元件及仪器测点布置量测频率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1号线文武路站 基坑及建筑物变形控 制QC活动 地

12、下水位监测水位计每断面 2 个测孔 1 次/12 天 挖孔桩内力钢筋计、频率仪每断面两根桩,每桩 6 对点 1 次/12 天 钢支撑内力表面应变计频率仪每断面三根钢支撑,各一对测点 1 次/12 天 土压力压力盒、频率仪每断面两孔,每孔 6 点 1 次/17 天 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计频率仪每断面两孔,每孔 5 点 1 次/17 天 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管、倾斜仪每断面两孔,每孔 20 点 1 次/17 天 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管、倾斜仪每断面两孔,每孔 20 点 1 次/17 天 地表、房屋沉降水准仪、经纬仪每栋建筑布 4 点 1 次/12 天 房屋倾斜水准仪、全站仪每栋建筑布 4 点 1 次/12

13、天 考虑车站长度、地质分布、重点建筑物分布情况,车站暂设 5 个监测断面,分别在 4#、 39#、111#、174#、226#桩位,东西对称布置。对基坑周围所有重要建筑物,都设置了沉降 观测点、倾斜观测点;并且每栋建筑同类观测点不少于 4 个。其中沉降观测 89 个点,倾斜 观测 62 个点。 对以上监测项目、布置测点进行了观测,做详细记录,并绘制了各点(监测项目)数据 时间曲线图(见附图)(见附图) 。具体的监测项目、仪器及频率见附图。5 月 15 日对观测工作召开 了小组成员分析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情况如表.4、表.5。 表 4 第一次 PDCA 循环检查项目汇总表 序号检查项

14、目检查数频数频率累计频率 1各监测项目各监测点工作状态20210%10% 2测点分布密度20420%30% 3观测频率20315%45% 4测点分布范围20420%65% 5测点距线路中线距离 20 315%80% 6观测精度20210%90% 7监测仪器、元件状况20210%100% 调查表 1 统计:苏辉军制表:刘强日期:2007.5.14 表.5 第一次 PDCA 循环检查项目排列图表 根据调查表绘制出排列图,从排列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监控量测能否全面准确反映 施工及安全情况的主要因素是监测点分布及工作状态、操作人员工作水平与责任心以及仪器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1号线文武路站

15、基坑及建筑物变形控 制QC活动 精度。对此我们进行了因果分析,分析图如下: 人员方案 操作监测不熟练设计观测频率较低设计布点、布孔不合理 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部分支护工序跟不上 数据分析不熟练行车行人影响观测仪器保护保养不够个别点针对性不强 扶尺不规范部分监测元件损坏设计观测频率较低 操作不当埋点密度不足精度不够 方法监测仪器、元件设计 根据因果分析图, 我们找出了影响变形控制监测不能全面反映施工情况的主要原因, 人员方面 2 个,方案设计方面 3 个,方法方面 5 个,监测仪器、元件方面 3 个,设计方面 2 个。人员方面主要是操作监测不熟练、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因为一切方案、方法目标 的实现都是以现场措施落实为前提, 所以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方案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是设 计观测频率较低、设计布点、布孔不合理以及部分支护工序跟不上。因为现场土方开挖进 度很快,原方案的设计监测频率就显得较低;另外在 30 多层的米兰小筑和建设银行大厦 对应的明挖基坑处,未设置监测断面 ; 在开挖跨度达 22.4m 宽的南北两个盾构井端头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