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精品课件-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542788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寡人之于国也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寡人之于国也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寡人之于国也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寡人之于国也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精品课件-(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学习目标,孟子名 ,字 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 , 孟子是记录孟子 、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不愧亚圣, 性善气正真乃完人。,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

2、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乱世的哲思,孟子,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其中主要是对话式论辩文,每章围绕一定的中心展开。它的写作特色主要有: (一)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辩论方式多样,逻辑谨严。特别是发问方式灵活多变。 (二)善用比喻和寓言引君入瓮,陈述事理,辩论是非。,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

3、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孟府,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孟子墓碑,孟庙亚圣殿,孟子故里 山东邹城,亚圣府 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孟府仪门,孟庙康熙碑亭,孟母林神道,战国中期,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加上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兵员和劳动力匮乏。 为达到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增殖人口。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

4、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背 景,朗读课文,注音释义 好ho战:喜好征战。 弃甲曳y兵:丢弃铠甲,倒拖兵器逃跑。 数罟c:密网。 洿w:洼地积水,指池塘。 衣y帛:穿丝帛衣服。 鸡豚tn狗彘zh:豚,小猪;彘,猪。 畜x:畜养。 庠xin序:学校,殷时叫序,周时叫庠。 孝悌t:尊敬父母,礼爱兄长。 颁bn白:(头发)斑白。 饿莩pio:饿死的人。,字词积累,移其粟( ),s,不王( )者,wn,整体把握,寡人之于国也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它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陈述的孔子“德政”思想一脉相传,且有所发展。课文还反映了孟子的雄辩。

5、,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之:主谓间。/助词,无意。 于:对于。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河:古义:黄河 凶:古义:荒年,年成不好,移:动词的使动用, 使迁移 于:到、往 粟:谷子,泛指谷类 亦然:也是这样 亦:也,然:代词,这样,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察:考察、了解 之:的 无如:没有像,之:主谓之间

6、/这样 加少:更少。加:更。 也: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部分,梁惠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少,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梁惠王: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感到 困惑,背景: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增添人丁,成为各

7、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想一想,梁惠王为什么会如此在意本国人口的多少问题?,1、字词句重点: 寡人之于国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寡人之于国也(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察邻国之政(邻国之民不加少) 2、特殊句式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于,之,对于,往、到,取独,的,介宾后置,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好:喜好。 请:请允许我。 以:用 喻:比喻。 填然:击鼓声。 鼓:击鼓,名动。 之:音节助词。,兵:兵器。 既:已经。 接:接触,交锋 曳(y):拖着。 而:修饰连词。 走:逃跑。,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

8、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开始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或:有的人。 而:表顺承 止:停止。,以:凭借、用、拿。 笑:耻笑。 何如:表疑问,怎么样,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阅读与思考,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回答“请以战喻”。用设喻的方式,这样既不容易激怒对方,又

9、便于启发对方。,阅读与思考,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在课文中,该成语的运用意在说明什么?,该成语的含义是什么?,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 耳:罢了,语气助词 是:这 亦:也 走:跑,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特殊句式 是亦走也: 重点习惯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不百步耳 3是亦走也,判断句,“有的有的”,“只

10、罢了。”,“这是呀。”,第三部分,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如:如果 此:这,指示代词。 无:通“毋”/“勿”,译为“不要” 望:希望,指望。 于:比,介词,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如何理解“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一句?,这句话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

11、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违:违背,这里指耽误。 胜:shng尽,完。 食:吃 也:句末语气词。,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数(c) :密。 罟(g) :网。 洿(w) :深。 以:按照,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此)王道之始也。”,是;这样 养:供养 生/死:活着的人/死了的人。动名 丧(sng) :为动用法 为-办丧事。,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百姓对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养生:古:供养活着

12、的人 憾:遗憾。 王道:为王之道, 之:的 始:开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养民的主张,三组排比),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这是使民增多的初步措施,也是实施仁政的开始。,“王道之始”:,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洿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之:的 树:名动,栽种; 之:音节助词/代词,指宅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以:把、用、拿。 衣:y,穿,名动 帛:丝织品;,

13、豚:小猪; 彘:大猪; 之:的 畜:动词,喂养、畜养。 无:通“勿/毋”,不要 失:错过;耽误。 其:代词,它们。 食:吃,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了;,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以:把、用、拿。 孝:尊敬父母 悌:敬爱兄长; 义:道理 颁:通“斑” 负:背着东西; 戴:顶着东西 于:在,之:的 夺:耽误 其:代词,它的。 可以:可以凭借 谨:形动,认真从事 庠、序: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申:反复陈述; 之:代词,老百姓

14、,百亩的田地能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学校的教育,宣扬孝敬长辈的道理,,头发斑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ng)者,未之有也。”,然:这样 而:表转折,却,王:w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还不曾有 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蓄,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教民的主张,四组排比),“王道之成”,

15、养育教化百姓(治贫也治愚)是使民增多的 措施,也是仁政的内容。,养民,教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申孝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食:动词,吃;名词,食物 而:表转折,却 检:制止、约束,涂:通“途”,道路 莩:饿死的人 发:开仓赈济 岁:年成 也: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下层百姓),一方面

16、揭示出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反驳)以及君王对待臣民应有的态度 。,哪两句使用对比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情况?目的何在?,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是:这 何:什么 异:区别、不同 于:与 而:表修饰,兵:武器 罪:名动,归罪归咎 斯:那么,就 至:到达,这里是归顺 焉:语气词,了,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兵器杀的 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那么天下的百姓便会投靠您了。”,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错误态度,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孟子还用了一个比喻,是怎样比的?,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第三部分,孟子否定了梁国极其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找出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