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5540027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污染与防治,来源及防治措施,污染物及危害,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稀有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氧气,制取,实验室制取,化学性质,工业制取,物理性质,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考点特训营,考点梳理(空气),空气的成分及用途,氮气(N2),约占_(按体积计,下同),用途,a.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如作灯泡填充气 b.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c.液氮作制冷剂,氮气(O2),约占_,用途,a.供给呼吸,如医疗急救、潜水、动植物呼吸等 b.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气割等,78%,21%,考点梳理(空气),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稀有

2、气体,约占0.94,用途,a.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闪光灯、霓虹灯等 b.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二氧化碳 (CO2),约占0.03,用途,a.灭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升华吸热) c.作气体肥料(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21%,78%,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空气成分示意图 注意:纯净的空气属于 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空气成分示意图,混合物,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详见实验突破栏目,空气的污 染与防治,考点梳理(空气),空气污 染物,颗粒污染物:PM2.5、烟、粉尘等,气体污染物,_、NO2等 形成酸雨

3、CO、NO、臭氧,SO2,注意: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污染物 的来源 与防治,化石燃料的燃烧 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工厂排放的废气 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汽车尾气的排放 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露天焚烧秸秆、垃圾 秸秆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再处理 植被破坏引起的沙尘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1. 实验药品:红磷 2.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突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3. 实验原理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_,使容器中压强_ ,由于压强差,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所消耗氧气的体积(空气中氧 气

4、的体积分数 100%)。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氧气,减小,4.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 (2)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占集气 瓶中空气体积的。,大量白烟,5.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拓展: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N2(或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红磷燃烧,难溶于水,不足,冷却至室温,6. 实验误差分析,7. 实验药品的选择 (1)药品的选择原则: 能在空气中燃烧; 只与空气中的_反应; 燃烧生成物为_。 (2)实验

5、中若将红磷换为以下物质,实验能否成功?请说明原因: 铁丝:_。 镁条:_ _。 硫粉、炭粉:_。,氧气,固体或液体,不能,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因为在点燃条件下,镁条不仅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反应,不能,因为硫粉、炭粉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均为气体,不能使装置内压强产生明显变化,8. 装置改进 (1)改进思路:实验过程中不打开装置,使实验装置始终保持密闭。这样解决了教材中实验的两个问题:空气中点燃红磷,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实验过程中,点燃红磷时需打开装置,容易造成实验误差。 (2)常见的改进装置,核 心 素 养 创新,例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很多,

6、如图1所示为初中常用的测定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图1,(1)图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等集气瓶冷却至温室,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能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_。 (3)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内空气总容积的 ,其可能原因是(写一条即可)。 (4)该实验中(选填“能”或“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 (5)该实验还可以得出氮气(“支持”或“不支持”)红磷燃烧。,基础训练,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使集气瓶内外压强平衡,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7、,不能,不支持,(6)创新(2019玉林)如图2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 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O2迅 速消耗造成的 C. 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D. b、c、 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能力提升,D,(7)创新【拓展研究】某化学兴趣小组使用如图4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其中A是高20 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 【实验过程】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

8、A中的液面至刻 度15 cm处; 将足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 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4,【数据处理】在操作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理论上约在_cm处 (填整数),若此操作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 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_(填“偏大”或“偏小”)。 【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用惰性电热板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有_(写一点即可)。,12,偏大,精确度更高(或环保,合理即可),化学性质,考点梳理(氧气的性质),物理 性质,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溶

9、于水 三态转化:在压强为101 kPa时,无色气体 淡蓝色液体 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略大,与金属 单质反 应,空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_,放出大量的热,生成_固体 氧气:燃烧更剧烈,-183,-218,镁条,现象,化学方程式:_,铁丝,现象,空气:只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 氧气:剧烈燃烧、_,放出大量的热,生成_固体,化学方程式(在氧气中):_ 注意:集气瓶瓶底要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不易,白光,白色,火星四射,黑色,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_,化学性质,考点梳理(氧气的性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空气:红热,无烟,无焰,放出热量,现象,完全燃烧:_,碳 (木炭),

10、补充:蜡烛中主要含有C、H、O元素,氧气与蜡烛反应的过程中,当氧气充足时生成CO2和H2O,当氧气不足时也会生成CO,氧气:剧烈燃烧,发出_,放出热量,白光,不完全燃烧:_,化学方程式,空气:发出微弱的_火焰,放出热量,生成_的气体 氧气:发出明亮的_火焰,放出热量,生成_的气体,现象,硫,化学方程式:_ 注意:实验前,在集气瓶瓶底盛放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 收反应生成的_,防止其污染空气,淡蓝色,有刺激性气味,蓝紫色,有刺激性气味,SO2(或二氧化硫),现象:发出_火焰,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_,化学性质,考点梳理(氧气的性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空气:放出热量,产生大量_ 氧气:燃烧

11、更剧烈,磷,现象,化学方程式:_,白烟,现象:在空气或氧气中都燃烧,产生_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_,氢气,化学方程式:_,淡蓝色,水珠,蓝色,与化合 物反应,一氧化碳,甲烷,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_,总结: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 的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因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氧气的工业制取,考点梳理(氧气的制取),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_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膜分离法),沸点,氧气的工业制取流程:,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详见实验突破栏目,注意:氧气的工业制取发生的是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物理,催

12、化剂,考点梳理(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和_在 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质量,特征: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反 应速率),但不会影 响生成物的质量,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注意:a.催化剂不能催化根本不存在的反应; b.同一反应可能存在不同的催化剂,且催化效果不同,化学性质,1. 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物质的化学式 A:_,KMnO4,本栏目中“”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构建物质网络,2. 请写出图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_ _ _ _ _,_ _ _ _ _,4Al+3O2 2Al2O3,1. 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的“生命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纯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 B.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