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文化(一)-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539548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174 大小:25.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与中国文化(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与中国文化(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与中国文化(一)-(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识选修课) 一(13章),孔 子 铜 像,仓颉圣像,追溯汉字 起源 探寻汉字 奥秘 讲述汉字 故事 展现汉字 魅力 汉字我们的精神家园,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汉字是一幅幅精美的全息构图; 汉字是中国古圣的最伟大发明; 汉字是中华古文明的形象结晶与载体; 汉字是启迪后学慧与智的神秘灵符;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神圣灵魂; 汉字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命脉; 汉字是东方文化共享的工具; 汉字是最有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享文字; 汉字是古圣先贤不灭智慧的代代相传的灯火,第一章 汉字与汉文化史,第一节 汉文化现况 一、世界孔子学院 1.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 孔子是中国的 儒学是世界的(08.11.03

2、) 张岱年:“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世界的。 杜维明 :跟韩国、新加坡乃至中国台湾相比,中国大陆在保持儒学传统方面还存在着差距。,2. 世界孔子学院大会在京召开(08.12.9) 第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务委员、孔子学院总干事刘延东等和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的中外理事出席了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所孔子学院院长、所在大学校长、中国驻外使领馆官员、中方合作办学单位负责人等出席了大会。 3.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2009.12.13) 在热火朝天的发展形势之下,或许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中国

3、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内容。 (注:截止2010年底,全球共有322所孔子学院,369个孔子课堂。),4.北师大校长:部分大学生问题在中文水平 (2010年3月10日)-报道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问题不在英语水平,而是在于中文水平。 并同意记者的看法:我们在大力向西方国家推崇我们中国文化的同时,国内教育却越来越西方化,语言文字的使用处于无序状态 。 5.南怀瑾:中国文化要兴盛200年,6、西方智者的汉文化观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如果有来生,我将在中国。

4、展望21世纪(汤恩比/池田大作) : 人类必将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欲而迷失方向,科技手段将毁掉一切,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信仰衰落,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 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汤恩比/池田大作,7、我们把什么奉献给世界?我们将教给外国朋友什么? 对外汉语专业现状:徒有其表 国外汉语教师需求:虚位以待 不伦不类的中国人: 我们身上到底还存留多少传统的基因?,二、日、韩汉文化观 1、汉语文化圈-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及东南亚 日本人的祖先,有徐福庙。 韩国人的成分是山西人、陕西人、河南人及湖南湖北人。 越南古代为中国的一个省份。 新加坡百分之八十是华人。,2、日本

5、的汉文化观 日本,从邪马台国时代开始,一直到南宋灭亡,对中国始终是敬畏有加的 。 欧阳修:日本刀歌曰: “昆吾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巾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袄凶。传闻共国居大岛,土壤活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卯老。百工五种与之俱,至今器用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嗟予乘服欲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叹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满篇都是两兄弟经年未见的感慨。,蒙古灭亡南宋之后,日本与中国的关系,立刻变成了仇敌。此后的日本政府,不但拼

6、命拉拢中土文化的代表人物去日本,也理所当然地把蒙古人治下的中国当作了“蛮夷”,对忽必烈的使者非常地不恭顺,直接导致了元朝征伐日本之役。导致日本与中国成为仇敌的两大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两次异族入侵导致的改朝换代。元灭南宋和清灭南明 。 日本击败蒙古东征军,便从此瞧不起蒙古,隐隐约约的,也连带有些瞧不起“中国”。此后,在日本人的思想里,中国文化与中国政权,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华夏文化的保存,大陆甚至不如台湾.,辜鸿铭 : 继承了真正的中国文明之精华的是日本人而非中国人。 汉唐时代形成的的中国文明,被元朝及后来游牧民族的入侵给打断,给蹂躏糟蹋了,因而大部分失传了。日本则成功地抵抗了忽必烈的进攻,

7、在海外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真传。他甚至断言:应该说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是唐代的中国人. “汉风唐韵存东瀛,甲申以后无中国”,3、韩国的汉文化观 韩国朝鲜日报的一篇报道在中国引发热议。报道称,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上,同属汉字文化圈的韩中日三国学界已就“统一汉字”达成协议,决定制作一部汉字“比较研究字典”,并制定以繁体字为主统一字形的5000至6000个常用汉字标准字 。 一直以来,韩国人具有浓重的汉文化情结。尤其在近年来,韩国人把这种情结推演到无以复加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韩国人的中华文化情结,才引起了中国人对民族传统的空前关注。,三、关于蒙童教育 1、国学班的试验 2、近年

8、的儿童读经在民间兴起(读经、习礼和修艺 ) 南怀瑾先生的读经理论 王财贵教授的儿童读经教育 深山里的儿童读经 家庭的儿童读经 3、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模式 4、蒙童识字教育 经典读诵中识字: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弟子规,幼学琼林,龙文鞭影,昔时贤文神童诗,小儿语,四书五经; 书法习字;,八岁的小鸿儒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而是独自在家中接受父亲言传身教。他可以流利朗读ChinaDaily上所有英文内容,通读过三国演义和“四书五经”。,南怀瑾 、 王财贵先生,5、小学生识字教育 部首归类;象形、表意;文与字的本义。如:人-,“人”:谦卑鞠躬,所以高贵;跪者,恭敬的更深度表达,礼仪遍民间

9、,高贵来于谦卑:今人所不能理解的,今人曰: 这是卑躬屈膝的奴性 这是低声下气、点头哈腰的形象 这是没有骨气的表现 这是没有自尊的小人 我们要站起身来 我们要高昂起头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是今天的人们无论无何都不能理解的,古写“人”字是一个侧立的人形,或躬或跪(跪者贵)。 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凡人之属皆从人。”(即人是天地所化育而成的生物中最高贵的。为什么?)。 “夫天地之间,为人最胜最上者,贵于一切万物。人者,真也,正也。心无虚妄,身行真正。左丿为真,右乁为正。常行真正,故名为人。” (释典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真实不虚,正气(阳气)充盈,纯阳为仙

10、。,以音知义,释名释形体: 人,仁也,仁生物也。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人者,仁也;忍也;任也;尽也。,印光大师人字发隐,人之德能,大端有四。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忍也。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之事,故名为人。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此八事,匹夫匹妇皆能为之。此乃参赞化育,继往开来,撑柱天地之大事。若一疏忽,或亡一二,或八字俱亡,则成冒名之伪人,非与天地并名三才之真人矣。若能类推,则希圣希贤,学佛学祖,有余裕矣。)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清周安士文昌帝君阴骘文广

11、义节录,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辞让之心,非人也。以是言人,人亦难矣。万物皆备,人何其尊;可帝可王,人何其贵;来无分文,去又空手,人何其贫;美味入喉,俄成粪秽,人何其贱;一一皆从胎中住过,人何其卑;啖尽水陆群生,人何其酷;外面饰以绫罗,中间满腹矢溺,人何其伪;各各私一妻室,被其驱遣而甘心,人何其奴;漫指藏身之处以为家,人何其小;日里皇皇仁义,夜来无丑不作,人何其羞;今日不保来朝,人何其脆;阎王一呼即去,人何其懦。阿毗昙论云:人字有八义。楼炭正法经云:阎浮提人,种类差别,合有六千四百种。然则人字,岂易识哉?,人皆两面:善恶一体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 习相远,认清“人”自己,“人”有凡夫圣

12、者之分,有小人君子之别。 一般来讲,人之性有三:本性(纯净纯善的天性,光明朗照:仁义礼智信)、禀性(纯阴的:怨恨恼怒烦)、习性(染污的恶习:吃喝嫖赌抽) 说文及释典皆从人之本性而言。,大,为正面的人形,意谓“大人”。 ,易经“萃”卦中有“利见大人亨”。 易传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鬼,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气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聲。(“聪明正直为之神”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 孟子圣而不可知之谓神。“聪明正直,死而为神”,说文中从人的字

13、:文245,重14;新附文18;倒人形文4,重1.凡是从人的字都与人有关。 如“依”:倚也,从人,衣声。(依靠,依傍)。 倚:依也,从人,奇声。(依附,依凭。即依靠在物体或人身上)。 侍:承也,从人,寺声。(侍即承,侍奉,侍候)。 【承: 奉也,双手捧持符节,以示恭敬之意。节有节制义。】,第二节 昔災洪奔 方舟造就-“昔”字与大禹治水 一、灾难与救度:大禹治水的史实 1、上古史记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愿帝试之。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

14、成。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溼。,(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为此非常忧愁。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

15、族,用不得。”四岳都说:“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

16、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2、“昔”字之证 昔- 甲骨文为 篆书为 “昔”字的古字形,上部是波浪的象形符号,下部是太阳的象形符号,,或者相倒。波浪纹为三道,古人以三为多(所谓三生万物);或为两道,二象征地,意谓大洪水从地而生涌。日在水下,意谓洪水滔天,不见天日。古人用“日”与非同寻常的波浪会意,用以记录那场大灾难。古人造“昔”字,就是记录远古先人经历过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史实:在遥远的过去,人们曾经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