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知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536800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121 大小:65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营管理知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经营管理知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经营管理知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经营管理知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经营管理知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营管理知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管理知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营管理知识李开复做 最好的自己 经营管理知识李开复做 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自序(1) 连载:做最好的自己 x李开复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编者按: 今年7月19日,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 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引起了包括纽约时报、参考消息等全 球上万家媒体的追逐报道。如今,李开复博士亲自撰写的第一本中 文图书 做最好的自己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本图书中,李 开复博士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成功同心 圆”的法则,希望以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中国青少年成为“一个做最好 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自序 李开复 1998年8月,受微软公司董事长

2、比尔盖茨先生的委派,我来到北京 ,组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并出任院长。虽然当时无数的人对在中国创 办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做法持怀疑态度,但我自己却对这一目标充 满了信心。我相信,只要汇集了海内外杰出华人的智慧,我们就一 定能把研究院办成全球最出色的研究机构。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经过归国的海外华人专家和国内极富潜力的 青年才俊的共同努力,我们成为了亚洲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研究 团队之一。在2004年,美国MIT的科技评论(Technology Review)把微软亚洲研究院评为“世界上最火的计算机研究机构” 。 2000年8月,一纸调令,微软将我召回总部,任命我为全球副总裁, 负责开创一个重要的产品部

3、门。然而,虽然身在美国,但五年来我 时刻关注着在中国所发生的一切,时刻牵挂着那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以及和我血脉相通的炎黄子孙。 在北京工作的那两年,每一天都带给我无比的振奋,每一刻都给我 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尤其是大学校园里的那些莘莘学子更是让我难 以忘怀。曾记得清华园里的激情演讲,曾记得未名湖畔的尖峰对话 。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我所走过的每一个校园、我所遇到的 每一个年轻人,都让我感慨万千。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朝气与活 力,也看到了不安和躁动。我希望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可 以为年轻人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帮助。就是这份责任感驱使着我, 在家居美国的五年里我先后回国一五次,做了50场演讲,写

4、了4封“ 给中国学生的信”,并创办了一个专门与大学生交流的公益网站“开 复学生网(xkaifuleex)”。 年月,人民出版社的李朱编辑,到“开复学生网”发帖 子,问我:“李开复博士,可否为中国青年写本书?” 于是,在10个月的时间里,几经反复,终于完成了这部20万字的书 稿,也完成了我要为中国青年写一本书的愿望。 中国的青年非常优秀,但是中国的学生非常困惑,因为他们面对着 高期望的父母、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校和老师和浮躁的社会心态。 如果能够有过来人帮他们指路,让他们能走得更踏实、更精确一些 ,他们将成为中华民族更上一层楼的最大动力。 中国的青年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能够接受先进完整的教育、能够

5、 有条件专心读书并且拥抱了信息时代的骄子,他们应该成为融会中 西的精英。但是,他们虽然有幸出生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是 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我出生于热爱祖国的中国家庭,受教于崇尚自由的美国学校,是一 个跨中西文化的代表者。我曾指导过勤奋的中国学生和积极的美国 学生,看到了一个集合中外优势的机会。作为一个充分体验过中西 方文化特点的炎黄子孙、融会了中西方文化特点的典型代表,我愿 意、也自信有能力为那些渴望成功的中国青年提供帮助,帮他们远 离困惑,走向卓越。 我希望中国青年可以从这本书中理解“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 我的成功”,希望他们能够成为 一个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均衡自己

6、的价值观、态度、行为的人; 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 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虚,既聪 慧又善于表达的人; 一个追寻理想和兴趣、终身学习和执行、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的人; 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 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 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 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 ,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 一个“拥有选择的智慧”,并用智慧选择成功的人; 一个融会中西的国际化人才; 一个最好的自己。 其实,这本书里的许多想法都是我在

7、过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达过的 。而且,如果由职业作家来写本书,语言和文字一定能更加流畅、 更加生动。但是,我自己总有一种提笔写作的冲动,因为我相信自 己在青年一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我希望能尽力帮助他们。 我深信,读者无法理解的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 者接受的。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 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说我的写作还有某些特点 可循的话,那就是,我更倾向于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而不 是枯燥的说教)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虽然这本书不是一本自传,但 是在本书中,也有许多发生在我身上的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事情。 我把这本书献给我深爱的祖国,献给渴求进步

8、的青年一代。因为我 深信: 惟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 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我把这本书献给我高龄的母亲,并谨以此书纪念我敬爱的父亲。这 些年来,父母的教导我时刻牢记在心,父亲希望撰写中国人未来 的希望的遗愿也时刻在鞭策和鼓励着我。但愿此书能实现父亲的 遗愿 中国的青年一代不正是父亲所说的“中国人未来的希望”吗?! 在这本书的写作、编辑和出版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热情的鼓励和 无私的帮助。在此,我要感谢黄勇、李朱、周虹、王咏刚、贾兰和 陈燕玲为完成这本书所做的工作,感谢凌志军让我采用他书中的部 分案例,也感谢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曾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人

9、们。 “不虚度此生,就是我的成功” 曾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潘锦辉是一个典型的女才子。在清华 大学电子系读书时,她就天资过人,同时又兼具诚恳、谦逊等品德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时,潘锦辉用她灵活而敏锐的思维方式以 及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赢得了李世鹏等资深专家的一致好评。后来 ,潘锦辉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深造,并有机会在许多国 际知名的大企业中工作。 在常人眼里,潘锦辉的人生旅途可谓一帆风顺,但潘锦辉自己却不 这么想。她常常问自己:成功究竟是什么?难道学业和事业上的一 帆风顺就是最大的成功吗?难道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名和利就是最大 的成功吗?如果成功只有一种定义,那么,自己多年来拥有过的许

10、多美好的憧憬和设计又该如何实现呢? 有一天,一位学长无意间问潘锦辉:“你到底对做什么感兴趣呢?” 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潘锦辉,令她在一瞬间明白了许多:成功之路 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 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 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从此,潘锦辉积极投入到了乐观、充实的人生当中。 工作时,她总是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每进入一个新领域,她都会 无比兴奋,因为可以从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学到 与不同的人相处、合作的技巧。这样,在新的挑战来临时,她总能 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自己离既定的人生目标又近一步。 业余时间里,她在

11、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担任项目负责人和区域负责 人,帮助中国贫困山区建学校、办教育。在做义工时,即使是琐碎 的小事,她也要尽量做好。在这一过程中,她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 阶层、不同领域的人,有的是成功的投资家和创业家,有的是普通 的职员和退休老人。大家在这样的工作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丝 毫不少于在日常工作中的所得,更重要的是,这种快乐和成就感并 不会因为每个人身份和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潘锦辉说:“现在的我,经过了许多顺境和逆境,虽然不知道在别人 眼里算不算成功,但却更加自信和快乐。因为我学会了把远大的理 想变成具体的奋斗目标 做好每一件事,快乐每一天。我不能确定自己将来能否获得许多人 推崇的名

12、和利,但对我而言,成功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让自己的 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 广交朋友是成功,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是成功。成功并不遥远,不虚 度此生,就是我的成功。” 成功,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实又玄妙的字眼。在浩瀚的历史长 河里,东西方的无数先贤为了悟透成功的真谛而皓首穷经;在纷繁 的现代社会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或世俗、或理想抑或 是有个性的成功而奔波忙碌。人人都在追寻成功,但却很少有人能 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到底什么是成功? 成功究竟能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满足和体验? 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当如何追寻成功?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经常令青年一代陷入迷茫

13、和痛苦之中 ? 有的人见到社会上一夜暴富或一步登天的例子,就希望自己也能用 速成的方式获得地位和金钱。为了达到速成的目标,他们经常在“零 和竞争 ”中伤害他人甚至危害社会。 ? 有的人虽然考上了名牌大学,但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中学时代名列 前茅的感觉。在大学校园里,面对实力不俗的众多优秀学子,他们 惘然若失,甚至深感自卑,对自己的学业和前途丧失了信心。 ? 有的人从小就处于被动状态,读书、选学校、选专业等等完全听命 于父母和老师。这些人不知道何为积极主动、何为自觉和自主,除 了盲目的竞争、攀比以外,他们惟一可做的就只有虚度光阴了。 ? 有的人考上大学之后,突然发现,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骤然增多

14、,但不知道应该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控制自己。这些人常因为对自 己要求不严或交友不慎,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之中,最终既 荒废了学业,又耽误了前程。 ? 有的大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致索然,对校园生活也提不起兴趣,他们 明知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所学的专业,却既没有勇气改变现实,也 没有胸怀接受现实。 ? 有的大学生面对校园里流行的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如经商、创业、 出国、从政等等,感觉无所适从或者人云亦云、朝秦暮楚,完全丧 失了自己的立场和主见。 ? 有的大学生把自己封闭在校园的围墙之内,他们不了解社会现实, 对社会实践和就业深感恐慌,或者在求职时眼高手低,屡屡碰壁后 又对自己在校园里虚度光阴的做法自责不

15、已。 ? 还有许多年轻人无法处理好正常的人际关系,当自己在学习、生活 或感情方面遭受挫折的时候,就会由此消沉下去,甚至走向极端( 杀害同学的马加爵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抱憾终生。 每个青年都向往成功,每个学生都企盼成功。有时候,成功好像近 在咫尺,有时候,成功又似乎遥不可及。 几年来与中国各地大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与无数年轻人的网上沟通 ,令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青年一代经常会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误 区无法自拔,他们迫切需要关于成功的指导和帮助,并希望学到真 正有效、切实可行的成功法则。 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为青年一代提供最真挚的帮助和最有效的 指导。我愿意和广大青年读者一道,探索成功的奥秘、寻找

16、通向成 功的道路。但在展示和讲解具体的成功法则之前,需要先探讨一个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话题: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一元化成功的误区 成功管人? 我在中国工作的时候,认识了很多中国学生。其中有位来自名牌大 学的同学,成绩优异,智商和情商都非常出众。 有一天,这个学生问我:“开复博士,我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样成功。 根据我的理解,成 功就是管人,管人这件事很过瘾 尤其是在每次发放薪水时,管理者一定会有大权在握的感觉。那么 ,我该怎么做才能走上管理者的岗位呢?” 我问他:“你认为,成功到底是什么呢?” 他回答说:“成功就是有财富、有地位,成功就是做领导、做管理。 ” 我没有想到,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对成功的认识竟然如此片面和 肤浅。而中国社会历来也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 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 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 我并不排斥将成绩或名利视作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