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4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53551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笞挞()禄蠹()中伤()缔构()湍急()惶遽()朕兆()小厮()喝禁()漩涡()捋()保镳()答案:ch tdzhndtunjzhnsh jnxunlubio 2.下列加点的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静练锻练流淌赶一趟儿B.铺垫铺位漩涡凯旋而归C.惶遽深邃摩擦磨肩接踵D.小厮私熟喝禁噤若寒蝉解析:A项“锻练”应为“锻炼”;C项“磨肩接踵”应为“摩肩接踵”;D项“私熟”应为“私塾”。答案:B3.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

2、想)B.它和传奇式的作品分道扬镳,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而又注重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体现生活的波涛发展。(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镳,bio)C.宝玉听了,如针刺耳,大为反感:“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肮脏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人。” (肮脏:不干净)D.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神色惶遽“应对不如往日”,语失伦次“倒生三分气”,微澜起波。(语失伦次:话讲得很乱,失去条理层次)解析:C项“肮脏”:脏污,沾污,在此句中作动词用。答案:C4.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时又碰上贾环的告状,构陷之词,中伤之言,犹如冰上添霜,火上加油。B.在贾宝

3、玉的“大逆不道”上又增上“大逆不道”,贾政的神色变成“面如金纸”,“眼都红了”。C.忠顺王府和贾府的关系并不那么妙,不速之客来天外,跑到门上找戏子,而且那王府堂官很不客气,使得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D. “机器人”展览将科学的魅力展示在人们面前,尤其是对中小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们受到了淋漓尽致的教育。解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彻底。与语境不符。答案:D5.下面有关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B.它以贾、王、

4、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一生的起伏浮沉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贵族和奴仆的反抗行为。C.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诗词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D.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红楼梦

5、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解析: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答案:B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各句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它没有金鼓大作的场面、兵血交飞的情景,但是,它不是平淡无奇的。B.我们不妨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为例(第三十三回),作些分析说明。C.可是,这老妈子偏偏又是个聋子,把“要紧”听成“跳井”,将“厮”说成“了事”,把贾宝玉急得如热锅蚂蚁 D.江河东流,时见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练平展,时见波涛起伏,这是自然的运动规律。解析:B项括号及括号内内容应放在引号的后面,“为例”之前。答

6、案:B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小说作者致力于营造情节的波澜,就使这部不以惊险见长的多卷式长篇小说获得了吸引的力量。B.日常的生活描写,使红楼梦能广泛深入地反映社会的面貌,这是它的长处 C.为挽狂澜于既倒,支撑残厦之将倾,贾府的统治者在贾宝玉刚生下后就为他铺设了一条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D.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决定的。解析:D句“取决于”和后面的“决定”重复。答案:D3.本文开头部分在三个地方提出了三个观点:(1)曹雪芹安排情节波澜的经验丰富,他是掌握和运用了自然的运动规律和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来设计情节波澜的。(2)曹雪芹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掀波澜,使

7、红楼梦的情节获得了独特性。(3)层层铺垫,推举高潮。乍一看,这三个观点都好像有中心论点的性质。但不可能这三个都是中心论点。这三个具有观点性的句子,哪个才是中心论点呢?为什么?解析:思考问题要学会从作者要表达的主旨出发来考虑情节、人物以及环境在表现主旨方面起了什么作用。第(1)句自不必说,太宽泛。第(2)句似乎很接近,“曹雪芹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掀波澜,使红楼梦的情节获得了独特性”,独特性是什么呢?还没有说明白。只有第(3)句“层层铺垫,推举高潮”,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参考答案:第(3)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因为后面谈的三个分论点必然性、层次感、偶然性都是围绕这句话来说的。 4.下列两句话运用了什么

8、修辞手法?主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请作简要分析。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构者的匠心。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答案:这两句巧用比喻,把红楼梦比作是大厦和江流,精巧构思,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描述了红楼梦的结构特点。“富丽堂皇”“精工细巧”“天造地设”这三个形容词就是作者对红楼梦情节艺术的赞美。红楼梦这座艺术大厦矗立在世人面前,让我们欣赏到它的神奇巍峨,宏伟壮观,也看到它的奇思妙想,曲折有致。红楼梦这条艺术长河流淌在人世,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蜿蜒逶迤,一泻千里。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这样的高潮的形成,就思想意义上讲,有社会必然性;就故事的发展看,

9、有情节必然性。解析:这句话是上面内容的总结,其答题点应该在前面部分。参考答案:这里的“社会必然性”指一方强令其邀名取禄,一方偏不就范,双方冲突不已,矛盾的激化也就势在必然。“情节必然性”指当经过大大小小的摩擦后,对立的矛盾必然会激化到诉诸武力的地步。6.马克思在致路库格曼的信中说:“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这里引用马克思的话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上文再归纳一下:什么是“必然性”?什么是“偶然性”?答案:引用马克思的话是为了证明“这种偶然性在

10、实际上为必然性的高潮到来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一观点。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7.本文语言凝练畅达,富有音乐美。请你细读全文,作简要分析。解析:这是考查写作方法的题,难度较大,同学们可能归纳不完整。但不必求全,只要答出其中两点,有较深的认识就可以了。参考答案:首先,在于节奏美。在本文中,对偶句、比喻句、排比句、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迷人的节奏,富有旋律美。再次,在于音乐美。读来整齐匀称,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显示音乐美。再

11、加上本文有时还妙用助词,使句子完整,音节整齐,便于诵读。最后,在于修辞美。恰当运用修辞格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也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本文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读起来自然悦耳。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构者的匠心。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细致地、现实主义地描写了生活的全部复杂内容。虽然,它没有金鼓大作的场面、兵血交飞的情景,但是,它不是平淡无奇的。它和传奇式的作品分道扬镳,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而

12、又注重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体现生活的波涛发展。我们在本文中探讨的是曹雪芹安排情节的波澜的经验。由于小说作者致力于营造情节的波澜,就使这部不以惊险见长的多卷式长篇小说获得了吸引的力量。江河东流,时见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流平展,时见波涛起伏,这是自然的运动规律。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曹雪芹正是掌握了这一规律,来设计情节的波澜。1.“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这句话在第二段有具体的描述,请找出来。2.红楼梦和传奇式作品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不同?答案:1.解析: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总写红楼梦的特点,提出话题:“我们在本文中探讨的是曹雪芹安排情节的波澜的经验。”第二自然

13、段对曹雪芹安排情节的波澜的认识就比较具体了:曹雪芹安排情节波澜的经验丰富,他是掌握和运用了自然的运动规律和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来设计情节波澜的。答案:江河东流,时见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流平展,时见波涛起伏。2.解析: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就要抓住第一段作者有关的陈述来理解。作者在此采取比较的手法来突出红楼梦的情节特点 参考答案:传奇式作品主要描写金鼓大作的场面、兵血交飞的情景,而红楼梦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而又注重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体现生活的波涛发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对于荣国府的封建统治者来说,贾宝玉是不可或失的命根子,是延荣续贵的唯一希望。为挽狂

14、澜于既倒,支撑残厦之将倾,贾府的统治者在贾宝玉刚生下后就为他铺设了一条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早在第九回,贾政就给私塾捎话:“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但是,贾宝玉硬是唱反调,无心于仕途之间,绝意于经济之途。他大闹私塾,大骂迷恋于仕宦的人是“禄蠹”。史湘云劝他:“该常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听了,如针刺耳,大为反感:“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肮脏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人。”矛盾双方的这些言和行都发生在三十三回前,作为伏笔深深地埋藏着。一方强令其邀名取禄,一方偏不就范,双方冲突不已,矛盾的激化也就势在必然。这就为三十三回的高潮提供了充分准备。当经过大大小小

15、的火力侦察和互相摩擦后,对立的矛盾必然会激化到诉诸武力的地步。这样的高潮的形成,就思想意义上讲,有社会必然性;就故事的发展看,有情节必然性。3.贾府的统治者给贾宝玉铺设的这条仕途经济大道是一条怎样的大道?4.本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5.文段的结尾说“这样的高潮的形成,就思想意义上讲,有社会必然性;就故事的发展看,有情节必然性”,这里的“社会必然性”“情节必然性”分别指什么?答案:3.解析:根据下文“早在第九回,贾政就给私塾捎话: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但是,贾宝玉硬是唱反调,无心于仕途之间,绝意于经济之途。”这几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参考答案:读好儒家经典,通过科举考试谋取功名,为官做宦。4.解析:抓住议论文的首尾句,往往就抓到了文段的中心论点。参考答案: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5.解析:根据这一段主要观点可以了解“必然性”的含义,再联系这一句话的上文解说句就知道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了。参考答案:(1)一方强令其邀名取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