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刘巧珍人物形象 分析(最新版-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535438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遥《人生》刘巧珍人物形象 分析(最新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路遥《人生》刘巧珍人物形象 分析(最新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遥《人生》刘巧珍人物形象 分析(最新版-修订)(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遥人生中刘巧珍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通过城乡交叉地带的青年人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开掘了现实生活中饱含的富于诗意的美好内容,也尖锐地揭露了生活中的丑恶和庸俗,成功地塑造了刘巧珍这一归顺传统又反叛传统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分析刘巧珍的女性形象塑造,从另一个侧面来探究作家的创作心理。关键词:路遥;人生;刘巧珍;女性形象;路遥的人生问世后,刘巧珍这位家喻户晓的乡村少女,几乎成了中国农村妇女传统美德的代名词。在路遥的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既渗透了作家内在情感的体验,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发现和深刻思考,又具有普遍的社会内涵,同时还寄寓着作家展翅欲飞的幻想。路遥对女性形象的塑造,除了一小部

2、分涉及到她们的劳动、工作外,大多“镜头”放在了她们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围绕这一中心事件所采取的行动上。刘巧珍这一人物形象是路遥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顶峰,她身上几乎凝聚了传统女性的一切优秀特征,是作者心血之所聚,通过分析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一、 刘巧珍身上具有敢于执着爱情,背离传统的一面。阿诺德?贝内特说:“优秀小说的基础就是人物塑造,此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风格是有价值的,情节是有价值的,观点的新颖独创是有价值的,但是,它们中间没有一项像塑造令人信服的人物那样有价值。” 在人生这部小说中,刘巧珍是作者所着力颂扬的一个农村新女性,路遥一直在用并不华丽的笔调,娓娓道出一段朴

3、实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而这段悲剧之所以凄美,就是因为有刘巧珍的存在。她是农村里最为完美最为神圣的代表。尽管她没有文化,但是她具备了一个农村人在那狭隘的天地里所能具备的一切甚至很难具备的一些品质。她是那样一个美丽的姑娘,她有着那样朴素的一视同仁的观念,她有着向往知识的强烈愿望,她有着炽烈奔放的爱情取向,她有着承受一切的土壤般的厚度,德顺老汉铮铮有声的话语是对她最诚挚的评价。“巧珍,那可是一块金子啊!” 不可否认,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人们思想里滋生出新的价值观念,而刘巧珍也在某些时候表现出有悖于传统思想的东西。比如,她冒天下之大不韪,坚决反对父母给撮合的婚事,对身边那些追求者不屑一顾,表

4、现出一定的个性。她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内心有着丰富的幻想,执着地渴望寻求一个有文化,在精神上有追求的男人做自己的人生伴侣。于是,有着漂亮外型、潇洒风度,特别是浑身散发着现代文化人气质的高加林,成了她心中的向往。当高加林处于困境时,她大胆向其表白,一个人若想超脱于现实是要付出代价的,高加林是这样,巧珍一样如此。 她虽土而不俗,不知书却达理,自卑而不自贱。她爱高加林,如痴般地爱着,但绝不向爱乞求,她自始至终没有失掉自己的尊严。她可以为他而死,但必须以对方的爱情作为前提。她恨高加林,但更多的是怨而不怒。她曾对妹妹说,“二姐没念过书,但心里喜欢有文化的人。” 理想如同一个个肥皂泡,如同天空中的

5、白云遥不可及,巧珍没有追寻理想的双翼,只有捧着为高加林纳的新鞋,流着泪水嫁给了别人。 刘巧珍是唱着信天游出现在高加林面前的,那时正是高加林落魄无助的时候,这位在陕北高原土生土长的姑娘,虽长在农村,却一点也不土气,她婷婷玉立,如白杨树般挺拔轻盈,“漂亮得像鲜花一样”。她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因此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加上她那颗“金子般的心”,就形成了她“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她身上凝聚着中国农村女性的传统美德:纯真、善良、热情、谦让。在她身上既没有乡村姑娘的庸俗,也没有城里姑娘的虚荣,对待爱情,她敢爱敢恨,多情但很有理智,有坚定的立场和原则,虽然求婚者络绎不绝,她却不为所

6、动,她的芳心就像上了一把锁,里面锁着的就是本村“穷得满窑没一件值钱东西”的高玉德的独生子高加林。巧珍不简单的地方在于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在于她的精神方面的追求不平常,在于她喜欢接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和她天生的多情和自发形成的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合心的对象应该是比普通农民“更有意思”的人,应该是有一些文化趣味的人。而这种对象,巧珍在高家村、大马河川能接触到的就是高加林。喜欢他潇洒的风度,漂亮的体型和那处处都表现出来的“大丈夫气质”。喜欢他的那一身本事: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会安电灯,会开拖拉机,还会给报纸上写文章,又爱讲卫生,浑身的香皂味!总之,巧珍眼中的“风流少年”,

7、就应该具备这些现代意识,富于文明气息和男人味的男人。“巧珍刚懂得人世间还有爱情这一回事的时候,就在心里爱上了加林。”这种青梅竹马式的况味虽然多半带有一厢情愿的性质,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她在有文化的人面前,有一种深刻的自卑感。她也常在心里埋怨她父亲不供她学。等她明白过来时,一切都已经为时过晚了。因此,在高加林还没落难成地地道道的农民前,巧珍对加林的爱一直都在“暗恋”:她永远不会得到他,但她仍然一往情深,在内心里爱着他。找一切机会接近加林,如果不能靠近,她也会目送着加林从那条被学生娃踩得白光刺眼的小路上向学校走去;又望着他从那条路上向村里走来巧珍对加林的爱可谓发痴发狂。 巧珍对高加林的爱已经超越了传统

8、的婚姻观念的限制,已经冲破了陈旧而世俗的婚姻框架,在经济和门第上来说,刘巧珍和高加林可以说门不当户不对,她是刘立本全公社第二大能人的女儿,物质丰裕,地位显赫,但这些并没有给她带来满足和优越感,特别是在高加林面前,她显得自卑而又谦让,在她眼里,高加林身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他是文化人,言行举止都有文化人特有的气质,洒脱不羁、桀傲清高,这些在刘巧珍心里显得神秘可敬。“她在文化人面前,有一种深刻的自卑感”。她总认为自己与高加林之间有差距,并且把这种差距看作是爱情上不可逾越的鸿沟。可见,巧珍虽然生长在高原,精神也扎根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上,但是她却有崇拜文明的高尚心理,她对高加林的爱,深沉而又纯洁,在传统的爱

9、情道德上又折射出对具有文明表征的新生活的追求。高加林上城卖馍事件及其隐含的高加林再一次被抡为农民成就了巧珍与加林爱情的形成,但这并不是两个人对生活有着共同追求的结合。要面子、不会营生的高加林与一直痴狂暗恋的巧珍在卖馍事件中建立了友谊,巧珍在生活上,尽最大的努力来体贴他,照顾他。白天,她以甜美嘹亮的信天游歌谣“望哥哥”来传情达意,抚慰心上人那颗受了伤害的心;夜里,她又用全身心的爱给心上人以温暖,使他重新激发起对生活的热情。正是这颗挚爱的心陪加林走过了最黑暗的人生时期。这段时间,也成了巧珍爱情实现的人生黄金时期。然而对巧珍的爱意,加林始而百思不得其解,继而惊讶、紧张,但巧珍“身上散发出来的温馨的气

10、息在强烈地感染着他,那白杨树一般苗条的身体和暗影中显得更加美丽的脸庞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他还是在巧珍的爱情攻势下情窦初开了,他吻了她。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悲剧,或许一早已经注定。有文化的高加林始终想的是怎样走出贫瘠的山川,他没有对大字不识一斗的巧珍说过一句“我爱你”。而高加林接受巧珍,更多的原因或许出于他在农村的困顿。困境下的爱情,往往徒有其形而已,文化上、精神上的差异才是他们之间最大的障碍。高加林终究是一个理性的人,事后他也懊悔自己感情太冲动,觉得自己匆忙地犯了一个错误。其实高加林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把爱情、婚姻和事业前途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人,“他感到这样一来,自己大概就要当农民了。” 高加林在他

11、人生中最黑暗的那段日子里,如果没有巧珍的劝勉和抚慰,那么高加林在那段日子里还不能算是完整的人,是巧珍在他苦闷痛苦时给了他母性般的关爱,这位纯朴的农家少女在爱情面前表现得异常勇敢而无畏,这种精神在她替高加林进城卖馍并大胆表白的那个场景里已熠熠闪光:“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里呆着,我会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 这感人肺腑的真情流露没有任何矫揉的成份,这是痴情的巧珍真诚直率的内心独白,一个质朴的乡下女子,在她所爱的人面前,一扫少女的矜持和羞怯,打开心扉,无所顾忌的倾诉衷情,这种勇气,不仅仅是一个纤弱女子,即使是高加林这样的堂堂男儿也不禁为之汗颜。 这深情率直的表白,雷霆

12、般震撼着高加林的心,并一度征服了他。爱情使她无畏,使她敢于冲破贫富的藩篱,公开向世俗观念挑战。刘巧珍在爱情的追求上,已经打破了各种愚昧落后的旧传统,旧习俗,跳出自抑的封闭心态。什么叫难以启齿?什么叫羞涩含蓄?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要能使心爱的人幸福快乐,她是不管身边的人怎样去非议,怎样去讥笑的。高加林叫她讲卫生,要刷牙,她就每天早上坚持刷牙,这在闭塞的山村里无疑是个惊天动地的创举,当村民议论纷纷像观赏奇观似的围在她的身边,她索性气定神闲地慢慢刷起牙。“多刷一会儿让他们看,叫他们看得习惯了”。当她和高加林谈恋爱的事为村人知晓后,谣言以及父亲的责骂排山倒海般向她袭来,而这个美丽柔弱的姑娘,一如

13、既往地在老槐树下等候高加林,甚至和高加林旁若无人地一起骑单车去逛县城,第二天又联手搞出了一个“卫生革命”。引起的骚动已经让高玉德老汉“老脸臊得通红”。让刘立本像跳蚤一样坐立不安,暴跳如雷。向世界公开自己的爱情。对农村中残存的愚昧落后和旧道德、旧习惯势力进行了有力的冲击。这种用斗争搏取的爱情,已经有了新的意义。二、刘巧珍身上又有慈爱温柔,归顺传统的一面。她用一种温柔体贴的方式,细心地培育着爱情的果实,表现出家庭伦理生活中尤如母亲对儿女,姐姐对弟弟般的骨肉情长。请看一下关于高加林和刘巧珍在夜晚幽会的描写: 夜晚,天黑以后,他和巧珍站在村外的庄稼地相会了走累了的时候,他们就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加林躺下

14、来,用愉快的叹息舒散着劳动的疲乏,巧珍就偎在他身边,用手梳理他落满尘土的乱蓬蓬的头发,或者用她小巧的嘴巴贴着他的耳朵轻轻地,轻轻地给他唱那些祖先留传下来的古老的歌谣,有时候,加林就在这样的催眠曲中睡着了,拉起响亮的鼾声。既没有山盟海誓,也没有激情的喷发,刘巧珍像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哼着儿歌,哄着自己的孩子悄悄地进入睡眠,这是一幅多么宁静、温馨的家庭生活的图画啊!在这类情感模式中,母性之爱特别具有一种完全的自我奉献精神。对于男人,从相爱的第一天起,她们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对方紧紧地连在一起,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受尽艰难困苦,心里也感到甜蜜和幸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无私的给予和奉献,才能体验到自身

15、生命的存在与价值。刘巧珍痴情地爱着高加林,看着心爱的加林哥在地里劳动受苦她心里疼得难受,刘巧珍甘愿用自己终生的劳累,来换取高加林生活中的愉快和轻松。为了表达对爱情的真诚,她不顾世人的讥笑,爹娘的打骂,公然和高加林一块骑车进城,在高家村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当高加林到县城参加工作以后,她不断问寒问暖,在家中则尽情尽意地照顾好公婆。高加林提出分手时,尽管一场感情的风暴撕扯着她痛苦的灵魂,但是,在理性的约束下,她不仅没有进城报复,反而对加林的行为给予体贴和理解。即便高加林抛弃她后,被县里清退回村时,刘巧珍也阻止了姐姐巧英欲对加林的侮辱行为,坚决站在高加林一边:巧珍一下子跪在巧英面前,把头抵在姐姐的怀里

16、,哽咽着说:“我给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 她那颗受过伤害的心灵里,居然还为加林的困难处境感到痛苦和忧愁,并设法托人情给加林安排教学工作。这种不惜压抑、牺牲自我,向所爱的人做出最真诚、最无私的奉献,被人们称为是金子般珍贵的感情,而实质上所体现的乃是母性之爱的伟大。这样带有传统意味的女性,不仅具有牺牲自我的精神,而且与此相关,都有一副菩萨般的仁慈心肠。这主要体现在她们这类人并不企羡腰缠万贯的富家子弟,也不高攀炙手可热的权贵人物,更鄙视自许风流的花花公子和傲慢自负的男子汉。她们所钟情的往往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不惜把自己主动地献给那些生活中的弱者,因此,在这种爱情中,便往往渗透着同情与怜悯,而怜与爱的结合就进入了母爱的层次,它体现出这类女性通过对落难者的庇护,自身能充分体会到儿女般的柔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实现人生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