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变革}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课程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535361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85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创新变革}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管理创新变革}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管理创新变革}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管理创新变革}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管理创新变革}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创新变革}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创新变革}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课程(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创新变革创新与 创新能力建设课程 管理创新变革创新与 创新能力建设课程 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 前 言前 言 21 世纪是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知识经济快速崛起的时代,这一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 创新!因此,如果说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资本的竞争,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那么, 我们有理由认为: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融合发展的 21 世纪的核心,就是创新人 才的竞争。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 2006 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 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的战略决策。 建设创新型国 家, 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

2、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 路,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培养高水平创新 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 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为了配合遂宁创建创新城市建设工程工作, 提升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公需科目培训, 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 掌握相关概 念、原理、技法和应用技能等,为建设一支能想、能说、能干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打 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创新能力建设公需科目开设的初衷。 第一讲第一讲 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与创新能力建

3、设 本章要点 创新在国内外一直都备受关注,我国也已经把“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 战略。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源头,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强大支撑, 创新能力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创新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 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永续源泉。现代意义上的“创 新”,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的创新通常是从一个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 试制、生产、营销等一系列活动,应该说,狭义的创新概念就是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的一 种过程或活动。广义的创新,则表现为不同参与者与机构之间(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 研机

4、构等) 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结点都有可能是实现创新行为的 特定空间。创新的行为可以表现在技术、制度或管理等不同的层面,因此,也就有了制度创 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等概念。 放眼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文化多元涌现,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深刻变 革, 创新不仅成为推动社会历史飞速向前的主要驱动力, 更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制高点的 重要途径。无数实践充分证明,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永葆活力,就一刻也 不能没有创新意识, 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 更一刻也不能不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持续提 高创新能力。 创新使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 使人类文

5、明进步的脚步日益 加快,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富有效率。 在我们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 四川,创新比任何时候都受到重视,围绕创新能力建 设的各项工作在经济、社会、技术和文化等领域中都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并对这些领域产 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胡锦涛同志在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 力奋斗的讲话中,宣布了我国将在 2020 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有 力支撑的宏伟目标。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指引下,正在努力践行 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明确 了创新在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我省第

6、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 “改革开放 和科技创新是强国兴省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 “创新”思想的发展 什么是创新?这个问题似乎一直使我们感到困惑,不同学者,甚至每个人都有着自身 的见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这个词语的由来进行一番考究。“创新” 一次最早源 于拉丁语,最初就包含了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和改变三个层次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辞典 中,创新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指创造性、新意。可以看出, 这两个层面的解释都承继了创新最初的意思。 那么,创新就仅仅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创新、创 造和发明这三个概念进行辨析。对这三个概念进行区分的是著名的创新

7、理论研究者约瑟 夫熊彼特,他于 1912 年在他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明确提及了这三者的本质区别, 即对于创新来说,区别于另外两个概念的关键点就在 于“创新”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特殊 用法,即一种发明或创造,只有当它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能称之为“创新”。这可以被 看作是约瑟夫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 不过他还进一步论述到,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 函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引入生产体系。这个定义无疑是具 有侧重点即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或科学研究成果的第一次商业化。这也 说明,创新不仅仅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更是一个利用这个新技术、新发明来创造经济价 值的过程

8、。 在熊彼特的理论出现后,对创新及其理论的研究逐渐兴起,但之后出现的许多有关创 新的定义大多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他的见解并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譬如, 桑德布 认为,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生产一种新产品,或采用一种新的生产过程、一种新组织形 式或管理形式、一种新的市场行为均可以称之为创新。2000 年联合国经合组织在学习型 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 报告中提出:“创新的含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 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 新。”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于 2004 年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指出,“创新是 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

9、造新的市值、 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括标准的新的产品、 新的过 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 我国学者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对创新的认识逐步加深。清华大学傅家骥从技术经 济学角度出发,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 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方法,从而推 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 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 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这个定义也 是目前学界比较认可的创新定义。 创新的诸多定义使我们认识到,创新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10、,是人的 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 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是改造自然和改造自 身的永续源泉。 从古至今, 人们很早就开始对自己具有的这种改造和变革的能力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早在公元前 300 年,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就已经提出了“创造学” ,这便是创新思想 的雏形。自此之后,人们对创新的追求从未间断,到了现代,技术创新、国家自主创新体系 等概念被明确提出,这不仅反映了人们探寻创新真谛的艰辛历程,更是彰显出古今中外,都 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创新思想。 有鉴于此, 我们的讨论将从剖析这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逐 步形成的创新思想开始。 一、早期创新思想一、早期创新思想 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

11、是一个缺乏创新的国度。儒家始祖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就是证明。但是,如果我们冷静地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勇于创新的国 度。如果不是这样,那又该如何解释中国古代诸如四大发明之类的创新呢?同样,我国古代 的创新思想也是十分丰富,比如:诗经大雅文王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其意思 是说,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这强调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大学 引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 这句话则透露出创新是一个不断持续 的过程的道理。 创新是“智” 的体现,是人类利用智慧的主要体现。应该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 重“智”的德行。孟子把“智”视为“四德”之一,中庸亦把

12、“智”列为“三达德”之 首,以后“智” 又被列入“五常” ,成为最重要的德目之一。“智” 在古代又与“知” 相通, 兼有智慧和认识两重含义。可以说,快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并改进事物 或创造新事物是古人对创新的一种理解。 古代创新思想的另一大重要体现就是探索创新,其内涵包括勤奋好学、求索攻坚、开 拓创新。学习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勤奋好学”则是一种表现于学习上的可贵的德行, 其贵就贵在对知识的“好” 字上,即热爱的感情上。惟其“好” ,才能孜孜不倦,勤奋好学。 其贵也贵在勤奋的行动上,没有勤奋的行动,“好” 就成为挂在嘴边的一句空话。所以勤奋 好学乃是一种热爱知识、刻苦钻研的品

13、德。求索攻坚在境界上高于勤奋好学。求索攻坚必须 建立在勤奋好学的基础上, 但又不是停留在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上, 而是进入到对新知识的追 求。先秦诗人屈原作天问 ,对自然现象和历史事件提出了成百上千的质疑,“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在离骚 中的这两句诗既表现出了不满现状、不囿陈说、 勇于探索的精神,又表现出了一种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品德。开拓创新是勤奋好学、求索 攻坚的结果。开拓创新不仅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且要有创新的意识和“敢为天下先” 的 大无畏精神。无论是周易系辞上 说 : “日新之谓盛德” ,还是王夫之在思间录外篇 说 : “天地之化曰新” ,其意识都是说客观世界就是一

14、个日新不已的过程,因此人们做学问、 办事业也必须“别故而致其新”,锐意进取,大胆创新。 到了近代,有识之士无不以创新相号召。梁启超鼓吹新民思想,写了新民说 ,他 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他呼吁新道德、新风俗、新学艺、新人心、 新人格。陈独秀办新青年 ,毛泽东办新民学社,无不在追求一个“新” 字。此外,从古 到今的王充、唐甄、李贽、黄宗羲、龚自珍、洪秀全等先贤无不钟情于“新”。可见,开拓 的精神、创新的意识一直为历代进步人士所推崇、所践履。晚清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无 不是通过创新谋求发展之路。 更有孙中山、 黄兴、 陈天华、 秋瑾等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 洒热血为中国谋求

15、新生。 在创新思想的引导下,中国的创新实践层出不穷,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四大 发明不仅妇孺皆知远播海外,更是引发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 一书中提到 :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 况都改变了。” 马克思也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 中写道:“火药、指南针、印刷 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 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还有许多发明,如中 医、十进位制、瓷器、丝

16、绸、金属冶铸、茶、算盘等都可与四大发明相媲美,也对人类进步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近现代创新思想二、近现代创新思想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生产力不只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工具三个要素,还包括 科学技术、管理和创新。创新已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创新不仅是生产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原动力。 熊彼特是第一个认识到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创新概念的学者, 他分析了 技术创新如何作用并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除了首次提出创新的定义, 他还强调经济增长过程 是一种创造性破坏的过程, 将新古典主流经济学静态分析的理论模式结合动态的方法分析经 济系统不断变化的存在方式。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其创新理论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即通 过知识的积累和增加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依靠技术和组 织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同时也成为继“亚当斯密方式” “福特 方式”和“索洛方式”后的第四大经济增长方式。 英国教授克里斯托夫弗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