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课文疏通字词)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3410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31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课文疏通字词)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逍遥游》(课文疏通字词)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逍遥游》(课文疏通字词)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逍遥游》(课文疏通字词)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逍遥游》(课文疏通字词)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逍遥游》(课文疏通字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课文疏通字词)(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逍遥游 庄子,课文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冥:北海。冥:通“溟”,海。 怒:奋发,这里指鼓动翅膀。 垂:悬挂。,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是:这。 海运:海动。海动必有大风,有大风鹏鸟始可借风力而南徙。 徙:迁移。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志:记载。 水击:在水面上振翼拍水。击:拍打。 抟: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旋风。 九:表多数,不是实指。 以:凭

2、借、用。 野马:游动的雾气。春天山林沼泽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2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苍苍:深蓝色。 正:真正的。 其其: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是还是 其2:代词,指代鹏。 是:这样。(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覆:翻,倾倒。 坳堂:堂上低洼之处。 则:那么,就。 胶:粘,指着地。,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斯:则,就。 而后乃今培风:然后才能乘风。培:凭。 夭阏:阻

3、塞,阻碍。 图南:计划向南飞。,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决:快速的样子。 抢:触、碰。 时:有时。 则:或者。 控:投,落下。 奚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 之:到。 南:南行。 适:往。莽苍:郊野景象。指近郊。 三餐:一日。意为只需一日之粮。 反:返回。后作“返”。果然:很饱的样子。 宿舂粮:出发前一宿捣米储食。 三月聚粮:出发前三个月即储备干粮。 虫:古代泛称动物。 知:通“智”。,理解性默写。 1.在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在自我标榜

4、之后,以反问语气做出了“_”的结论,而庄子在用生活常理论述一番后,也以反问语气质问:“_!” 2.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 ”。 3庄子在逍遥游中,引述谐之言,为读者展示了大鹏鸟凭借六月大风,以“_,_”的雄姿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理解性默写。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2.腹犹果然, 三月聚粮 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理解性默写。 4.庄周的 逍遥游中认为路程远近不同,所用的时日和所做的准备也不同:“_”,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而到千里之外去,得

5、“_”。 5.庄子道遥游“_,_”两句中,蜩与学鸠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在林中飞行和停下来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 4.适莽苍者 三月聚粮 5.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而止,理解性默写。 6.庄子逍遥游第一段中“_”一句,描写鹏背之广;“_”一句,描写鹏翼之大。 7庄子逍遥游“_,_”中两句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 8水积之深浅决定了承载船只之大小,正如一杯水只能浮起草芥一样,在逍遥游一文中体现这一现象的句子是:“_,_。” 6.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7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理解性默写。 9.习近平总书

6、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10庄周在逍遥游中认为,小有小的凭借,大有大的凭借。比如“_”,那么就只能承载草芥;而学鸠不理解,所以对大鹏的行为提出“_”的质疑。 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理解性默写。 11.逍遥游中“_,_”两句解释了大鹏鸟要飞到九万里高空方才南飞的原因对风的依赖。 11.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课文第二段,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

7、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知:通“智”。 年:寿命。 奚以:“以奚”,凭借什么。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春秋:指四季。 小年:寿命短的。 大年:寿命长的。 特:独。 久:长寿。 闻:为人所知。 匹:比。,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问:问政。 是:代词,这

8、样。 已:句末语气词,表肯定。 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 穷:边远的。 发:指草木。 修:长。 羊角:旋风。 绝:直上穿过。 且:将近,将要。,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 奚:哪里。 仞:古代长度单位。 下:落下。 至:极,最,即最高限度。 辩:通“辨”,区别。,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效:胜任。 比:合,联合。 而:通“能”,才能。 征:取信。 其,代上述四种人。

9、此:斥鴳。 犹然:笑的样子。 誉:称赞。 劝:奋勉。 非:责怪。加:更加。 沮:沮丧。 分:分际。 境:界限。 已:停止。,课文第三段,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彼其:两个代词叠用。 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虽然:即使这样。 树:树立。(修养还不够) 泠然:轻快的样子。 善:美好的。 反:返回。 致福:使福到来,招福。 行:步行。 待:凭借。 若夫:句首语气词,表另提一事,可译为“至于”。 乘:顺

10、应。 御:驾驭。 辩:通“变”。 恶:何,什么。 无己:物我不分。 无功:无所为,故无功利。 无名:不立名。,逍遥游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2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

11、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

12、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理解性默写。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

13、明“小年”的两句是:“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点明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受外界评议影响的两句是:_,_。 3庄子逍遥游中,点明列子虽能御风而行,但仍然达不到逍遥游境界的原因的句子是_,_”。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理解性默写。 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此虽免乎行 犹有所待者也,理解性默写。 4.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 5.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做到了_,_才能无所凭借在无穷的时空里自由遨游。 6逍遥游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恃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理解性默写。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6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驳论文写作: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古往今来,哪一位杰出人才不是披荆斩棘从各种困境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成功的呢?正如“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逆境出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