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详解与考题过关课件(共41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3383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7.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1 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详解与考题过关课件(共41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专题01 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详解与考题过关课件(共41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专题01 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详解与考题过关课件(共41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专题01 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详解与考题过关课件(共41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专题01 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详解与考题过关课件(共41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1 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详解与考题过关课件(共41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 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详解与考题过关课件(共41张PPT)(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文历法,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说明在传说中的帝尧(约公元前二十四世纪)的时候已经有了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古代天文,史记天官书中记载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则是在近代望远镜和建立开普勒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以后发现的)合起来称作五纬。纬为织物的横线。这五颗行星在天空上,象纬线一样由东向西穿梭行进,故称作五纬。亦称作五曜。 古人又把日月同五星合起来,称为日月五星,

2、谓之七政。亦称为七曜。,五曜与七曜,“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古人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大基本要素。国语有云:“故先王以土、金、木、水、火相杂,以成百物。” 五行的基本规律是相生与相克。所谓“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每一生都有“生我”和“我生”的相向关联。所谓“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每一克均有“我克”和“克我”的相向关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运行不息。,五行及五行生克说,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

3、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二十八宿与四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二十八宿与四象,这四方神在古代曾被利用于军队列

4、阵,战国时代便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道教兴起之后,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成为道教的守护神。,二十八宿与四象,根据天象来预卜人间事务的一种方术,又称占星学或星占学、星占术,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中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占星术盛行,占星家们创“上天变异,州国受殃”说法,以天空中出现的星象变化来占卜各个地方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为此目的,将地上的州、国与星空的区域互相匹配对应,称为分野。,占星术和分野,【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5、。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

6、弯曲曲。,【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

7、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文曲星】星宿

8、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我国历法渊源甚远。尚书尧典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历”是推算,“象”是观察。意思是说,帝尧命令羲和恭谨遵循上天旨意,依日月星辰之运行制定历法,作为时人从事生产活动的根据。,古代历法,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一直到九九,共81天。冬至后第个九天至第

9、二十七天为“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有民谣:“一九二九难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年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八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三九”与“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三伏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可以算出伏天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三九”与“三伏”,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

10、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冬月 大雪、冬至 腊月 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产生时间最早。以帝王即位之年为元年,以后依次为二年、三年,直至新君出现。新帝即位当年或次年改元。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纪年法之王公

11、即位年次纪年法,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纪年法之帝王年号纪年,中国古代创制的一种纪年方法。它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相配组成,以六十为周期,用以纪年,称六十甲子。 该纪年法始于汉朝,与年号纪年法同时并用。(干支除了纪年,还可用于纪月、纪日),干支纪年法,六十干支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

12、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年号干支兼用法,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来记人的出生年,就称为生肖,又叫属相;因为共有十二种,所以总称十二生肖、十二属,是中国传统纪年法之一。十二生肖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年循环一次。 古人又以十二地支分属十二时辰,将十二时辰与十二属相一一对应。例如子时属鼠,丑时属牛。这种有趣的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有了。其由来,可能和原始人的动物图腾崇拜有关。,生肖纪年,1、序数纪月法。一月、二月、三月类推,其中一月又叫“正月”,十一月又叫“冬月”,十二月又名“腊月”。 2、地支纪月法。古

13、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纪月法,3、时节纪月法。根据一年中四季和节气来记录月份的方法。各季节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称代。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纪月法,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2、干支纪日法。传说为黄帝时大桡所造,尧即位之日为第一个甲子。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

14、十三日。,纪日法,3.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古时将一日分十二时,每时2小时,2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夜半),以下类推为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出)、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晡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每时前一小时为“初”,后一个小时为“正”。,古代纪时法

15、 天色法和地支法,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五更,古人又将一更分为五点,古代的1点合现代24分钟。例如古代人说的“三更二点”,就是指夜间11时48分。 古人还将一昼夜等分为100刻,一刻合现在的14分24秒。古语中的“顷刻”、“少顷”,均指很短的时间。,点与刻,1.【2017年高考天津卷】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16、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答案】B 【解析】“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春秋、乐。,考题链接,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月十五。类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是指每月三十号。 B“宣德”“正统”都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刘彻。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C侍郎,中国古代官名。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每部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地位次于尚书。 D诣阙,即“赴朝堂”或“赴京都”。阙是指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性质,可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等。 【答案】A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