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4《一着惊海天》 学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20147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4《一着惊海天》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4《一着惊海天》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4《一着惊海天》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4《一着惊海天》 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着惊海天导案班级:2018级 课时: 4 时间:2019年8月26日【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课文中生字、词等基础知识。2.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注意与消息、新闻特写进行对比。 3.品读课文,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激情。 【学习重点】 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感受其惊心动魄的气势。【学习难点】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品味文章语言特色。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1.作品简介:本文刊登于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一版,在获得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

2、一等奖后,又喜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2.知识链接:(1)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一般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通讯有以下显著特征:报道详细深入;注重思想意义;强调形象说话;突出评论性。(2)通讯和消息:都要求及时、准确,但通讯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来源:学+科+网(3)通讯和新闻特写:通讯中事件的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3.注音或写汉字。桅杆( ) ln li( ) 浩 hn( ) xin( )熟 紧绷( ) po xio( ) 镌刻( ) 湛蓝( )4根据解释写成语。(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惊心动魄):

3、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劲心思。二、整体感知 来源:Z*xx*k.Com1.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参考:这则通讯按时间顺序,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形象地勾勒出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战斗机的全过程。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本文的内容、层次。第一部分( 1 4 ):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风险。第二部分( 5 19):详细报道了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全过程。第三部分(20 25):记叙舰载战斗机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3.作者集中笔墨主

4、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参考: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塔台指挥、着舰动作及着舰过程中的状态,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三、深入探究1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参考: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来源:Z*xx*k.Com参考:它承载了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达标检测】

5、判断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赏析。1.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 对偶 )( 比喻 )( 夸张 ) 赏析: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2、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 引用 )赏析:表现了某国上将对我国海军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临的困难之大,凸显了成功来之不易;同时,这也更加激励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创新、为国争光的斗志。3、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 排比 )赏析:写出了我国科研人员为填补技术空白而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表现了他们的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和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