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隋唐时期的经济(有答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16982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隋唐时期的经济(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隋唐时期的经济(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隋唐时期的经济(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隋唐时期的经济(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隋唐时期的经济(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隋唐时期的经济(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隋唐时期的经济(有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隋唐时期的政治1、 知识梳理1、 知识结构结合必修2教材以及总复习指导23页有关内容梳理隋唐时期的政治相关知识(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如思维导图、表格、示意图;不用过于细致,以所提供的书写空间为准)。2、 提出问题1、 基础练习1.(2019西城高三第一学期期末6)晚唐农学家陆龟蒙所著耒耜经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农具的经典著作,其中关于曲辕犁的记述非常详细。曲辕犁的进步性表现在 A. 改进犁的构造,更加方便灵活 B.开始使用耕牛作为动力C. 采用铁制犁壁,提高破土效率 D.开沟播种覆盖一次完成2(2018西城期末42)( 中西交流与互动, 折射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

2、料一714年, 唐朝在广州正式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市舶司。 唐朝对外商采取积极的奖励政策, 海外贸易主要由政府组织进行。 唐政府努力发展丝织、 制瓷等手工业, 促进了丝绸和瓷器作为出口外销商品的生产。 唐朝的财政以盐茶为大宗, 并不很重视市舶收入。北宋政府在杭州、 明州 (今宁波)、 温州、 密州 (今山东胶县)、 秀州 (今上海淞江县) 等地设市舶司。 私人贸易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官府贸易。 宋高宗曾说: “市舶之利, 颇助国用。” 宋朝制瓷业有了飞跃发展, 瓷器成为外销的重要商品。摘编自 中国文化史新论 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唐宋海外贸易的变化。

3、( 分)(1)港口:宋朝设市舶司的港口更多。地位:唐朝政府不很重视市舶收入,宋朝市舶收入成为重要的财政支柱之一。主导:唐朝以官府贸易为主;宋朝私人贸易占主导。商品:唐朝出口丝绸、瓷器;宋朝瓷器出口更重要。路线:唐朝陆路、海路并重;宋朝以海路为主。 (答出3点即给6分。) 二、巩固练习1.(2018-2019丰台第一学期期末5)晚唐诗人李绅在宿扬州中写道:“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这反映扬州A. 成为国际大都会 B. 成为经济政治中心C.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开始出现娱乐场2.(2018西城二模14)有学者认为,汉代结束后,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中国南北的

4、物产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由东西整合转向南北整合。以下为其提供便利的工程是A.都江堰 B.灵渠 C.驰道 D.大运河3(2018海淀二模14)唐律疏议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这表明唐代均田制A具有抑制兼并的意图 B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C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D没收地主的超额占地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5、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5.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6.(2018.11朝阳高三期中5)学者向达说:“李唐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当时的长安几乎为一国际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之好:服饰、饮食、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及社会

6、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这反映出当时 唐承隋制,发展创新 仿照士族,崇尚奢靡 民族交融,中外交流 开明开放,兼收并蓄 A. B. C. D.7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时期历史资料商周时期耒、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共同协作。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xie田”的卜辞。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并推广,铁器坚硬锋利,逐渐取代了木、石制农具。这一时期牛耕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等。农业生产中出现了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秦汉时期西汉出现了播种耧车,提高了播种效率。

7、在政府的倡导下,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法得到推广。农学家赵过推行耕作方法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隋唐时期长江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这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现。(4分)(1)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改进耕作方式,兴修农田水利。8.到两汉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为缓解人口压力, 继续推行“ 移民富边” 政策,农垦达到高潮,农牧界线曾一度北移到阴山以北。东汉后期,由于停止移民屯垦和北方游牧民族的

8、内迁,农牧界线曾向南推移,使草原和森林植被有所恢复,牧区范围有所扩大。唐宋时期统治者为巩固边防、充实国库和边防屯田自给, 推行“ 军垦和民垦”, 奖励耕垦,在唐代中叶以后农牧地区分界线又向北推移。两宋以至元代,本区移民数量和开垦规模都较小,农牧界线大体在今陕北与内蒙古之间。明代为设防固守边疆,组织军士和平民屯田,进行大规模屯垦,清代人口剧增,迫于人口压力,允许人民到内蒙地区自由垦殖,农田又发展到阴山以北。 苏志珠等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之探讨(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10分)(1) (10分)特点:位于长城沿线地区,处于干旱区与湿润区的交错地区;在不

9、同的历史时期位置发生向南和向北的变化。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

10、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6分)(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