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五 宋元时期-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16907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五 宋元时期-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五 宋元时期-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五 宋元时期-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五 宋元时期-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五 宋元时期-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五 宋元时期-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经典课件】专题五 宋元时期-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备课(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国,五代,辽(契丹),金,西夏,北宋,南宋,蒙古,元,891,979,1127,1276,1368,916,1125,1206,1271,907,960,1038,1115,1234,1227,北,南,第五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 宋元时期(9071368),基本线索(政权更替),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宋元时期(907-1368),梳理史实,制度:宋二府三司、元中书省;路州县、知州、通判、提点刑狱司,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古(元)等;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农业:“不抑兼并”、租佃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手

2、工业:瓷器(五大官窑、青花瓷、瓷器外销);棉纺织业(棉布成为主要衣料、黄道婆);以煤冶铁的记载;商业:宋代“商业革命”;海外贸易繁盛(对外交通海路为主),科技:四大发明的完成与西传;沈括与梦溪笔谈郭守敬与授时历文学:宋词、元曲、话本;书法:“宋四家”、赵孟頫;绘画:文人画、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思想: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宋元时期(907-1368),概括历史阶段特征,制度:宋二府三司、元中书省;路州县、知州、通判、提点刑狱司,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古(元)等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农业:“不抑兼并”、租佃关系的发展;经

3、济重心南移完成。(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手工业:瓷器(五大官窑、青花瓷、瓷器外销);棉纺织业(棉布成为主要衣料、黄道婆);以煤冶铁的记载 商业:宋代“商业革命”;海外贸易繁盛(对外交通海路为主),科技:四大发明的完成与西传;沈括与梦溪笔谈郭守敬与授时历 文学:宋词、元曲、话本 书法:“宋四家”、赵孟頫 绘画:文人画、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思想: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由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经济重点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海外贸易空前繁盛,农耕文明达到新高度,以应用技术为主的科技达到顶峰,文化全面繁荣并呈现平民化、世俗化发展趋

4、势,儒学发展为理学,成为官方哲学,1.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少数民族先后完成封建化。,1.宋朝:二府三司、转运使、通判、知州等 2.元朝:一省六部、枢密院、宣政院 ;行省制、宣慰司、澎湖巡检司等,1.农耕经济达到新高度,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完成。 2.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1.文化高度繁荣,科技世界领先。儒学形成新体系。 2.文学艺术通俗化、市民化、多元化。,思想: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文学:宋词;话本;元曲 书法绘画:风俗画、文人画 科技:三大发明;宋代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宋元】,【阶段特征】,农:

5、一年两、三熟;高转筒车 手:五大名窑;景德镇、青花瓷(元) 商:坊、市界限;交子;开封、临安、大都。草市普遍,设施完备。海外贸易:外贸税、泉州港,【两宋】960-1276,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的表现收精兵、削实权 、制钱谷,设“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后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区、军权、财权,进一步加强皇权。,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三方面措施):,中央加强君主专制(三分相权):,军事: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由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地方。 财政:设转运使,地方赋收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

6、中央掌控。,宋代,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基本解决;但形成三冗局面,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分割权力,互相制约。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背景:唐朝中后期武将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措施: 收精兵:(强化禁军;枢密院有调兵权,禁军大将有统兵权) 削实权:(派文臣任知州、通判并相互牵制) 制钱谷:(派转运使将地方收入运送中央) 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分化事权 影响: 积极: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的形成,埋下了北宋积贫积弱的隐患。,(一)北宋加

7、强中央集权,中 书 门 下,皇帝,二府三司制,参 知 政 事,(枢密使)调兵权,统兵权,(三司使)计相,分割相权,分化事权,加强皇权,分化事权,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机构庞大“冗官”,行政效率低下,地方穷困虚弱,缺乏自主性,【思维拓展】宋代的文官政治 (1)形成概况 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政权、财权集于中央,各路监司、各州的长官,大多重用文人,并以文人掌兵权,根除藩镇跋扈之祸。同时,宋初统治者又提倡文教,复兴儒学,扭转五代颓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养好士风。“兴文教,抑武事”,崇尚文治,奖励儒术是宋代基本国策。这样,两宋时期的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

8、量,独具特色的文官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2)形成原因 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 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政治上,科举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仕进的机会,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 文教上,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3)评价 积极:宋代文官制度使传统的“武人政治”从此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台;宋代文官制度

9、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文官制度使书院兴起,学者辈出,经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均甚发达。 消极: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地方凋敝。,(二)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北宋时,与之并立的政权有辽、西夏、大理等;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西夏、金、蒙古、大理等。两宋时期的特殊形势,使民族关系呈现以下特点: (1)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并立等。 (2)两宋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夏、金以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 (3)民族矛盾突出。两宋、辽、夏、金等政权都亡于民族政权的进攻。 (4)民族间友好交往及民族融合是主流。北宋与辽、夏

10、分别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元朝时形成民族融合的新高潮,两宋时期的人口迁移?,少数民族内迁、北民南迁,汉族外迁(迁居长城以北及东北),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1.市的变迁,二、经济: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全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两宋】960-1276,宋朝“市”的变迁与城市的繁荣,农业:精耕细作,如稻麦轮作制、髙转筒车;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手工业:宋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瓷器成为主要出口产品。 商业:市的变迁;海上“陶瓷之路”兴盛,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郊、乡村“草市”也更

11、加普遍,服务设施比较完备。,定点,严格限制,打破市坊界限,草市普遍,定时,日中为市,打破时间限制,早市、夜市,监管严格,监管松散,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市民阶层壮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宋词、话本、风俗画,商业气氛浓厚,城市繁荣、店铺林立,货物充沛,市场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商品种类丰富,生活方便。,商业活动:“市”突破原先的时空限制,形成商业街;,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东京商业发展特点,商业都市:都市商业繁盛,出现文化娱乐场所(东京“瓦子”),货币: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远销东亚、南亚、东欧、北非,(一) 宋朝“

12、商业革命”,市的形式:城市有晓市、夜市、专业市(鱼市);“草市”有了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其他:工商业市镇的出现;抑商政策的松动;政府管控市场相对宽松;商品税成为重要税源,材料: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这么写道:“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美国汉学巨头费正清与赖肖尔合作撰写的名著中国:传统与变革,在写到宋朝经济时,所用的标题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他们写道:“中国经济的

13、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宋朝的“商业革命”,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何表现?,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大批繁荣的城市 市坊格局打破,夜市普遍 “草市” 更为普遍,服务设施较完备 各地经济交流频繁,海外贸易频繁 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出现交子,近代欧洲“商业革命”有何表现?,贸易范围扩大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中心转移,宋朝的“商业革命”,宋朝“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商业处于从属地位,新生产关系还未萌发 政治:封建专制统治、“

14、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 思文: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僵化,为何1516C欧洲“商业革命”能推动欧洲步入近代社会?,经济:欧洲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 政治:封建统治相对薄弱,“重商主义”盛行,新兴资级日益壮大; 思文: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人文主义倡导进取与冒险。,主题深化 宋代“商业革命”与近代西方“商业革命”的比较,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迈进,政治上,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阻碍商业发展;经济上,传统自然经济阻碍新生产关系萌发;文化上,科举制度、理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政治上,中世纪封建王权较弱 经济上,商品经

15、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思想文化上,人文精神的产生,推动人的思想解放,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到后来一般人民所需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产品逐渐走向市场,宋代已经显现。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特别是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的贸易往来。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

16、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5经营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明清出现的包买商)。,【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巩固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区别?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最主要表现,并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9分),【答案】 (1)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3分)后者认为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