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易错点专题分析(最新版-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515392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9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易错点专题分析(最新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易错点专题分析(最新版-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易错点专题分析(最新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易错点专题分析(最新版-修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易错点专题分析 读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13 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2.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 与 阶段类似的是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 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 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读图不认 真,只注意到了风向以及植被的变化,没有注意到地势的起伏变化;二是对环境各要素

2、的相 互关系理解不清,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不足。1.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 阶段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 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 原; 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 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2.马达加斯加岛东 侧迎风坡多雨, 西侧背风坡少雨;天山山脉北侧为迎风坡,南侧为背风坡;斯堪的纳维亚山 脉东侧没有形成荒漠;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迎风坡,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为背风 坡,形成巴塔哥尼亚沙漠。3.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 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

3、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45 题。 4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 B流水 C风 D冰川 5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海滩 C 沙丘 D沙堤 4B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海岸线发生变化。5 C 图示的沿 海地区河流较多,因而不可能有沙丘。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 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67 题。 6.使恐龙生存 的环境更加恶劣的要素,下列最准确的是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7.恐龙

4、绝灭后,地球 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光合作用 B生产功能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 是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不深,不懂得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恐龙时代到恐 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是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的, 因而可以推断使环境恶化的不是气候或植物等单个要素,而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 发生了明显变化。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在无人类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得以 持续和动态发展,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故第6 题选D,第 7 题选D。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810 题。

5、2 / 6 8.造成图中7、8、9 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D洋流 9.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 自然带相一致的是 A江南丘陵 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10.关于图中9 自然带的说法,正 确的是 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 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对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记忆不清,对一些典型地区自然带的类型不清楚;二是对自然带形成的影 响因素不理解。8.7、8、9 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由沿海向内陆变 化,主要受水分变化的影响,故选B。9.3 自然带主要分布在1 自然

6、带的南北两侧,为热带 草原带,故选C。 10.根据9 自然带的海陆位置与纬度位置可判断其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大陆的东西两侧,东侧为温带季风气候,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B。 读下图完成11 13 题。 11.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 的是 A 、 两地 B 、 两地C 、 两地 D 、 两地12.与地 自然带更替相似的是 A BC D13. 、 、 三地 气候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对 非洲自然带的分布不熟悉,不能从区域图上准确地识别;二是对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

7、 响不熟悉,不能准确分析一些特殊自然带的成因。 地受地形影响虽地处赤道地区但形成 了热带草原带; 地受地形、洋流影响虽然地处回归线附近,但形成了热带雨林带。 、 两地自然带的形成是受洋流、地形因素的影响, 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故第 11 题选 D。 、 、 分别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 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主要是降水的差异造成的。图中 地 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这种分异与 3 / 6 地的自然带更替相似,故第12 题选 C。 、 、 三地气候类型都为热带 草原气候,但形成原因不同; 、 是在赤道低气压带与

8、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 地是受地形的影响形成的,故第13 题选A。 如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 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1415 题。(双选) 14关于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A甲为荒漠 B丙为热带雨林C丁为针叶林 D戊为阔叶林15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14AD 根据降水量与 温度的变化情况可知,甲分布区域降水少、湿度高,其应为荒漠,丁为热带雨林,乙应为草 原景观, 己分布区域温度低但降水较多应为针叶林,戊介于针叶林与热带雨林之

9、间应为阔叶 林,丙分布区域降水较少、温度较低应为苔原。15BC 苔原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地区, 荒漠地区因云量较少气温的日较差较大,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分布地区降水都多集中在夏季, 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与温带地区,大陆的东西两岸都有。读四幅海拔5 000 米的山地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回答1617 题。 16四座山位置由 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A乙甲丙丁 B丁丙乙甲 C 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 B若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甲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乙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D若丙山图中虚线为雪线,则其南坡为迎风坡16C 四座

10、山的海拔高度相同,但自然带 谱的数目不同,这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越低带谱的数目越多。17D 南半球的北 坡为阳坡, 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应该高一些,甲应位于北半球;在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 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是水分、热量随海拔 高度变化的结果;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 降 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820 题。 4 / 6 18. 表 示 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正确的是 Aa Bb Cc Dd19.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在低纬度地区最低

11、B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C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D 在中纬度地区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 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 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高度南低北高 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相同,雪线高度东低西高【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 雪线高度、 气温、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理解不清,不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读图不细 心,没有注意图例的变化以及各曲线的纬度变化。结合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和雪线 高度的分布规律,可知降水量在赤道地区最多,在温带地区也较多;而气温基本上是从赤道 向两极递减;雪线高

12、度取决于降水量和气温,在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少,但气温较高,故雪 线高度最高。山地雪线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气温,对于一座山来说,不同坡向的雪 线高度,先取决于降水,再取决于气温,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应该低。题中提供的四座 山脉中, 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雪线低。 故第 18 题选A,第 19 题选C,第 20 题选B。21读 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 各题。 5 / 6 (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将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 (2)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乙地雪线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13、? (4)近年来,雪线海拔高度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对策? 解析: 甲地西坡山麓植被枯黄说明是其所在地区为冬季,即北半球的夏季,则纬度位置越靠 北,白昼越长, 而纬度位置可以根据其自然带基带判断。同一山脉不同坡向自然带不同,是 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雪线上升说明气温升高,治理 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其吸收量。答案:(1)丁 乙 丙甲。( 2)甲地东坡为 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 湿,故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 受焚风效应影响, 降水偏少, 形成稀树草原带。 (3) 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

14、地区,南坡为向阳坡,北坡为背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 北坡;且乙地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故北坡雪线低于南坡。 (4)全球变暖。 对策: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 寻找新能源;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加强国际合作。 22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 件之一。 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 得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高 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的位置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图中A 地气流上升

15、的原因 是。B 地形成的气压带名称是。(3)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后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关联图 (下图),下列四个选项与图中相对应的是: ,。 6 / 6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南亚季风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4)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这种特性表现在 ; 。 (1)夏季位置偏北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相应向北移动(2)位于赤道附近,空 气受热膨胀上升副热带高气压带 (3) C D A B (4) 整体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一个区域地理环 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