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2020-2021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512582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省2020-2021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省2020-2021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省2020-2021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省2020-2021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省2020-2021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省2020-2021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省2020-2021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省桂林十八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注意事项:试卷共4页,答题卡2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正式开考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黑色水性笔填写清楚并张贴条形码; 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做答不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网络文学领域,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多,正取代玄幻题材成为网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打破了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多种职业

2、背景的创作者从他们熟悉的行业入手,聚焦时代变革与社会现实,为读者讲述不同行业人物的精彩人生,以现实主义精神建构网络文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使网络文学更接地气,更具时代价值。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积极反映时代发展风貌与历程。这些作品以人物个体经历为线索,以小见大,从不同行业入手,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社会画卷。比如,大江东去以农民企业家、个体户、国企厂长等人物为中心,聚焦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一个立体、全面、鲜活的中国形象;中国铁路人以铁路工作人员为切入点,书写了中国铁路事业壮阔的发展历程;他从暖风来将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造车以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

3、,展现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历程;大山里的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聚焦城乡、山村建设,讲述了青年一代支教山区、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这些作品描绘了奋战在一线和基层的祖国建设者群像,展现了“中国追梦人”的职业素养、人生信仰与精神风貌,书写了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改革历程。聚焦社会热点是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的主旨所在。它们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具有动人心弦的故事和温暖人心的力量。比如,都挺好将社会发展与女性意识有机统一,展现新一代女性争取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奋斗过程;老妈有喜涉及二孩政策、中年妇女境遇、青春期叛逆等社会热点话题,书写了两代女性的成长与自我价值追求,颇具时代气息;彩虹在转角书写了身残志坚的青年

4、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些作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直击读者内心的痛点,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的着力点。比如,描写深圳发展历程的深圳谣,展现内蒙古草原牧民投身经济建设的草原上的红飘带,描写彝族生活的我在彝乡的故事,展现西北大漠风采及当地工厂发展的又细又长的棉纱棉等。一些少数民族作者运用双语写作,在作品中展现民族特色,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大量弘扬民族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让读者在阅读少数民族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文学创作扎根人民生活之中,获得的不仅是艺术审美上的突破,同时也是历史的回声,这是伟

5、大时代文学作品走向经典化的历史使命与必然要求。现实主义网络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原创力的一种体现,只有扎根于现实的泥土,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观照伟大时代,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人民心声,才能切实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责任。(摘编自王婉波从玄幻到现实:网络文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大多数职业背景的创作者从他们熟悉的行业入手创作。B.网络文学作品均既描绘人物个体,也塑造人物群像,描绘了一幅幅恢弘的社会画卷。C.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聚焦社会热点,一些少数民族作者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D.现实主义网络文学能够体

6、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创力,应该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近年来网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这一中心论点。B.文章在论证观点时,多采用举例论证的方式,例证翔实,使文章观点更具有说服力。C.文章论证网络文学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的着力点时,平均着墨,例证鲜明。D.文章结尾指出了现实主义网络文学的价值、应秉持的写作理念和应切实担负起的责任。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打破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B.中国铁路人造车等网络文学作品不仅时代感强,而且其作者从事过这类职

7、业。C.都挺好描写新一代女性对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追求,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D.网络文学积极书写现实既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变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和读者的需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

8、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材料二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

9、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材料三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

10、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

11、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4.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12、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食物中毒、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和抗击新冠肺炎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B.2009年我国成功

13、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成功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C.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高度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响器刘庆邦大笛刚吹响第一声,高妮就听见了。她以为有人大哭,惊异于是谁哭得这般响

14、亮!当她听清响遏行云的歌哭是著名的大笛发出来的,就忘了手中正干着的活儿,把活儿一丢,快步向院子外面走去。他们这里生孩子不吹,娶新娘不吹,只有死了人才请响器班子吹一吹。大笛不可抗拒的召唤力是显而易见的,不光高妮,庄上的人循着大笛的声响纷纷向死了人的那家院子走去。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响器班子在院子一角,集体坐在一条长板凳上吹奏。这是镇上崔豁子的响器班子,那个年长些的就是四乡闻名的崔豁子。他们吹奏出的曲调一点也不现代和复杂,有着古朴单纯的风格。不消说,曲调代表的是人类悲痛的哭声,又绝不模仿任何哭声,它更接近旷野里万众的欢呼,天地间隆隆滚动的春雷。人们静默地听着,只一会儿就不知身在何处了。死者出殡时,

15、响器班子是在行进中吹奏。响器在旷野里吹奏,跟在庭院里吹奏给人的感觉又不同些。收去庄稼的千里大平原显得格外宽广,麦苗长起来了,给人间最隆重的仪式铺展开无边无际的绿色地毯。在长风的吹拂下,麦苗又是起伏的,一浪连着一浪。高妮不认为麦苗涌起的波浪是风的作用,而是响器的作用,是麦苗在随着响器的韵律大面积起舞。不仅是生性敏感的麦苗,连河水,河堤外烧砖用的土窑,坟园里一向老成持重的柏树等等,仿佛都在以大笛为首的响器的感召下舞蹈起来。响器的鸣奏对举哀队伍的帮助更不用说,有了响器的点化,哭就变成了对生死离别的歌咏,就有了诵经的性质,并成为人类世代相袭的不朽的声音。高妮走在响器班子左侧前面一点,为了听得真切,看得真切,她不惜倒退着走路。高妮心中热浪翻滚着,她不可避免地泪流满面了。麦地里腾起的尘土刚粘附在她的泪痕上,后续的更加汹涌的泪水就把前面的泥土冲刷掉了。死者入土后,响器班子拐上大路,直接向镇上走去。高妮有些不由自主地尾随过去。崔豁子问,你跟着我们干什么?高妮的回答连她自己事先也没想到,她说,我想跟你学吹大笛。崔豁子把高妮上下打量了一下,说,回去请你爹来找我吧!高妮大喜过望,两眼顿时开满泪花,一路小跑回去了。高妮家的人不同意高妮去学吹大笛。因为吹大笛不是女孩子家干的事。父亲打了她,下手很重,把她打哭了。她听见了自己的哭声,哇哇的,通畅而嘹亮,像是从肺腑里发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