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考生物 第七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作业1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50813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考生物 第七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作业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考生物 第七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作业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考生物 第七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作业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考生物 第七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作业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考生物 第七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作业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考生物 第七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作业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考生物 第七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作业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考生物 第七章 第1、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作业1第1、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8,13(中)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5,9,11(中)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2,6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4,7(中)5.综合考查10,12(中)一、选择题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A.表现型B.基因型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解析:自然选择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对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选择,具有更多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生物

2、更容易在环境中生存下去,而生物的这些特征都是生物表现型的不同方面。因此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非基因型频率,A项错误;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保留,它可以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以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所以无法判断是A还

3、是a的基因频率高,C项错误;由于男性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男性患色盲的几率大于女性,但是色盲基因在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中基因频率是相同的,D项错误。3.(2011东阳模拟)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突变的范畴(B)A.猫叫综合征B.高茎高茎高茎、矮茎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六倍体解析: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D项都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的;C项属基因突变;B项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属于基因重组。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基本方向B.一个物种的

4、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可见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进化历程。5.(2011南京模拟)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

5、导致物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B.C.D.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故题目中四项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而题目中的、项为自然选择学说内容;项则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共同观点。6.(2011厦门质检)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

6、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B)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D.50%和100%解析: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所以T的基因频率为20%+1/260%=50%;感染锈病后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所以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T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3/4,T的基因频率是(1/4+1/23/4)100%=62.5%。7.一种名叫NDM1的“超级细菌”蔓延全球各个大洲,对“超级细菌”的出现,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主要原因,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是(A)A.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抗药性基因频

7、率逐渐增加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使病菌中抗药基因频率不断增大C.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病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D.抗生素诱发病菌发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解析: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大剂量使用,导致某种细菌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选择下来,并大量繁殖,剂量越大,选择下来的个体抗性越强,成为超级细菌。8.(2011长沙模拟)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进化成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

8、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解析:因生存环境不同,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性状不同,狼的实例恰恰解释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还导致种群基因库改变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而且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而共同进化。9.(2012徐州测试)如图表示最早生活在这个区域同种生物的群体由于屏障(水)的阻碍,已经分离为两个独立的群体。如果群体A经历了长期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而群体B的环境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则群体A的进化速度将可能是(A)A.比群体B快B.比群体B慢C

9、.与群体B相同D.停止进化解析:同种生物的群体分为群体A和群体B后,群体A生活环境变化剧烈,基因频率变化较大,故群体A的进化速度比群体B快。10.(2011椒江区期中)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

10、不同物种解析:图示模式为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b和d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达到生殖隔离。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而不是同一物种。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若未达到生殖隔离,c和d就是同一物种。11.(2011泰安期末)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致使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观察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基因突变

11、和基因重组为鸟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全部原始材料B.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C.该种群若干代后,控制长尾羽的基因频率会增大D.该种群中的长尾羽鸟(C类)与短尾羽鸟(A类)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根据图信息判断,该种群交配若干代后,长尾羽个体适应环境,繁殖后代较多,控制长尾羽的基因频率会增大。长尾羽鸟与短尾羽鸟属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二、非选择题12.原产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植株比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2、。(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3)预测上述b植物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4)若要使c植物的后代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了具有庞大的种群外,还应具有哪些条件?。解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没有进化。(3)根据自然选择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3、即上升、不变、下降。(4)基因频率维持不变的条件有: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自由交配。答案:(1)种群自然选择(2)否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3)若D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D基因频率上升若D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则D基因频率下降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D基因频率不变(4)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自由交配,无基因突变13.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请据图回答:(1)已知甲岛上B物种为有翅蝉,过了相当长时间后,逐渐演化成了残翅蝉E和超长翅蝉F,请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甲岛上多风的自然

14、条件推测甲岛上B物种演化的过程。(2)甲岛上B物种偶尔有一次乘着季风,飞到了乙岛上,试分析B物种进入乙岛后可能会给乙岛上C物种带来的影响?。(3)B演化为E、F的标志是。(4)怎样证明E和F属于两个物种?简述你的思路和依据。(5)生物进化,新物种一定形成吗?并说明原因。解析:在多风的环境下,B物种的变异个体中,只有能够抵御海风的超长翅蝉F和残翅蝉E能够生存下来,其余的会被大风吹到海里而遭淘汰。B物种作为外来物种,有可能和C物种和谐共处,也有可能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还有可能在与当地的物种竞争过程中占优势,成为该岛的优势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答案:(1)甲岛上B物种通过大量繁殖,产

15、生了大量的新个体,新个体中就含有许多新的变异性状,其中,只有超长翅的F物种和残翅的E物种在甲岛多风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其他的被淘汰(2)甲岛上B物种到达乙岛上后,可能面临以下情况:一是与C物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二是与C物种形成竞争,并被淘汰;三是与C物种形成竞争,最终处于优势,淘汰C物种(3)出现生殖隔离(4)选择E和F两个物种的适龄雌雄个体若干,放养在一起,观察两者之间的交配和繁殖情况。若出现两者个体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后代或产生的后代不可育,则说明E和F属于两个物种(5)生物进化,新物种不一定形成。因为任何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引起性状变化程度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物种形成则是指一个物种发展为另一个物种的过程,必须到基因频率的改变突破物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14.蚱蜢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危害禾本科植物,多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生活在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