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东陆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沪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507668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东陆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沪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市东陆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沪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市东陆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沪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市东陆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沪教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市东陆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沪教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东陆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沪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东陆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沪教版【会员独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东陆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一部分 阅读(共50分)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共10分)在学界享有盛名的读书杂志,创刊号上有一名文读书无禁区,直接针对那时的诸多清规戒律。人为地划定禁区,说这些书能读,那些书不能读,未必有效果。历朝历代,那么多禁书令,全都行不通。越是朝廷查禁的书,读书人越感兴趣。不是说“雪夜闭门读禁书”吗,那可是很高雅的。就说金瓶梅吧,经常被禁,可士大夫家置一编,不放在桌子上而已。读书没禁区,可阅读有路径。也就是说,有人会读书,有人不会,或不太会读书。只说“开卷有益”,还不够。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有两个说法,值得推荐。一是淸末文人孙宝瑄的,

2、他在忘山庐日记中说,书无新旧,无雅俗,就看你的眼光。以新眼读旧书,旧书皆新;反过来,以旧眼读新书,新书皆旧。林语堂说的更有趣:只读极上流的,以及极下流的书。中流的书不读,因为那些书没有自家面目,人云亦云。最上流的书必须读,这不用说,谁都会这么认为。可为什么要读极下流的书呢?极下流的书里,泥沙混杂,你可以沙里淘金因为社会偏见,很多先知先觉者的著述,最初都曾被查禁。还有一点,读这种书的人少,你偶尔引述,可以炫耀自己的博学。很多写文章的人,都有这习惯,即避开大路,专寻小径,显得特有眼光。这策略,有好有坏。金克木有篇文章,题目叫书读完了,收在燕啄春泥(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中,说的是历史学家陈寅恪

3、曾对人言,少时见夏曾佑,夏感慨:“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夏曾佑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才觉得有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么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这是教人家读原典,不要读那些二三手文献,要截断众流,从头说起。其实,所谓的“经典”,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性别,经典的定义在移动。谈“经典”,不见得非从三皇五帝说起不可。善读书的,不在选择孔孟老庄那些不言自明的经典,而在判定某些尚在路上、未被认可的潜在的经典。补充一句,我主张“读经典”,但不主张“读经”后者有特定含义,只指向儒家的四书五经,未免太狭隘了。谈到读书,不能不提

4、及阅读时的姿态。你的书,是搁在厕所里,还是堆在书桌上,是放在膝盖还是拿在手中,是正襟危坐还是随便翻翻,阅读的姿态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为什么?这涉及阅读时的心态,再往深里说,还关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等。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看鲁迅是怎样读书的。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中说,自己有个“随便翻翻”的阅读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不用心,不费力,拿这玩意来作消遣,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要翻,已经过时的书也要翻,翻来翻去,眼界自然开阔,不太容易受骗。这“随便翻翻”的意思,接近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必须记得,鲁迅说了,这不是读

5、书的全部,是“当作消闲的读书”,“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这就是鲁迅杂文的特点,怕你胶柱鼓瑟,说完了,自我调侃,甚至自我消解,让你培养独立意志与怀疑精神。确实如此,鲁迅还有另一种读书姿态。就拿治小说史来说,鲁迅称:“我都有我独立的准备”(不是信)。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三书,与中国小说史略相对照,不难发现鲁迅著述态度的严谨。比起同时代诸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才子来,鲁迅的学术著述实在太少;许多研究计划之所以没能完成,与其认真得有点拘谨的治学态度有关。可几十年过去了,尘埃落定,不少当初轰动一时的“名著”烟消云散,而中国小说史略却依然屹立,可见认真也有认真的好处。回到读书,

6、该“随便翻翻”时,你尽可洒脱;可到了需要“扎死寨,打硬仗”的时候,你可千万马虎不得。所有谈论大学校园或读书生活的,都拣好玩的说,弄得不知底细的,以为读书很轻松,一点都不费力气。你要这么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挂在口头的轻松与压在纸背的沉重,二者合而观之,才是真正的读书生活。 1第段的段意是_。(2分)2第段中的“这策略,有好有坏”,“好”是指_,“坏”是指_。(2分)3作者引金克木文中的一个故事,是为了说明_。(2分)4关于“经典”“读经典”,不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2分)A经典的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B经典包括有定论的和尚未定论的。C孔孟老庄等四书五经是不言自明的经典。D发掘未被认可的、潜在的经典

7、是善于读书者的标志。5鲁迅读书的姿态,根据文中的说法,一是_,二是_。(2分)二、默写 (5分)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是故,_,师不必贤于弟子是不目见耳闻,_,可乎?君子生非异也,_。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3题 (18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

8、他三句的是()(3分)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C.朝济而夕没版焉D.将焉取之8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 (2分) 用心一也古义指:今义指:9.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3分)青,取之于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冰,水为之君将哀而生之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B.C.D.10.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3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1.准确翻译下边文句。(6分)(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2)驽马十

9、驾,功在不舍。_12.本段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1分)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17题 (17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0、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3、上文节选自师说,作者韩愈,唐代 运动领袖,有 先生集。(2分)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而耻学于师( ) 是故圣益圣( )不耻相师(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择师而教之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其皆出于此乎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其可怪也欤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_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_17、作者为了论述全文的观点,上面这三段文字主要运用了 论证兼举例论证的方法,批评了当时社会 _ 的现实。(2分)第二部分 写作(共50分)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舒伯特有一首名为未完成的交响曲。这部作品堪称舒伯特创作生涯中突起的奇峰。它的第一和第二乐章风格非常特殊,以致连舒伯特本人都无法最终完成这部作品。他也曾经尝试创作了第三乐章的一些片段,不过,这些片段反而破坏了前两章统一的风格,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因此,舒伯特最终还是放弃了第三乐章的构想,选择了以不完整的形式使作品传世,却赢得了空前的赞誉。这部“不完整”的杰作是否也对你有所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高二答案一、1读书没禁区2读极下流的书,可以沙里淘金 引述极下流的书,可以炫耀自己的博学3读书要读经典4C5随便翻翻 扎死寨,打硬仗二、默写6、(略)三、7.B8.因为用心;集中注意力或居心9.B10.A11.略12.比喻论证四13、古文、昌黎14、以为耻 更加 学习 赶得上15、C16、略17、对比;以从师学习为耻-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