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496147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故患有所不辟也( )( ) 2.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乡为身死而不受()(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5是亦不可以已乎?6此之谓失其本心。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

2、则生,弗得则死。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三简答题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3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本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4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论证

3、和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答: 5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a_b_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此句中“是心” 具体指什么?8按要求填空。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 ,然后从 两面论证论点。文中所说的

4、“甚于生者”指的是,“甚于死者”就是。本文中,作者将比作鱼,将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这个词含义相同。文中“ ; 。 ”这几句话与“嗟来之食”的故事相近。请引原文回答:有人贪利忘义,目的是为了 , , ;原因是。9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用原文回答)答: 1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 11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答:12“所欲有甚

5、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13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1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答:15谈骨气一文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骨气”的含义,这些话也是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请举一例证明这一观点。(课内外均可)16文言文本来是没有标点的,现在所看到的标点都是后人所加。有人将课文的第一句作如下断句标点,与课文比哪一种断句标点更好?说说理由。有人断句

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课文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17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答:18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第一句话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答:19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20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2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

7、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22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23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2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人物言或行2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又是怎样论证这个论点的?26.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27. “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28.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29.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四、【模拟试题】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问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9、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非独: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2. 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不为苟得也

10、 苟富贵,勿相忘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患有所不避也C. 非独贤者又是心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 故不为苟得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3. 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战于长勺 B. 苛政猛于虎也C. 万钟于我何加焉 D. 余将告于莅事者4. 翻译下面句子。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此之谓失其本心。5. 这段文字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来的?试简要分析。6、选出画线的词用法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D、今为宫室之美而之7、第一段共有九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11、:( )A、/ B、/ C、/ D、/8、第一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分析论证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B、举例论证 分析论证 层进论证 C、设喻论证 分析论证 引用论证 D、设喻论证 分析论证 层进论证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2同“避”,躲避3(1)益处、好处(2)通“向”,从前(3)侍奉 (4)停止、放弃4感激5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天性,天良。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3由此可见,人们所

12、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4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5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6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7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8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9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10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11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12假如人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或求得生存手段的),什么手段不可以用

13、呢?三简答题1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2“贫贱不能移”3舍生取义4道理举例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5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证“义”重于“生”的观点,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 “本心”,要舍生取义;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