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490791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发动机冷却系的构造与维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能正确叙述水冷却系的功用、结构及工作原理; 2能正确描述水冷系冷却强度调节的方式; 3能正确描述水冷系主要机件的检测及维修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对水冷系主要机件进行熟练拆卸、检验、装配、调整; 2能对水冷系进行一、二级维护作业; 3能对水冷系的一般故障进行诊断并予以排除。,第一节发动机冷却系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一、冷却系的作用,保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8090 )范围内工作。 发动机的冷却方式: 根据所用冷却介质不同,可分为风冷式和水冷式。 水冷式以水为冷却介质,热量先由机件传给水,靠水 的流动把热量带走而后散入大气中。散热后的水再重新流回

2、到 受热机件处。适当调节水路和冷却强度,就能保持发动机的正 常工作温度。同时,还可用热水预热发动机,便于冬季起动。 风冷式高温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二、水冷系的组成及水路,膨胀水箱、风扇 (有的装风扇离合 器)、水泵、水套(在 气缸盖或气缸体上制 出的夹层空间)、散 热器、百叶窗、节温 器、水管、水温表和 传感器等。,三、水冷系主要部件,1.散热器 将水套出来的热水自上而下或横向地分成许多小股并将 其热量散给周围的空气。 散热器由上水室、下水室、散热器芯等组成。,散热器盖,散热器盖上带有空气-蒸汽阀 空气阀在散热器内气压下降时,与大气相通,防止散热 器芯管被大气压坏。 蒸汽阀一般在散热器内

3、压力达到一定值时,阀门开启, 部分水蒸气经泄气管排入大气,避免损坏散热器。,膨胀水箱,膨胀水箱多用半透明材料(如塑料)制成。透过箱体可直接方便地观察到液面高度,无需打开散热器盖。膨胀水箱的上部用一个较细的软管与水箱的加水管相连,底部通过水管与水泵的进水侧相连接,通常位置略高于散热器。,水 泵,作用 对冷却水加压,使之 在冷却系中循环流动。 压水 当叶轮旋转时,由于离心 力的作用,水被甩向叶轮边缘,在 蜗形壳体内将动能转变为压能,经 外壳上与叶轮成切线方向的出水管 被压送到发动机水套内。 吸水 与压水同时,叶轮中心处 压力降低,散热器中的水便经进水 管3被吸进叶轮中心部分。,(1)组成 水泵由壳

4、体、叶轮、泵盖板、水泵轴、支承轴承、水封等组成。 (2)水泵与风扇同轴,通过V带传动。 (3)泵盖上有出水孔。泵壳上有进水孔A,用橡胶管与散热器出水管相连。泵壳上面有旁通孔,与气缸盖上的出水管相连,当冷却水温度低于349K(76)时,部分冷却水由此直接进入水泵。 (4)叶轮工作室的进水室B与进水孔、旁通孔相通;出水室由出水孔与水套相连。 (5)水泵轴通过两个轴承支承在壳体,轴承间有隔套定位。 (6)水泵轴上装有抛水圈,以防水封渗漏时浸湿轴承,渗出的水被抛水圈从检视孔甩出,可避免破坏轴承润滑。 (7)水封装在叶轮的左面,水封通常由密封垫圈、水封皮碗和弹簧等组成。,水 泵,风 扇,1.作用:提高流

5、经散热器的空气流速和流量,以增强散 热器的散热能力并冷却发动机附件。 2.安装位置:风扇多为轴流式,装在发动机壳与散热器 之间,与水泵同轴驱动。 3.风扇扇风量的相关因素:风扇的扇风量主要与风扇的 直径、转速、叶片形状、叶片安装角及叶片数目有关。 4.风扇叶片材料有钢板、塑料和铝合金。叶片数:46片。 叶片与叶轮旋转平面之间有一偏扭角 。,风 扇,节温器,1.作用 随发动机负荷和水温的大小而自动改变冷却液的流量和 循环路线,保证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减少燃料消耗 和机件的磨损。 2.蜡式节温器的结构 蜡式节温器由上支架、下支架、主阀门、副阀门、石 蜡、感应体、中心杆、橡胶管和弹簧等组成。,

6、蜡式节温器的工作原理,(1)当水温低于349K(76)时,主阀门完全关闭,副阀门完 全开启,由气缸盖出来的水经旁通管直接进入水泵,故称小循 环。由于水只是在水泵和水套之间流动,不经过散热器,且流 量小,所以冷却强度弱。 (2) 当发动机水温达349K(76)左右时,石蜡逐渐变成液 态,体积随之增大,迫使橡胶管收缩,从而对中心杆下部锥面 产生向上的推力。由于杆的上端固定,故中心杆对橡胶管及感 应体产生向下的反推力,克服弹簧张力使主阀门逐渐打开,副 阀门开度逐渐减小。 (3)当发动机内水温升高到359K(86)时,主阀门完全开 启,副阀门完全关闭,冷却水全部流经散热器,称为大循环。 由于此时冷却水

7、流动路线长、流量大,故冷却强度强。,硅油风扇离合器,硅油风扇离合器,硅油风扇离合器,电动风扇,原理 电动机的开关 由散热器的水温开关控 制,并且有高低速两个挡 位,低速挡在沸点内使用, 高速挡在沸点外使用,需 要冷却时自动起作用。,水温开关和电动风扇,第二节发动机水冷系的维修,一、水泵的检修,1水泵总成的检查 水泵总成的检查程序是:先进行总成的外部检查,如发 现不合格,即应拆检修理或更换水泵总成(有的轿车,如奥 迪,不供应水泵零件)。 外部检查合格者,应在试验台上按原厂规定进行规定转 速下的压力和流量试验,合格的水泵可继续使用,不合格的 应拆检修理或更换。,水泵总成的外部检查内容:,(1)检查

8、有无渗漏。 水封失效时会有大量的冷却水从检视孔处流出。水泵壳 体如有裂纹,也会发生渗漏。 (2)检查带轮的转动和轴向、径向窜动量。 用手转动带轮,应运转灵活,无卡滞现象;否则,泵轴 可能弯曲或轴承浸水锈蚀。 2水泵的修理 参考该型发动机水泵维修手册进行。,二、散热器的维修,散热器的主要维修内容是:清堵、焊漏和整形,以及水 冷却系的密封检查。 1.清堵 (1)散热器外部堵塞的清理 (2)散热器内部堵塞的清理 2.焊漏 (1)散热器渗漏的检查 (2)焊修 3.整形,三、节温器的检查,节温器的检查方法: 用温度可调式恒温加热设备 检查节温器主阀门的开启温 度、全开温度及升程,其中有 一项不符合规定值

9、,则应更换 节温器。,四、散热器盖阀门密封性的检查,将散热器盖旋装在测试器 上,用手推测试器,直至蒸 汽阀打开为止。蒸汽阀应在 压力0.0260.037 MPa时打 开,若压力低于0.026MPa时 打开,应更换散热器盖。,第三节发动机水冷却系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一、水冷系的水温过高,1故障现象 水温表指针指示在373 K(100)以上,散热器上贮水 箱有开锅现象; 发动机产生爆燃,不易熄火; 活塞膨胀,发动机熄火后,不易起动。 2故障原因、诊断和排除方法 冷却水不足。检查冷却水箱或膨胀水箱的水是否充 足,加水或疏通膨胀水箱的通气孔。 水温表指示值过高。观察散热器水温是否过热或开 锅,如水温

10、正常,即为感应塞或水温表故障,应先更换感应 塞;若水温表的指示值还高,则是水温表已坏。,风扇不转。检查风扇传动带是否过松打滑,若打滑应进 行调整。松开电机支架固定螺栓,向外扳动电机,同时拧紧固 定螺栓。风扇传动带松紧度的检查方法是,用拇指按压两轮距 中点处,带的下沉量为1015 mm时为宜。 节温器故障。若发动机温度过高,而散热器的温度并不 高,或散热器上贮水箱温度高,下贮水箱却较冷时,可能是节 温器的阀门没打开或阀门升程太小,应检查更换节温器。 水泵损坏。可将水箱盖打开,操纵油门,突然变化发动 机转速,从加水口观察冷却水面有无变化,若无搅动现象,则 为水泵工作不正常,应检查排除水泵故障。,散

11、热器性能下降。多为散热器内部被水垢或泥沙堵塞, 或散热片之间被堵塞,应清洗、疏通散热器。 散热器盖损坏。若冷却水的沸点温度未提高,发动机冷 却后散热器内的真空度未形成,有膨胀水箱的箱内液面无变 化,则为散热器盖坏,应修复或更换。 护风罩坏或不起作用,百叶窗打不开等。,二、水冷系水温过低,1故障现象 暖机后水温表指示值在353 K(80)以下; 发动机加速困难、无力。 2故障原因、诊断和排除 节温器故障。发动机冷车升温时间长,节温器失效后 其主阀门常开,冷却水没有小循环,应检查更换节温器。 冬季保温措施不良,百叶窗、挡风帘关闭不严。 水温表或水温感应塞故障。实际水温与指示值有误差 时,多为感应塞

12、或水温表故障。 更新水温表后无效果,则为水温感应塞故障,应更新感 应塞。,三、冷却液泄漏,1故障现象 冷却液外漏。一般是散热器、进出水橡胶管或水泵向 外流水或滴水;气缸垫坏和气缸体的水堵处漏水等。 冷却液内漏。表现为油水相通,水套漏水,气缸套漏 水等。其现象是:水箱的水减少,但是不见水外流,而在油 底壳中发现有水时,均属内漏。 零件损坏造成的漏水,如气缸盖、气缸体、气缸套裂 纹等引起的漏水。,2.故障诊断和排除 外漏通过表面观察,便可判断出渗漏的部位。根据渗 漏原因进行修理。例如因水封失效而引起的水泵漏水应更换 水封等。 内漏应抽油样检查,如发现机油中有较多的水,即应 解体检查:气缸盖和气缸体是否有裂纹及平面是否翘曲;气 缸垫及气缸套阻水囤是否损坏等。找出内漏原因后,更换有 关零件,按要求进行组装和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