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OLED精讲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49075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光二极管OLED精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发光二极管OLED精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发光二极管OLED精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发光二极管OLED精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发光二极管OLED精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光二极管OLED精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光二极管OLED精讲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本征型电致发光:将ZnS等类型的荧光粉混入纤维素之类的电介质中,直接或间接地夹在两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后使之发光 电荷注入型电致发光: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使P-N结产生电荷注入而发光。 优点: 与LCD相比,OLED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亮度,高对比度,超薄,低成本,低功耗,快速响应,宽视角,工作温度范围宽,易于柔性显示等优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

2、 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属于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 发光机理:在外界电压驱动下,由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有机材料中复合放出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后者受到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跃迁产生了发光现象。,发光过程通常由个阶段完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载流子的注入: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向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薄膜注入 ()载流子迁移: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输送层和空穴输送层向发光层迁移 ()载流子复合: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激子 ()激子迁移: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能量传递给发光分子,

3、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电致发光: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跃迁产生光子,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材料,阳极材料:性质稳定且透光的ITO透明导电膜。 阴极部分:为了增加元件的发光效率,Ag、Al、Ca、In、Li与Mg等金属,复合金属来制作阴极(例如:Mg-Ag镁银)。 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一般通常采用荧光染料化合物。如Alq、Znq、Gaq、Bebq、Balq、DPVBi、ZnSPB、PBD、OXD、BBOT等。( Alq被广泛用于绿光,Balq和DPVBi则被广泛应用于蓝光 ) 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一种芳香胺荧光化合物,如TPD、TDATA等有机材料。,OLED分类,根据材料不同OLED可以分为两大

4、类: 聚合物器件(PLED)和小分子器件 按照驱动方式不同也可分为两种: 有源驱动(AM-OLED)方式和无源驱动方式(PM-OLED) 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分类方法或新型器件:柔韧性OLED、顶部发射OLED、磷光OLED 、微显示OLED 、白光OLED 、层叠结构OLED等,有机发光二极管制备工艺,OLED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器件的成品率乃至器件的成本等都要受到工艺技术的控制 有机发光二极管工艺技术的发展对产业化进程尤为重要 制备工艺可分为小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工艺技术和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工艺技术两大类 小分子通常用蒸镀方法或干法制备,一般用溶液方法或湿法制备,

5、小分子的工艺,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其中包括基片的清洗和预处理、阴极隔离柱制备、有机功能薄膜和金属电极的制备、彩色化技术、封装技术 与工艺技术密切相关的器件稳定性和寿命的问题,OLED的驱动方式,一、无源驱动(PMOLED)(被动式驱动) 静态驱动电路 动态驱动电路 二、有源驱动(AMOLED)(主动式驱动) 目前很多驱动电路采用正向恒流反向恒压的驱动模式,技术具有下列优越的使用特性,自发光器件,高亮度,高发光效率 全固态组件,抗震性好,能适应恶劣环境 可以做得很薄厚度为目前液晶的1/3 高对比度 微秒级反应时间 超广視角 低功率消耗 可使用溫度范围大 可曲挠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缺点,使用

6、寿命仍不及LCDOLED的寿命约为10000小時。 OLED 的各个色彩不均红绿蓝這三個个像素都需要不同的驱动电压,导致色彩平衡性较差,精细度有待加強,应用,可以卷起来的显示器,OLED的应用,一、OLED在头戴显示器领域的应用与LCD和LCOS相比,OLED在头戴显示器的应用有非常大的优势:清晰鲜亮的全彩显示、超低的功耗等,是头戴式显示器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二、OLED在MP3领域的应用 属于新崛起的种类,被誉为“梦幻显示屏”。,未来照明发展OLED,(1)1997-2001年,OLED的试验阶段 在这个阶段,OLED开始走出实验室,主要应用在汽车音响面板,PDA手机上 但产量非常有限,产品

7、规格也很少,均为无源驱动,单色或区域彩色,很大程度上带有试验和试销性质。 2001年全球销售额仅1.5亿美元,OLED的应用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20022005年: 成长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将能广泛接触到带有OLED的产品,包括车载显示器,PDA、手机、DVD、数码相机、头盔用微显示器和家电产品。产品正式走入市场,主要是进入传统LCD、VFD等显示领域 仍以无源驱动、单色或多色显示、10英寸以下面办为主,但有源驱动的、全彩色和10英寸以上面板也开始投入使用。,(3)2005年以后:OLED的成熟阶段 随着OLED产业化技术的日渐成熟,OLED将全面出击显示器市场并拓展属于自己的应用领域

8、。其各项技术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掘和发挥。 初步估计,除了传统领域外,OLED的各项技术将在以下4个领域得到巨大发展: 1.3G通信终端 2.壁挂电视和桌面电脑显示器 3.军事和特殊应用 4.柔软显示器,目前国际上OLED技术发展有以下几个重要趋势: (1) 开发新型高效稳定得OLED有机材料,进一步提高器件性能 (2)改善生产工艺,提高器件稳定性和成品率,以保证产品推向市场后的竞争力 (3)研制彩色显示屏及相关驱动电路 (4)为了实现大面积显示,研发有源驱动的OLED显示器,国内研发单位,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长春光机所、北京化学所等高校、研究所、以及北

9、京新东方、上海广电电子、中国普天集团、长春竺宝科技、杭州东方通信等企业约40多家。,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技术入股,建有中国大陆第一条OLED试生产线 上海航天欧德(上海大学),与杭州士兰微电子合作,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款OLED专用驱动IC芯片。,国内第一条OLED生产线,有机发光二极管前沿显示技术,从发光材料和器件结构: 白光OLED 透明OLED 表面发射OLED 多分子发射OLED,白光OLED,从发光光谱: 1) 双色白光器件:互补的蓝色和橙色复合得到 优点:结构简单,发光光谱稳定,器件寿命长 缺点:红绿色发光较弱,用于显示器,会带来色域狭小的问题 2) 三

10、色白光器件 优点:可以很好解决双色白光器件的问题 缺点:结构复杂,载流子复合发光区域的控制很难,器件发光光谱随电压、时间变化都较大,寿命不如双色白光器件, 白光研究中的难点。,白光OLED,从结构上看 单发光层白光器件 多发光层白光器件 从使用电致发光材料分: 小分子白光器件: 绿色稳定,红,蓝欠稳定 聚合物白光器件:寿命短 从发光性质分: 荧光器件 磷光器件,透明OLED技术,OLED的发光材料在可见光区都具有很高的透过率 采用透明的阴极就可得到透明OLED 可用于镜片,车窗上,通电后发光,不通电透明,叠层OLED器件和多光子发射OLED,E1,E2,E3,E4,绝缘层,E2,E1,E3,E

11、4,绝缘层,表面发射OLED技术,从与地板相反的方向获取发光,是一项令人注目的可提高OLED面板亮度的技术。 必须采用透明导电材料降低阴极的电阻 Hung等发明了一种新的透明阴极结构:Li(0.3nm)/Al(0.2nm)/Ag(20nm)/折射率匹配层 Li(0.3nm)/Al(0.2nm):能实现良好的电子注入功能 Ag层:降低电阻的作用,喷墨打印制备OLED,聚合物OLED器件的制备中,聚合物薄膜制备通常采用旋涂 旋涂的优点:能实现大面积均匀成膜 缺点:无法控制成膜区域,只能制备单色器件 对聚合物溶液的利用率很低(只有1%的利用率) 喷墨打印技术: 优点:可以制备彩色器件,对溶液的利用率

12、可提高98% 缺点:难形成均匀、连续的膜,器件制备成功率很低,与旋涂工艺成膜制备的器件相比,驱动电压升高,效率降低2倍以上,喷墨打印制备OLED的过程,ITO 透明电极,PI隔离柱,玻璃基片,导电聚合物PEDOT/PASS层,打印头,红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蓝光发光层(兼电子传输层),阴极(Ca/AL),柔性OLED,OLED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器件,与塑料晶体管技术相结合,可以支撑电子报纸,墙纸电视,可穿戴的显示器等产品塑料即便与玻璃基片相比,有以下缺点: (1)平整性比玻璃基片差,基片表面的突起会给膜层结构带来缺陷,引起器件损坏。 (2)塑料基片的水、氧透过率远大于玻璃基片,而水、氧是造成器件老化的主要因素。 (3)由于塑料基片玻璃化温度低,所以ITO电极要在低温下制作,制成的ITO导电膜电阻率高、透明度差而且与基片之间附着能力差,膨胀系数相反,温度升高时容易剥落,而且电流过大时,器件产生的焦耳热也可能使ITO剥落。,微显示OLED,集成于硅片上的OLED 体积小,成本低,大视角,高响应速度,低压驱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