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5489315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自然风光、乡村文化、乡村生产和乡村生活等为吸引物,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求知等需求的旅游活动。近年来,我市依托独特的优势和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产业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xx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 x万人次,旅游收入x亿元,带动直接就业人数x人。一、xx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条件(一)区位优势独特。xx毗邻京津,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地理中心,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主城区距北京城区x公里,距天津中心城区x公里。x公里范围内,拥有北京、天津两大国际机场和天津新港。域内交通发达,x条高速公路、x条铁

2、路干线穿越境内,x条国家和x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路网密度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随着首都新机场和“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设,xx与京津交通一体化将逐步成为现实,京津市民来廊度假交通将更为便利,性价比将更高。(二)市场空间广阔。xx与京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人员往来密集。据统计,北京人口x多万,天津人口x多万,京津私家车保有量达到x多万辆,人均出游率达到4次以上,80%以上的人群具有出游意愿,需求空间巨大。随着旅游市场呈现大众化、散客化、休闲化趋势,需求旺点由传统性景点游转变为休闲游、近郊游和乡村体验游,京津周边乡村旅游开始供不应求,京津城市居民来xx体验乡村生活的愿望非常强烈。今年,

3、香河一城举办新春庙会,吸引游客x万余人次,其中80%来自北京。(三)发展机遇难得。京津冀协同发展为xx旅游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家旅游局正在牵头制定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规划,将形成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新局面。随着通州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与xx北三县连成一片,统一规划产业布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将使该区域共享旅游市场和资源,实行无缝链接。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加快人流、物流、外部新型产业的集聚,为xx中部两区两县旅游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xx南三县与雄安新区毗邻,在其辐射带动下,将极大激发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同时,国家和河北省委、省政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4、、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推出了各种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乡村旅游夯实了环境基础和物质基础。二、xx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一)建立乡村旅游规划体系。坚持用规划引领全市乡村旅游科学有序的发展。自xx年底,乡村旅游规划工作启动以来,共投入x余万元,聘请专业的规划设计单位,经过调研、资料收集、中期论证和终期评审,相继完成了市、县两级及x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专项规划,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规划体系。(二)构建了“1146”战略品牌体系。一个口号:叫响“京津乐道、绿色xx”。一个定位:将旅游品牌定位于“京津冀休闲目的地”,致力于将xx打造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域休闲目的地。四大品牌:组团打造影视文创品

5、牌、乡村休闲品牌、温泉养生品牌、骑行竞技品牌。六个小镇:充分利用乡镇特有的宫廷风筝艺术、红木文化、影视文创、骑行设施、核雕艺术及亲子教育等资源,推出第什里风筝小镇、大城红木文化小镇、国华影视小镇、威武屯骑行小镇、别古庄核雕小镇、庄络亲子农场小镇,通过各种媒体、展会活动和户外广告平台,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着力打造xx乡村旅游名片。(三)培育乡村旅游产业态新产品。按照“乡村旅游+”的模式,促进旅游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精心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依托数以百万亩的无公害果蔬花木种植基地、高标准设施农业以及数以千计的毗邻京津的美丽乡村,推出了以大厂陈府镇旅游片区,香河万亩荷塘,广阳金丰农科园,永清

6、新苑阳光、林栖谷、月亮海景区,固安农博园,文安鲁能生态园等为代表的农园观光采摘、乡村文化体验、农家乐产品;依托xx荟萃的京畿文化、宋辽文化、宫廷艺术、燕赵文化等资源,推出了第一城新春庙会、第什里风筝节、永清石各庄胜境桃花节、香河荷花节、大城红木大集等为代表乡村节庆活动;依托以胜芳古镇、宋辽古战道、文安古城墙等为代表的历史古迹,以屈家营古音乐、高桥音乐、胜芒南音为代表的民歌古乐,以安次葛渔城重阁会、香河安头屯中幡会为代表的民间花会,以胜芳花灯、扎刻、剪纸、柳编、陶瓷彩绘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推出了民俗风情游,较好地满足了京津冀客源市场多元化需求。(四)创新乡村旅游发展载体。坚持“赛训结合、以赛促训

7、”的方式,创新发展载体,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提升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能力和水平。从xx年2月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两届xx市乡村旅游创客大赛,参赛项目总数达到x个,参加人数达到x人。通过乡村旅游创客大赛,提高了创客创业水平,培育了“威武屯单车驿站、勒记熏鱼、核雕、崔氏葫芦、京南御绣、老树客栈、盈嘉休闲农庄、京锐景泰蓝体验中心、乡村皮影民俗演艺”等一大批优质的乡村旅游项目,推动了全市乡村旅游工作,开创了发展乡村旅游的“xx模式”。xx年6月,启动了xx市最美民宿大赛,历时9个月,吸引参赛项目x余个。通过培训指导和改造提升,遴选和培育出大厂文化小院、香河香韵茶情、固安夜窗纱等一批精品民宿项目,丰富了乡村旅游

8、的业态。(五)强化乡村旅游产业支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化乡村旅游产业支撑。通过有效的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加快。中国维亚康姆文创旅游小镇、永清“田园综合体”、房车露营艺术小镇、xx天山海世界等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的签约项目己进入实际运作阶段;中信国安第一城运河生态文化项目等一批新建项目己开工建设;永清林栖谷森林温泉度假区、文安鲁能生态园、安次区第什里休闲农业风筝文化旅游项目等续建项目己形成接待能力。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加大了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星级厕所x 个。xx年上半年,全市旅游项目x个,实际完成投资x亿元。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x家,市级工(农)业旅

9、游示范点x家;乡村旅游示范村x个,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xx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一)乡村旅游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xx虽然坐拥京津两大客源市场,但是相对于京津,缺乏特质乡村旅游资源,产品设计和供给缺乏针对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与京津周边的产品严重雷同,同质化竞争现象明显。(二)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创新不足。虽然各县(市、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但在项目开发建设中表现手法传统落后,业态单一,互动型、体验类等高端产品缺乏。乡村旅游主要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采摘果蔬为主,农业创意旅游和乡村休闲体验产品较少。(三)乡村旅游产业融合需进一步深化。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对外开放等协

10、同推进力度有待加强,与交通、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有待深化。(四)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连接各个乡村旅游景区(点)的道路需进一步升级改造,风景道、绿道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智慧旅游系统、自驾旅游系统、标识指示系统建设刚刚起步;旅游厕所、停车场建设仍需加强,旅游软环境、乡村风貌仍需改善。四、xx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一)积极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充分利用现有的河湖水域和发达的交通路网,构建景观廊道、风景绿道;凝练提升现有的景区、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通过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集聚区的培育,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旅游

11、产业体系。优化空间布局,由景观“廊”串联产业“坊”,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二)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破对传统旅游资源的依赖,从供给侧出发,实施“互联网+”和“旅游+”,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演艺、乡村旅游+汽车赛事、乡村旅游+养老、乡村旅游+N等模式,实现农旅文融合。通过互联网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科技,建设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及乡村文化旅游创业就业集聚区,实现科旅融合、文旅融合。依托互联网构建大众旅游创业平台,挖掘并释放旅游消费潜能,实现乡村旅游购物消费形态、产品与营销的全面更新换代,打造“互联网+乡村旅游+购物”的产业新模式。(三)加强公共服务体系

12、建设。对国省干道进行提升,加强路网建设,完善交通配套工程,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交通体系。健全游客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自助旅游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实现旅游厕所全覆盖、全达标。加强智慧旅游建设,整合提升xx旅游网、xx旅游微信公众平台等旅游信息化资源,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编制xx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打造乡村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四)着力实现旅游精准供给。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明确区域竞合关系,实现错位竞争,提供适需对路的乡村旅游产品,把市场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产业优势。在力推“乡村休闲、影视文创、温泉养生、骑行竞技”四大主题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打造特色购物、民俗节庆、商务会展三大特色旅游产品,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乡村旅游消费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