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488368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鹤岗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鹤岗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鹤岗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鹤岗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二语文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就是依照道所体现的自然无为的原则和无为的行为方式治国平天下。它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无为而治主要包括清静之治、自然之治、柔弱之治和爱民之治。它的基本理念主要是要把握好政府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尽量减损不必要、不适当的政府干预。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为民众自化自成与社会自然和谐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条件。这种治国方略也就是依道治国。老子的无为而治或依道治国方略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把道作为治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老子说,要以道莅天下,要执大象,要执一

2、以为天下式;二是要以人为本: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三是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对于社会上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老子的主张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要像天之道那样损有余而补不足;四是严格遵循自然无为的原则: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是以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几个要点集中体现在老子的一句话上,这就是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郭店简本老子)。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句中的万物主要是指万民,句中的为字有两个涵义:一是违逆广大民众的自然本性和愿望要求而强行宰制,二是对万民不是引导和辅助,而是包办代替。

3、综合分析老子关于依道治国的思想,可知老子的依道治国与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具有显著的区别:一是层次不同。依道治国所涉及的是国家的发展方向等全局性问题,而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所涉及的则是国家治理的具体问题,因而依道治国可以决定或影响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方向和性质;二是目标和目的不同。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是在国家基本制度的既定框架内,使广大民众循规蹈矩,从而使政权巩固,社会安定,而老子的依道治国则是要使广大民众摆脱被任意宰制的地位,实现个人的自由、自为和社会的相对自治;三是由此体现出来的治国方法不同。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是以统治者为中心的自上而下的有为性治理,而老子的依道

4、治国则是强调以民众为中心、政府只起辅助作用的无为性治理,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积极创造条件让民众实现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老子的依道治国与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虽然有着原则的不同,但我们不能由此就认为老子反对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反,我们从其强调以道修身来看,他是赞同以德治国的;从其强调对那些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来看,老子也是赞同以法治国的。不过,他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方略是依据于道的,是与依道治国方略有机结合的。依道治国的方略在汉初和唐初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出现了史称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国泰民安局面。不过,汉初和唐初的依道治国只是在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精兵简政等方面采取了某些措施而已,与老

5、子的依道治国所需要的政治基础和确定的目标相距甚远。老子关于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批判地汲取其思想精华,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使其成为富有时代精神的政治理念。1下列关于“无为而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一种治国理念,它原则上不同于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是一种体现着高超政治智慧的治国方略。B“无为而治”也就是“依道治国”,它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是“道”,这里的“道”体现着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认识,遵循着“自然无为”的原则。C“无为而治”主要包括清静之治、自然之治、柔弱之治和爱民之治,归结为一点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百姓的自然本

6、性,无为而无不为。 D“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要求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民众自化自成与社会自然和谐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条件,政府不干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即依天道治国;同时还强调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且强调了客观公正的理念。B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它以人为本,想百姓之所想;对待百姓一视同仁,对于不公正现象,主张顺其自然。C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要求统治者守道、无为、好静、无事。为政者自身纯正清净,百姓自然正直,为政者自身无欲,百姓自然朴素。D“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有两个含义:一是顺

7、应广大民众的自然本性及愿望,不强制;二是依道对百姓加以引导和辅助,不能横加干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依道治国决定或影响着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方向和性质,因为依道治国涉及的是国家全局性问题,而后两者涉及的则是国家治理的具体问题。B依道治国的目的是实现百姓个人的自由、自为和社会的相对自治,而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目的则是要求百姓遵从既定的规矩,从而稳固政权。C依道治国的治国方法是以民众为中心、政府只起辅助作用的无为性治理,而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则是以统治者为中心,自上而下的有为性治理。D历史实践证明,老子无为而治的方略,可以取得民富国安的大好局面,因此我们当前的政府,

8、也应逐步由以德治国、依法治国,过渡到依道治国。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 间 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 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 既 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 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

9、,其众数万 薄 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退。迁文思使,徙 知 保安军。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

10、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注:族帐:我国少数民族聚族而居所设的帐幕,也指部族。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间走归京师 间:中间 B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 寇:占领C其众数万薄金明 薄:以为簿,轻视 D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 引:退却5下面的句子中全都表现周美“用兵谋略”的一组是( )(3分)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益张旗帜,四面大噪遂募兵筑万安城。美独 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A B C D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周美在赵保吉反叛时,不顾家人,投奔朝

11、廷,受到皇帝的赏识,经常让他在宫中护卫自己。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C元昊进攻大宋,周美为种世衡出主意,种世衡不听,结果周美打了胜仗,种世衡却劳师而无功。D周美对部下很好,所得赏赐多分给了部下,在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7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5分)译文 (2)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5分)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

12、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注释】 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鉴:镜子。8“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这两句诗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6分) 9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这首诗也多处写“影”,有明写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9分)_ ,柳暗花明又一村。安得广厦千万间,_ 。_ ,今夕是何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 。_ ,檐牙高啄。东风不与周郎便, 。 ,只是朱颜改。制芰荷以为衣兮, 。千呼万唤始出来, 。三、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请从以下的第三大题中选

13、定一篇文章,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问题。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先标注出所选做的阅读文章的题号,然后再在相应的答题区内作答。11、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别难过,妈妈(加拿大)莫卡拉汉下班时间就要到了,阿尔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老板卡尔先生。他上下打量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我想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他开始有些慌乱,但随即惊讶地说:“东西?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么。”“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卡尔先生冷冷地说。阿尔弗雷多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了。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