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一轮复习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88261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25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 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劝学 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劝学 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劝学 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劝学 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劝学 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 一轮复习(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劝学一轮复习,考试大纲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目标一:主动积累,掌握“中”“假”“过”三个实词和虚词“焉”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目标二:翻译课文中较难的句子,提升阅读理解力。,复习目标,当堂展示,实词“中、假、过”含义听写(随机抽),其他同学在默写本上判断,解释下列成语中标红字的含义 忧从中来 中西合璧 百发百中 中规中矩 天门中断,【拓展延伸】,内心,中国,射中,合乎,从中间,不假思索 久假不归 弄虚作假 不容宽假 假以辞色,借助,依靠,借,租赁,虚假,宽容,饶恕,给与,信陵君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仆从心有不平,以

2、为过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 闻侯生外出,不过几日便归。数日后,信陵君见侯生,曰:“未能早登先生之门,是吾之过也。”,【拓展延伸】,经过;拜访;责怪;过分;超过;过错,当堂展示,虚词“焉”含义听写(随机抽),其他同学在默写本上判断,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未料有伏焉(3),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5),骄而轻敌若此,焉(6)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拓展延伸】,(1)(2)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的样子”。(3)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4)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

3、5)语气助词,不译。(6)疑问副词,怎么,哪里。(7)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8)代词,相当于“之”,他们。,任务一:不看课本,限时(10分钟)完成学案课文“填空练”。 任务二:随机抽取学生黑板完成“填空练” 随机抽取学生批改,大声识记课文重点注释,翻译原文。(10分钟内) 重点注释: P48-5、8槁暴、11金、12、18疾、22致、25生 P49-1焉、4跬步、7、11一、14,回归课本,翻译文中关键语句: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用心躁也。,回归课本,其他同学在默写本上翻译,准备点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但)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成)之,而(但)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使弯曲)以为轮,其曲(弯曲的弧度)中规(圆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故(所以)木受绳则直,金就(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而日(每天)参省(省察)乎(介词,于)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连词,表并列)行无过矣。,学案订正,吾尝终日而(连词,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之(语助词,不译)所学也;吾尝(曾经)

5、跂(踮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连词,表转折)见者远;顺风而(连词,表修饰)呼,声非加疾(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明显,清楚)。假(凭借,利用)舆马者,非利足(行走)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天赋,资质)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案订正,积土成山,风雨兴(兴起)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6、);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这里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向上)食埃土,下(向下)饮黄泉,用心一(专一)也。蟹六跪而(表并列,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考试大纲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目标一:主动积累,掌握“中”“假”“过”三个实词和虚词“焉”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目标二:翻译课文中较难的句子,提升阅读理解力。,复习目标,【学案释疑】,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

7、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答案:C A项“知”通“智”,智慧;B项“有“,通“又”;”暴“,通“曝”,晒干。D项“生”,通“性”,天赋,资质。,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虽有槁暴 (晒) 輮以为轮 (使弯曲) 吾尝跂而望矣 (抬起脚尖) 而致千里 (送到) 君子生非异也 (资质,秉赋) 非利足也 (走路) 筋骨之强 (强壮) 而绝江河 (横断) 声非加疾也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而闻者彰 (显著) A B C D,答案:A 跂:提起脚后跟;致:到达; 绝:横渡,3.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贪,负其强,

8、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答案:D A项,强大、势力过大;B项,勉强;C项,有余,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答案:B A、C、D项,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动词,游水。,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B 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

9、的渊博. B项“跬步”本指半步,跨一脚,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 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6.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案:C 例句为定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孰与”为文言固定句式。,7.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善假于物也 寡人之于国也 屈原至于江滨 颁白不负戴于道路矣 冉有、季路见于孔

10、子 A B C D,答案:D 于,介词,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并介绍出比较的对象;介绍动作行为发出的时间、处所时,可译为“在”“到”“从”等。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对于。,8.选出与“过故人庄”中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B.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C.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D.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答案:C 例句与C项中的“过”都是“拜访”的意思。A项为“经过”;B项“超过”;D项“过去,过后”。,9.下列选项中“假”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愿大王少假借之。 A.大臣犯

11、法,无所宽假。 B.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C.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 D. 假大兵权。,答案:A 例句与A项中的“假”都是“原谅、宽容”的意思。B项“借给”;C项“代理,非正式”;D项“ 授予;给予”。,10.下列选项“中”字的意义与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 B.好事者未尝不中。 C.是秦之计中, 齐燕之计过矣。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答案:D A、B、C项的意思为“合适,适当”;D项为“ 中等的”。,11.关于“焉”字的用法和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置杯焉则胶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杀鸡焉用宰牛刀 A.相同,不同 B.不同,不同

12、 B.C.不同,相同 D.相同,相同,答案:B 哪里;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在上面;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哪里,何必,12.下列选项中,“焉”在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晋国,天下莫强焉。,答案:C A、B、D都是兼词,相当于“于之”;C是助词,不翻译。,13.(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观点。 (2)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3)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

13、,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每词4分,计16分) (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旧交,老朋友 ) (2)故人来,方与之食( 才 ) (3)恐其自食其言也( 自己的 ) (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守信,讲信用 ),拓展训练,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翻译: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答案:D A、B、C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D项“之”为语助词,主谓之间取独。,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