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88242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人在读史或游览古迹时, 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 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 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咏史怀古诗,鉴赏咏史诗三步骤,1弄清史实 2体会感情 3分析技巧,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弄清史实,丰容靓饰,光明汉宫, 顾景徘徊,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 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留存着生长昭君的村子。 一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大漠相连,独留下一座青冢向着荒漠的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略识昭

2、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千年来,琵琶弹奏的胡腔胡调,都分明诉说着她的怨恨之情。,预 习 检 测,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 “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 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 盖,咏怀古迹五首,二体会感情,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杜甫的创作历程,长安十年,漂泊西南,读书壮游,战乱流离,杜甫,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757年,杜甫冒险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投奔肃宗。 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直言进

3、谏,触怒肃宗,被贬华州,倍受排挤。,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 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 盖 入宫见妒, 与入朝见妒者, 千古有同感 焉,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回 (深沉愤恨),“悲昭君以自悲也”,首联可读得平缓些,不快不慢; 第二联有怜其远嫁之意,速度要慢些,声调上扬,顿挫更分明,“台”、“留”二字可有延长音,以示咏叹; 第三联字字皆泪,宜用沉抑、低回的调子读; 末联两句要一气读出,“千载琵琶”四字用平调,“作胡语”三字用升调,至“分明怨恨”升

4、到最高点,然后用降调徐徐读出最后三字,有余音绕梁之感。,沉郁怨愤.,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平缓叙事,不快不慢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声调上扬,顿挫分明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字字皆泪,沉抑低回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气读出,余音绕梁,清人李子德说: “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 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 ”,“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三分析技巧,1.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2.对比鲜明,对仗工稳 3.千锤百炼,温雅深邃,身轻一鸟( ),枪急万人呼,锤炼精纯,“赴”,“尚”,“连”,“向”,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

5、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贾谊宅: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刘长卿遭贬途经长沙,凭吊贾谊宅而写下此诗。 汉文:汉文帝刘恒。 贾谊住长沙,渡湘水时,曾作吊屈原赋,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颈联明写汉文帝之薄恩,暗写; 明叹屈原难知当初贾谊之凭吊,暗叹, 表达了 的心境。,刘长卿遭贬途经长沙 (事件同、经历同) 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1.弄清史实:,2

6、.体会感情,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 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 。 借写贾谊不得被任用而被贬的的一生, 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用典、烘托。 借用贾谊感时而作的诗句中的喻意,以荒败的时令之景“秋草”、“寒林”表现了作者心境的伤感和悲凉。,3.分析技巧,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颈联明写汉文帝之薄恩,暗写; 明叹屈原难知当初贾谊之凭吊,暗叹, 表达了 的心境。,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颈联明写汉文帝之薄恩,暗写当今皇上之昏聩; 明叹屈原难知当初贾谊之凭吊,暗叹贾谊难知今日诗人之凭吊, 表达了知音难觅,抑郁无诉的心境。,想获取更多语文学习资料 请添加微信 173162164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