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培训讲义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480223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培训讲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培训讲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培训讲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培训讲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培训讲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培训讲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培训讲义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监督统计报告 工 作手册培训,内蒙古自治区卫生监督所 孙剑光 联系电话:0471-4930792,内 容 提 要,关于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手册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规范 卫生监督报告卡编码规范 广西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规范,卫生监督报告管理规范,一、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的目的意义 为卫生监督计划过程提供有用信息 为检查规划计划的实施情况提供手段 为评价卫生监督工作提供指标和依据 为卫生监督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为建立国家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个案数据库。,为收集卫生执法监督信息资源,卫生执法监督业务信息资源是规范化、标准化建立中国卫生执法监督个案信息数据库的基础。卫生执法监督业务信息资源,大部分

2、体现在12类25种卫生执法监督信息报告卡中。,卫生监督报告管理规范,二、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 (一)管理范围 1、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告 修改后并经国家统计局以国统函(2002)号文批准实施的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共12类25张卡组成,即:,(1)卫生行政诉讼案件报告卡(卫统58表) (2)卫生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卡(卫统57表) (3)地方性卫生法规、规章与标准登记卡(卫统55表) (4)预防性卫生监督卡(卫统11表) (5)环境卫生事件报告卡(卫统21表) (6)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报告卡,包括: A.公共场所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卫统15表) B.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卫统18表),(7)生活

3、饮用水卫生监督报告卡,包括: A.生活饮用水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卫统17表) B.生活饮用水卫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卫统20表) (8)化妆品卫生监督报告卡,包括: A.化妆品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卫统16表) B.化妆品卫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卫统19表) (9)食品卫生监督报告卡,包括: A.食品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卫统12表) B.食品卫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卫统13表) C.食品卫生事件报告卡(卫统14表),(10)学校卫生监督报告卡,包括: A.学校卫生经常性卫生监督报告卡(卫统28表) (11)放射卫生监督报告卡,包括: A.放射卫生经常性卫生监督情况报告卡(卫统29表) B.放射卫

4、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卫统31表) C.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情况报告卡(卫统30表) D.放射卫生事件报告卡(卫统32表),(12)职业卫生监督报告卡,包括: A.职业卫生经常性卫生监督报告卡(卫统22表) B.职业卫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卫统23表) C.职业卫生重大事件报告卡(卫统24表) D.尘肺病报告卡(卫统26表) E.职业病报告卡(卫统25表) F.农药中毒报告卡(卫统27表),2、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列为报告范围,以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了解影响较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 (1)食物中毒、事故性环境污染事故、使用伪劣化妆品不良反应、不

5、明原因疾病流行同时发生且100人以上或死亡1人以上。,(2)学生预防性投药不良反映同时发生30人或死亡1人以上。 (3)急性职业中毒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职业性炭疽1人以上。 (4)重大放射事故。 (5)其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公共卫生事件。,(二)管理组织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由固定人员综合协调管理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并同时指定相应卫生监督机构承办,保证统计报告专项经费,建立一支专职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队伍。,(3)卫生执法监督信息报告网络化、计算机化 卫生执法监督信息报告是指应用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网络,将前述12类的被监督单位基本情况、卫生执法监督数据和公共卫生事

6、件等,以网上直报或四级逐级上报及上级汇总报表向下级的反馈完成,常规监督执法报告目前为年报,逐步将过渡到月报。公共卫生事件监督按规定应实时地实现逐级上报和越级直接报告。卫生执法监督信息采用多种方式采集数据,使日常监督执法和现场信息采集合并一次完成。,(三)报告程序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实行逐级上报制度,是针对我国管理体制比较复杂、监督监测数据交叉重叠而提出的措施,对纠正数出多门的现象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卫生监督统计报告业务领导,上级卫生监督统计报告机构负责指导下级机构的业务报告管理工作。省、地(市)、县三级公共卫生监督监测办事或业务机构直接监督监测的有关数据,按照“谁监督,谁负责数据输入”的原则

7、,分别由各级公共卫生监督监测办事或业务机构完成报告。对各级公共卫生监督监测办事或业务机构出具的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实行单位主管领导及统计人员审核、签名制度,经其认可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通过电子信箱和网络传送的数据,在传送前也要经单位主管领导及统计人员审核并签署意见,留档备查,以维护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的严肃性。,为及时掌握和处理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放射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实行紧急报告制度。报告程序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规定实行紧急报告制度。 最初接诊的任何法定报告人得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在2小时内报所在地公共卫生监督监测办事或机构。最先接到上述报告的公共卫生监督监测办事或

8、业务机构在勘验确认后,应于2小时内电话经报卫生部,并在处理工作结束后5日内,将专题报告报至卫生部。其相关数据也要通过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在卫生监督报告系统中及时传送上报,以加强公共卫生事件的急件报告工作,克服官僚主义,及时指导应急处理,避免卫生监督信息失真或贻误处理时机。,(四)常规报告时限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年度为上年10月1日起到当年9月30日止(学校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年度为上年9月1日起到当年8月31日止)为使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具有时效性,及时为卫生宏观决策服务,卫生执法监督统计报告工作实行季报告制度,省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于每一季度15日之前,将上一季度统计数据报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五)管理

9、要求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为确保卫生监督统计报告信息的及时、准确、真实、可靠、完整、规范,我们着重提出以下要求: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提高对卫生监督统计报告重要性的认识。各单位必须将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纳入本地区卫生监督工作计划,在各项资源配备上予以保证,经常检查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把统计报告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评价有关单位和人员的依据之一,并根据情况予以表彰和处分。,2要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组织系统。各单位要明确统计报告管理人员及作为法定报告人的各有关机构的职责,将统计报告各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人,要有计划地对卫生监督统计人员进行培训,

10、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加强统计队伍的学习与建设。 3要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统计报告信息的质量。统计报告信息的质量是统计报告的生命,错误的信息会导致管理过程和决策的失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都要采取措施,实行统计报告卡填卡责任制,谁填卡,谁对数据负责,保证统计报告资料的准确、全面和规范,坚决杜绝虚报、瞒报以及伪造或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尽可能地减少漏报并逐步建立评估漏报及错报的机制。,4要采取措施,保证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的及时性。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及时的报告才能保证及时的决策和管理措施的落实。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及时准确地将规定的报告资料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创造条件,加速卫生监督统计报告资

11、料传输和整理分析计算机化的步伐。 5要坚持卫生监督统计报告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认真抓好统计报告信息的反馈、发布和扩大利用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都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将统计报告信息反馈给下级部门并适时地向社会公布,提高统计报告信息的效益。,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编码规范,根据数据采集的需要,25张卫生监督数据报告卡上会出现被监督单位、监督单位、申报单位、评价单位的本体代码、经济类型代码、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机构分类管理代码和事件编号、报告卡编号、登记号等填报项。这些填报项由基层卫生监督人员或单位填写,必须符合相关代码规范的要求,才能确保信息的标准、规范,确保相关信息的唯一

12、性。,一、卫生监督统计报告代码的一些基本规定,按照统计部门和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的要求,凡25张卫生监督数据报告卡上出现的被监督单位、监督单位、申报单位、评价单位的编码,均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218-2002)的规定。该规定要求卫生机构(组织)代码由22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包括前9位组织机构代码和后13位机构属性代码。组织机构代码由8位本体代码、连字符和1位校验码组成,为每一单位始终不变的、唯一的法定代码。机构属性代码由行政区划代码(6位)、经济类型代码(2位)、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4位)和机构分类管理代码(1位)四部分组成。为方便和掌

13、握卫生监督数据报告卡中上述代码的填写,这里明确如下一些规则:,代码结构(22位)如下: 组织机构代码 机构属性代码 XXXXXXXX X XXXXXX XX XXXX X 本体代码 卫生机构(组织) 类别代码 连字符 经济类型代码 机构分类管理代码 校验码 行政区划代码,1、各级卫生监督单位应使用卫生部统一下发的公共卫生监督统计报告信息系统软件完成卫生监督数据报告任务。该系统首次安装时,系统将要求输入本卫生监督单位所在地的6位行政区划代码(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T/T 2260-1999),系统一次性存储记忆,供以后随时调用。卫生机构代码的组织机构代码部分中含有一个固定的连字符,紧随

14、其后的1位校验码可由填写的卫生机构代码中的其它数字通过软件自动计算产生。因此,卫生监督数据报告卡上将不出现上述数据项,而仅留有本体代码、经济类型代码、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机构分类管理代码等四项供报告人员填写。,2、按实际情况,被监督单位、监督单位、申报单位、评价单位会包括卫生机构(组织)和非卫生机构(组织)两大类单位。前者按规定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218-2002)的要求,其卫生机构(组织)代码由22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后者为非卫生机构(组织),此处代码并无严格规定,然而为了方便卫生监督数据报告卡数据格式的统一和管理,也必须自行定义为由

15、22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3、被监督单位、监督单位、申报单位、评价单位为卫生机构(组织),其22位代码构成为: (1)本体代码为8位。代码结构为“PDYXXXXX”,为用户单位自定义区。前3位“PDY”可为英文字母或数字,用于对该单位自行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后5位是数字码,从00001-99999。 卫生法人单位已取得全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的按其代码填写; 对执业的非独立法人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登记顺序统一编号。 (2)“机构代码”+“行政区划代码”作为这类机构不变的、唯一的法定代码。已经注销(撤消)的机构代码应予废置,不得重新赋予其它机构。,(3)此后的机构属性代码共13位,由行政区

16、划代码、经济类型代码、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机构分类管理代码四部分组成,其中经济类型代码由2位数字组成,部分引用于GB/T12402标准(详见相关参考资料);其中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系本标准的主体代码,由4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详见相关参考资料之附录A);其中机构分类管理代码由1位数字组成(详见相关参考资料之附录B)。 (4)公共卫生监督统计报告信息系统软件最后自动将上面所介绍的各项固定和变化数码拼装成卫生机构代码存入数据库中。,4、被监督单位、申报单位、评价单位为非卫生机构(组织),其22位代码构成为: (1)本体代码为8位。代码结构为“PDYXXXXX”,为用户单位自定义区。前3位“PDY”可为英文字母或数字,用于对该单位自行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后5位是数字码,从00001-99999,由县(区)卫生监督部门按照登记顺序自行统一编号。 具体编法:1、采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编码; 2、采用PDYXXXXX进行自定义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