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必考)第二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课后达标训练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479801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必考)第二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课后达标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必考)第二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课后达标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必考)第二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课后达标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必考)第二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课后达标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必考)第二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课后达标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必考)第二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课后达标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必考)第二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课后达标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课后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2017高考北京卷)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解析:选A。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物,A项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2把蔗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在酸存在下分别进行水解,最终产物只有一种的是()A和B和CD解析:选B。淀粉、纤维素水解最终

2、只得到葡萄糖,而蔗糖水解得到两种单糖,蛋白质水解可得到多种氨基酸。3(2017高考全国卷)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解析:选A。尼龙绳是由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制成的,它属于合成纤维,A项正确;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天然纤维,B项错误;羊绒衫的主要原料是羊毛,属于蛋白质,C项错误;棉衬衣的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属于天然纤维,D项错误。4(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监测)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氨基与羧基间的取代反应可生成多肽与水,现有两种氨基酸间的反应为aCH3CH(NH2)COOHbH2N(CH2)4CH(NH2)COOHC30H58O8N

3、10dH2O,则ab等于()A43B23C32D34解析:选A。根据N原子守恒可得:a2b10,根据H原子守恒可得:7a14b582d,根据O原子守恒可得2a2b8d,三式联立求解可得:a4,b3,故A正确。5(2018吉林实验中学模拟)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淀粉水解制葡萄糖B石油裂解制丙烯C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D油脂与浓NaOH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解析:选B。A项,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该反应是取代反应。B项,石油裂解制丙烯属于分解反应,不是取代反应。C项,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是取代反应。D项,油脂与浓NaOH发生皂化反应形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该反应属于

4、取代反应。6(2018衡水高三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苯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与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类型相同CC5H12O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D甲苯最多有12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解析:选B。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且纤维素不能在人体内发生水解反应,故A项错误;苯生成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乙酸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取代反应,反应类型相同,故B项正确;C5H11OH中C5H11有8种结构,即C5H12O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故C项错误;甲苯最多有13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故D项错误。7(2015高考海南卷)分子式为C4H10O

5、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解析:选B。分子式是C4H10O并能与金属Na发生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是醇类,C4H10O可以看作是C4H10的分子中一个H原子被羟基(OH)取代,C4H10有CH3CH2CH2CH3、(CH3)2CHCH32种不同的结构,前者有2种不同的H原子,后者也有2种不同的H原子,它们分别被羟基取代就得到醇,因此符合该性质的醇的种类是4种。8如图是甲、乙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甲乙A甲与乙互为同分异构体B甲与乙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乙均能发生取代反应D甲与乙都能与金属

6、钠反应产生氢气解析:选D。甲、乙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正确;甲、乙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B项正确;甲中含有羧基,乙中含有酯基,所以一定条件下二者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项正确;甲中含有羧基,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乙中不含羧基或羟基,不能和钠反应,D项错误。9(2018福州联考)下列各组物质,具有相同的最简式,但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的是()聚乙烯和乙烯乙酸和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蔗糖和麦芽糖聚乙烯和聚氯乙烯ABCD解析:选B。最简式相同的有四组,其中蔗糖和麦芽糖属于同分异构体。10能一次区分CH3CH2OH、CH3COOH、和CCl4四种物质的试剂是()A

7、H2OBNaOH溶液C盐酸D石蕊试液解析:选D。依次分析如下:选项CH3CH2OHCH3COOHCCl4A形成均一溶液形成均一溶液分两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分两层,下层为油状液体B形成均一溶液形成均一溶液分两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分两层,下层为油状液体C形成均一溶液形成均一溶液分两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分两层,下层为油状液体D不变色变红色分两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分两层,下层为油状液体11.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6H6O6B乌头酸能发生水解反应和加成反应C乌头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含1mol乌头酸的溶液最多可消耗3molNaOH解析:选B。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8、为C6H6O6,A项正确;乌头酸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项错误;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C项正确;1mol乌头酸最多能够消耗3molNaOH,D项正确。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R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40种B分子式与R相同的酸共有4种CR水解得到的酸至少有5对共用电子对DR水解得到的醇发生消去反应,最多可得到4种烯烃解析:选D。若R水解的醇为甲醇时,则酸为C4H8O2,有CH3(CH2)2COOH和(CH3)2CHCOOH2种结构;若醇为乙醇,则酸为丙酸;若醇为C3H8O,有CH3CH2CH2OH和(CH3

9、)2CHOH2种结构,则酸为乙酸;若醇为C4H10O,有CH3(CH2)3OH、CH3CHOHCH2CH3、(CH3)3COH、(CH3)2CHCH2OH4种结构,则酸为甲酸;醇共有8种结构,酸共有5种结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40种,A项正确;分子式与R相同的酸共有4种,B项正确;R水解得到的酸中碳原子数最少的为甲酸,有5对共用电子对,C项正确;R水解得到的醇发生消去反应,最多可得到5种烯烃,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试回答:(1)巴豆酸的分子中含有_和_两种官能团。(写名称)(2)巴豆酸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巴豆酸_(填

10、“能”或“不能”)使溴水褪色。(4)巴豆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1)碳碳双键羧基(2)2CH3CH=CHCOOH2Na2CH3CH=CHCOONaH2(3)能(4)CH3CH=CHCOOHCH3CH2OHCH3CH=CHCOOCH2CH3H2O14(2018上海宝山区高三一模)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有如图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其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乙酸1丁醇乙酸丁酯熔点()16.689.573.5沸点()117.9117126.3密度(gcm3)1.050.810.88水溶性互溶可溶(9g/100g水)微溶(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_(填“甲”

11、或“乙”)。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_。(2)该实验生成物中除了主产物乙酸丁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有_、_。(写出结构简式)(3)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4)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下列图示的操作中,肯定需要的化学操作是_(填字母)。(5)有机物的分离操作中,经常需要使用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_(填写操作);某同学在进行分液操作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可能是_(写出一点)。答案:(1)乙由于反应物(乙酸和1丁醇)的沸点低于产物乙酸丁酯的沸点,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挥发降低了反应物的利用率,乙装置则可以冷凝回流反应物,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2)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CH3CH2CH=CH2(3)增加乙酸浓度、及时移走生成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4)ac(5)检查是否漏水或堵塞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上的凹槽未与漏斗口上的小孔对准(或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或玻璃塞未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