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5478010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第15章 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都有重要意义。1、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2、动物在水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 水中动物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的摆动)3、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1)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2)行走:如猫、狗、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

2、能奔跑)。(3)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4、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包括鸟类(翼)、昆虫(翅)、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鸟类在飞行时常常是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交替进行。5、强调: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动物的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如:蛙在水中用蹼游泳,在陆地上用发达的后肢跳跃,蜈蚣靠步足爬行,大象靠四肢行走。 同种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但以其中一种为主。6、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和骨连结构成了骨骼,也可以说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7

3、、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8、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9、骨的结构: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神经起调节作用。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密质: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 骨质 骨松质: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骨髓: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松质的腔隙内始终保留红骨髓。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强调:结构认识后,可以理解: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人体有206块骨。10、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

4、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长长:与骺端软骨层的细胞有关11、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长粗: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12、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说明骨中含有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骨煅烧时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是灰白色的硬脆易碎的无机物,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骨放在稀盐酸浸泡,溶解掉的是无机物并有气泡产生,剩下的是柔韧可弯曲打结的有机物,说明骨中含柔韧的有机物,(将脱钙骨煅烧则完全燃烧)。13、骨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1)无机盐主要是钙盐,使骨有一定的硬度。人体内的钙约

5、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2)有机物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一定的韧性。因此,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硬度主要由无机物体现,弹性主要由有机物体现。14、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使骨既坚硬又有弹性。人的不同时期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变化: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儿童少年期多于1/3少于2/3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成年期约占1/3约占2/3既坚硬又有弹性老年期少于1/3多于2/3弹性小,易骨折15、骨连结:骨与骨之间靠纤维、软骨或骨组织相连。 不活动的骨连结:颅骨的连结等骨连结的类型 半活动的骨连结:椎骨的连结等(椎间盘有弹性,减缓

6、对脑的震荡) 可活动的骨连结:也称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16、关节的结构: (结合图形记忆)关节面 关节头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关节窝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分泌滑液。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17、关节的特性:灵活性:A.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可减轻震荡和摩擦 B.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牢固性:A.关节头陷入关节窝内 B.关节囊包绕关节 C.关节周围及关节腔内有韧带加固18、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就是脱臼。19、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20、全身的骨骼肌有600多块,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

7、腹两部分。 (1)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2)骨骼肌的功能:能收缩和舒张产生动力(3)骨骼肌的种类:头颈肌,四肢肌 ,躯干肌。(4)骨骼肌的功能:参与运动、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和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21、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的。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记住特例:(1)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8、(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3)引体向上时(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3)推铅球时(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踢足球时,股四头肌收缩,股二头肌舒张;伸大腿时,臀大肌收缩。22、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还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场所:线粒体)。 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对骨的影响:使骨密质增厚,骨松质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增加骨的营养,使骨长得更长和更粗,也使骨更坚固和更有弹性;-对关节的影响:使关节囊增厚,韧带加粗,关节更加

9、牢固,关节囊和韧带的弹性增加,关节更加灵活;-对骨骼肌的影响:可增加骨骼肌的营养,使肌纤维增粗收缩有力。第16章 动物的行为23、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24、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本能和学习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25、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或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也叫本能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由遗传因素决定,不依赖于个体的生

10、活经验。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先天性行为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实例: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2)后天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26、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有利于个体生存。27、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和特点,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1)取食行为:动物要生存,要不断从外界获取

11、食物,动物的食性不同,取食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动物还具有初步加工食物和贮食的习性。2)领域行为:动物通常使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占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即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可取食、繁殖、抚育后代等。如狗走路撒尿和狐狸散发难闻的气味等。3)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而相互攻击和争斗。它的特点是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4)防御行为:动物通过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假死、断尾、释放臭气、喷洒墨汁等来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5)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后代的抚育等。如失去雏鸟的亲鸟给池塘里的金鱼喂食。6)节律

12、行为: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也有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称为节律行为。日节律(公鸡报晓,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晚活动)月节律(灵长类雌性动物的月经周期)年节律(动物的迁徙、繁殖,鸟类换羽,兽类换毛等)。节律行为与生物体内的生物钟有关,是一种以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复杂机制。7)社群行为: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甚至有的有等级制度。各成员之间有信息交流,利用 声音 、 形体姿态 、动作及 气味 传递信息。28、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攻击行为都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判

13、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29、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30、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31、观察法与实验法的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常常是两种方法综合使用。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32、动物

14、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3)动物对环境有好的也有坏的影响,如帮助植物传粉、播种能促进植物繁殖和分布,同时也能对植物造成危害(如鼠害和蝗灾)。动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或改变环境。33、动物可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34、食物链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复杂的吃与被吃(捕食与被食)的关系,这种链状的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A、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B、注意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C、食物链中只出现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D、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35、生态平衡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例题:在食物链:植物羊狼中,大量捕杀狼,羊的数量会怎样?分析:根据食物链中的关系,如果捕杀了狼,也就是说羊的天敌少了就会大量繁殖,羊数量就会增多;但是同时羊需要的食物就会多了,植物就会减少了,当植物减少,有一部分辜因不得不到食物也会减少,所以羊的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36、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消失,都会影响其它生物的生活,并破坏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