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校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475497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东校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东校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东校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东校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东校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东校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东校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红楼梦中记载:“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这种祭祀和家宴活动的积极意义是( )A. 增强对祖先的崇拜和迷信 B. 强化家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C. 强化传统教育和宗法制度 D. 悼念逝者,寄托哀思2.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 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 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

2、望C. 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 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 )A. 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 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C. 议会由君主负责召集 D. 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4.“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这首民谣应出自()A. 鸦片战争时期 B.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5.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时期整地工具中耕工具夏朝耒、锛、铲、斧锄、博商朝耒、锛、铲、锸、斧、析铲、博西周耒、锛、铲、锸、斧、析、援铲、罅A.已

3、经出现铁犁牛耕 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6.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7.“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4、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8.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9.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10.北宋时东京开封城内:“倘欲修整

5、屋宇,泥补墙壁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南宋时都城临安城内沿街的临时工匠,如补锅、修鞋帽、穿珠子、修刀剪、磨镜等匠人,随时可叫唤有数十种。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A.行业分工开始出现 B.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C.以官营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11.某同学搜集到唐朝晚期的二则史料,一则是关于唐文宗禁止京城夜市的诏令,另一则史料中有“锦江(成都)夜市连三鼓(三更)”的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市的管理落后于新形势 B.南方夜市比北方发达C.市已经突破时空的限制 D.夜市已经与早市相连12.据统计,1502年到16

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C.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D.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

7、生产迅速发展14.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答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这主要表明()A.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形成 B.科技创新助力世界市场发展C.商品是世界联系的纽带 D.英国对海外市场有严重依赖15.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

8、制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16.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17.1913-1928年俄国/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年份191319221928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10272101谷物收获量(亿普特)865673马(百万匹)362434牛(百万头)614666下列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收获量B.“战时共

9、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18.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D.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完全起到阻碍作用19.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

10、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20.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21.赫鲁晓夫逐步改革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并于1958年最终取消了这一制度,新方法规定由国家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这一做法()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11、 B.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实际C.为工业提供更多资金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22.1973年,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这项规定()A.使苏联部分工业实现了市场化 B.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C.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 D.提高了苏联工业企业的公有化程度23.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

12、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是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24.1992年8月4日人民日报载“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家大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这一现象反映了()A.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大型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B.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效益显著提高C.多种所有制

13、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形成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5题17分,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材料二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南宋)华岳田家其三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材料四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1) 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6分)(2) 据材料二,归纳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