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75053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语文七上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亲情单元”首篇,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儿子的悔恨和愧疚之情,和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感悟。课文篇幅不长,叙事头绪也不复杂,但感情深沉,内涵丰富,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本文的朗读语气并不容易把握,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分寸,不可过于夸张。朗读语气要符合作者平静内敛的叙述风格,努力用丰富细腻的语气读出深沉炽烈的感情。【学情分析】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由于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内涵。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来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的母亲在平时生活中对自己的关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

2、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句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在全文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2、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3、了解文章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二)过程与方法继续朗读,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在全文的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唤起学生对母爱和生命的感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深切怀念、悔恨与愧疚,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全文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3、教学难点:了解文章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母亲去世几十年后史铁生写下了一段话: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大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读完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j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怀念之情。k作者的后悔、懊悔之情。l作者的自责、内

4、疚之情。小结:正如史铁生所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对这个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史铁生用一个怀念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而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他选择了秋天的故事。(板书课文题目秋天的怀念)二、走近作者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是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

5、合作死神与少女等。三、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瘫痪( tnhun ) 侍弄(sh) 整宿(xi) 憔悴(qiocu) 仿膳(shn)豌豆(wn) 诀别(ju) 烂漫(mn) 翻来覆去(f) 絮絮叨叨(xdo)2、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明确:四件事:“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3、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秋天?为什么要选择秋天这个季节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明确:(1)天上的北归的雁阵;北海的菊花开了。从北归的雁阵和菊花可以看出史铁生写的这篇课文写的是秋天,菊花是在秋天盛开。(2)因为秋天是一个伤感的季节,而且母亲总

6、想带我去看菊花,舒缓我的心情,她也是在秋天离开我的,所以史铁生选择了秋天这个季节。四、合作探究1、母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印在心底,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大家找一找是哪一句话?明确:好好儿活。2、儿子如何不好好活,母亲才说出了这样的话?明确:(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3)“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3、面对这样一个暴躁儿子,母亲的回应是什么?找出文中原句并赏析。明确:(1)

7、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分析:动作、神态描写。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悄悄”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突出了母亲的细心;“偷偷”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眼边儿“红红”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分析:动作、语言描写。“扑”“抓”“忍”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痛苦的心情,表现出母爱的

8、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3)j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k“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l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j“挡”这个词可以看出母亲担心坐在窗前的我突然想不开,这里的母亲就像一扇门,想挡住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k“总是”一词,表现母亲时时把带“我”出去当作一件重要的事,而根据我身体的实际,除了看花,母亲没有办法想出第二种更

9、让我觉得可以干的事情来。l“絮絮叨叨”一词,表现了母亲因为儿子的答应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以下的很多话,都是不知所措的表现,以至于说漏了嘴。“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一句,一方面表达了母亲过分的快乐,另一方面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所不在,竟然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所谓“爱之深”。(4)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分析:神态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5)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分析:母亲听到“我”的回答后非常意外,没想到求了那么多次,这次我竟然答应了,所以不知所措,表现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终于想起应该要

10、去准备一下。(6)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五、作业布置1、抄写字词积累。2、熟读课文,背诵笔记。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字词积累及部分笔记。二、合作探究1、面对瘫痪的我,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都给予了我最大的照顾,当时她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呢?明确:(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分析:前面提到过“憔悴”一词表现了母亲身心俱疲。(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3)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吐”字表明母亲自己已经不能控制病情了。分析:“大口大口”这个词可以看出母亲已经马上不行了,在大口大口地吐血,母

11、亲已经命不久矣。(4)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分析:母亲的肝癌应该已经到晚期了,折磨地她一晚上都睡不了觉,母亲承受着来自身体的巨大的痛苦。2、史铁生在几十年后回忆说母亲是世界上最最苦的母亲,你认为母亲的“苦”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身体之苦:忍受着肝病的折磨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2)心灵之苦:看着深爱的儿子备受折磨;自己即将离开却无法帮助儿子走出困境。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3)生活之苦:儿子生病后喜欢花的爱好也没有了。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3、

12、母亲自身的苦加上儿子脾气的暴躁,母亲却依然深爱着儿子,在母亲“苦”的背后有一个大大的“爱”字,因为母亲爱的呼唤,暴躁无常的我开始转变,在又一年秋天的时候,妹妹推着“我”去看了北海的菊花,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愿意去看菊花了?明确:在母亲离开了之后,“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爱,“我”暴怒无常的脾气开始转变,母亲苦苦的爱使“我”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让“我”开始想要好好的活,在又一年菊花开了的时候,妹妹推我去看了北海的菊花,我看到了黄色的、白色的、紫红色的话,我的生活开始充满了色彩,以花照应前文,与前文形成对比,通过热烈活泼的景物描写,反衬失去母亲的悲哀与痛苦.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

13、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4、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明确: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三、课堂总结 正如史铁生所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对这个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史铁生用一个怀念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除了秋天的怀念

14、这篇课文,史铁生在他很多的文章里也写到了对母亲的情感,请仔细阅读老师发给大家的课外补充材料,分析一下史铁生又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的?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地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2. 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隔一段时间就会在我的黑夜里重复一回:母亲,她并没有死,她只是深深地失望了,对我,或者尤其对这个世界,完全地失望了,困苦的灵魂无处诉告,无以支持,因而她走了,离开我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不再回来。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

15、:“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到底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我便在醒来时、在白日的梦里为它作一个续:母亲,她的灵魂并未消散,她在幽冥之中注视我并保佑了我多年,直等到我的眺望已在幽冥中与她汇合,她才放了心,重新投生别处,投生在一个灵魂有所诉告的地方。史铁生庙的回忆3.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4.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