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4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5469576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4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2014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2014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4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4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卷(选择题,共2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A.鸡蛋 B.西红柿 C.米饭 D.牛肉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的氧气的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两个氮分子:2N B.钙离子:Ca2+ C.两个氢原子:2H2 D.氧化镁:MgO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

2、时都放出热量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5.图1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B.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7.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3、: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8.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纸张要双面使用 B.随手关闭水龙头 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 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9.图3所示实验不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10.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给轮胎打气 B.粮食酿成酒 C.铁水铸造成锅 D.过滤粗盐水11.图4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2.下列对科学知识的应用错误的是A.铁由于导热性能好,用来做暖气片 B.铅锑合金由于熔点低于,用来做保险丝C.甲醛由于有防腐作用,用来保鲜食品 D.洗洁精由于有乳化作用,用来除去餐具油污13.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4、.松香、玻璃、沥青属于非晶体 B.尿素、氨水、磷矿粉属于氮肥C.白酒、雪碧、蒸馏水属于混合物 D.橡胶、氯化钠溶液、石墨属于导体14.图5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甲: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B.乙:铜片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比银活泼C.丙: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一根远离,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D.丁:测力计示数与钩码重相等,说明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卷(非选择题,共73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Cl 35.5 K 39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27.图10是小明眼镜

5、的照片。(1)小明是近视眼,所用的镜片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2)眼镜所用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3)眼镜戴久了,镜架上会产生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O3。铜生锈除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 有关。28.双能源(汽油和天然气)汽车以其经济、污染小等优点倍受人们青睐。(已知汽油的热值为3.2107J/L、天然气的热值为7.2107J/m3)(1)内燃机是汽车的“心脏”,它是把内能转化为 的机器。(2)完全燃烧9L汽油放出的热量与完全燃烧 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相等。(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9.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6、。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可用 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2)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4)小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其目的是: 。(5)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图11是元素周期表中碘的一格,请写出从中获取的一条信息: 。30.根据图12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甲是蒸发溶液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活塞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燃烧需要 。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3)丙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

7、。3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3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图14所示的是A、B、D、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为 。(2)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物质E的用途之一为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7分)35.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

8、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 ,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图20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1所示的实验。【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2)将a端插

9、入蜡烛的焰心。(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四、计算应用题(5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36.某兴趣小组用图22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加热时间/min0t1t2t3

10、固体质量/g28.023.218.418.4(1)共制得氧气 g。(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1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8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纸张要双面使用 B随手关闭水龙头C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 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9图3所示实验不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10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给轮

11、胎打气B粮食酿成酒C铁水铸成锅D过滤粗盐水11图4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2下列对科学知识的应用错误的是A铁由于导热性能好,用来做暖气片 B铅锑合金由于熔点低,用来做保险丝C甲醛由于有防腐作用,用来保鲜食品D洗洁精由于有乳化作用,用来去除餐具油污13对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松香、玻璃、沥青属于非晶体 B尿素、氨水、磷肥属于氮肥C白酒、雪碧、蒸馏水属于混合物 D橡胶、氯化钠溶液、石墨属于导体14图5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甲: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B乙:铜片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比银活泼C丙: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一根远

12、离,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丁:测力计示数与钩码重相等,说明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15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A焦耳B牛顿C阿基米德D托里拆利16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根据音色辨别蝉鸣虫吟B街道上的噪声设备可以减弱噪声C水面舰艇是通过电磁波搜寻水下目标的D移动电话和电烙铁都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17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只信鸽的质量约为5kg B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4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m/s D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05m1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冰雪消融积水干涸滴水成冰霜满枝头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