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见管道护理-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469522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8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常见管道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ICU常见管道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ICU常见管道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ICU常见管道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ICU常见管道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U常见管道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常见管道护理-(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U常见管道护理,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ICU,ICU常见管道,1、气管插管导管 2、气管切开导管 3、有创、无创呼吸机管道 4、动脉导管、静脉导管 5、胸腔闭式引流管 6、伤口引流管 7、氧管 8、胃管 9、尿管,气管插管导管,【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2变化。 2、注意观察导管插入的深度。 3、观察气管分泌物的性质、颜色。 4、拔管后的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皮肤黏膜色泽是否红润,同时遵医嘱行血气分析;观察有无喉头水肿、黏膜损伤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气管插管导管,【护理要点】 1、环境要求:

2、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度左右,相对湿度60%。 2、仪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 3、无论是经鼻腔或口腔插管均应注意固定牢固,做好标记;防止口腔插管时牙垫脱落;注意导管插入的深度及插管与头颈部的角度。 4、气囊管理: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在给气囊放气前或拔除导管前,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5、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有效的进行气管内吸痰,吸痰管一用一换,顺序为气道、口腔、鼻腔;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气管插管导管,【护理要点】 6、卧位:如无禁忌症,抬高床头30度为宜,以减少返流和误吸 7、气道

3、湿化:气管内每日滴入湿化液200300ml,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痰液干燥结痂。 8、保持气管插管局部清洁: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如被污染应立即更换,每天做口腔护理两次。 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尤其是躁动、小儿、清醒对插管不耐受者,有自行拔管发生窒息的危险,遵医嘱对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或使用镇静药物。,气管插管导管,10、拔管后的护理: (1)4小时内禁食,因为此时声门关闭功能及气道反射功能不健全; (2)禁止使用镇静剂,因在拔管后如有烦躁可能是缺氧的表现; (3)予定时翻身、排背,鼓励患者咳嗽、咯痰。 (三)指导要点 1、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恐惧感。 2、吸痰前应与患者做好有效的沟通交流

4、,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气管切开导管,(一)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2变化,特别是气管切开术后三天的患者应重点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 2、观察气管分泌物的量及性状。 3、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4、严密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气管切开导管,(二)护理要点 1、环境要求: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度左右,相对湿度60%。 2、仪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 3、术后取平卧或半坐卧位,慎用镇咳止痛药。 4、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吸痰动作轻柔,吸痰管外径要小于

5、套管内径1/2,吸痰管一用一换,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痰液粘稠给予雾化吸入,气道内泵入湿化液,定时翻身、拍背。,气管切开导管,(二)护理要点 5、手术创面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套管口盖一层无菌湿纱布,切口处纱布每班更换一次,并用酒精消毒周围皮肤。 6、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时,要随时注意气囊压力,防止漏气。 7、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度。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8、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9、堵管护理:堵管后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6、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吸痰器等用物,同时作好交班。,气管切开导管,(三)指导要点 1、吸痰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 2、佩带气管套管出院者,应告之患者及家属: (1)不可取出外套管,注意固定带是否固定牢固,以防套管滑出发生意外。 (2)沐浴时防止水渗入气管套管内,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清洁消毒内套管的方法,,有创、无创呼吸机管道,1、长期上机的病人每星期更换一次,如有污染随时更换。 2、保持积水杯在最低位置,及时倾倒积水。,动脉导管、静脉导管,血管内留置导管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因导管插入、护理等不当,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十分常见,部

7、分病人因此而死亡。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CRBSI,特订本措施。,动脉导管、静脉导管,【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其制造厂名称/地址/商标、产品名称/型号、卫生许可证号、使用说明、灭菌方法和有效期、生产日期等信息齐全,无破损、失效、污

8、渍。,动脉导管、静脉导管,【置管时】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动脉导管、静脉导管,【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

9、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动脉导管、静脉导管,【置管后】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

10、防导管内血栓形成。,【置管后】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尽可能限制导管留置时间,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0、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动脉导管、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管,1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

11、(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并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了解肺膨胀的情况。如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存在影响气体的引流时,可在引流瓶内加入数滴95%的酒精,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消除泡沫,保证引流通畅。为保持引流管通畅,手术后要经常挤压排液管,一般情况下,每30min挤压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胸腔闭式引流管,挤压方法:(1)护士站在病人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频率要快,这

12、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后两只手松开,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反复操作。 (2)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遇到特殊情况时,如病人发生活动性内出血,应不停的挤压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2每次换引流瓶时,要盖紧瓶盖,各部衔接要紧密,切勿漏气,连接引流管的管头要在液面下24 cm,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管长短要适度,一般为6070 cm.过长不易引流,过短易滑脱,质地柔韧。水封瓶内装无菌盐水500ml,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处6070cm,以防液体倒流进入胸膜腔。水封瓶及外接管应无菌消毒,有刻度。,3、

13、当发现引流管不通畅时,应积极采取措施,用手挤压引流管或空针抽气或轻轻左右旋动引流管,使之通畅,如仍不通畅,则报告医生并协助再行处理。 4、搬动病人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以免瓶内液体倒流,导致感染;对有气体逸出的病人,需始终保持引流管通畅,绝不可随意夹管。 5、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胸腔闭式引流管,伤口引流管,伤口放置引流管的目的是排出局部或体腔内的积液、积脓、积血等,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保证缝合部位愈合良好,减少并发症发生。 (一)被动引流 又称开放式引流,引流物凭借体内液体与大气压间的压力差或依靠体位及毛细管作用和虹吸作用使液体排

14、出体外。这类引流管除了易受血凝块及纤维蛋白质阻塞而引流不畅外,还易发生逆行感染。因开放式引流起着双向通道的作用,体内液体可以流出,体表细菌也可沿管道出口自由进入体内,导致感染。 (二)主动引流 又称闭式吸引引流。鉴于开放的引流的缺点,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闭式引流,使用时将引流管和负压源相接,从而使管内产生持续的负压吸引作用,引流效果良好。,(三)伤口引流并发症及护理 1.在伤口引流过程中,可发生感染,出血,损伤周围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组织,压迫内脏空腔脏器引起漏或瘘管,以及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掉入体腔等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预防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放置引流物的位置需正确,引

15、流物应按体位放在引流部的最低位,以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引流管不扭折、不受压。如管腔被血块、粘液或坏死组织等堵塞,可松动引流管或轻轻抽吸和冲洗引流管。 3.防止引流物掉入体腔或伤口内,深部引流物必须用缝线固定于皮肤上,或用安全别针固定。拔除时,先轻轻予以松动或扭转,使与周围粘连部分分离,然后拨出,以免折断在伤口内。放置引流物的类型、数量、位置必须详细记录,取出时应进行核对。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准确记录,以资比较。为预防目的而放置的引流物,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为治疗目的放置的引流物,应在引流液减少后,逐步外拔,让窦道从底部向外逐渐愈合,防止遗留残腔。连接负压源的引流管如遇活动性出血

16、,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以免加重出血。甲状腺手术后则例外。,伤口引流管,氧管,1.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某些缺氧的病人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2 给氧导管的选择鼻塞式。鼻勾式 耳套式,日常规更换鼻导管,保持并检查鼻腔及鼻导管是否清洁、通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发现堵塞或污染及时更换鼻导管;如患者有鼻饲管时吸氧管可从鼻饲管同侧鼻腔插入,将鼻塞头部剪下,使用3M丝质胶布1cm将鼻导管头布包裹,插入鼻腔深度2cm;交接班时取下鼻导管检查供氧是否清洁、通畅,方法为将鼻塞放入水中检查水泡的逸出或将鼻塞出气口放入手心观察氧气的流量是否通畅。,胃管,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 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护理时应注意避免胃管污染,以及胃管脱出,导致误吸. 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A.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