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景德镇战略规划全案82p-doc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467435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DF 页数:8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景德镇战略规划全案82p-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战略管理}景德镇战略规划全案82p-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战略管理}景德镇战略规划全案82p-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战略管理}景德镇战略规划全案82p-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战略管理}景德镇战略规划全案82p-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景德镇战略规划全案82p-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景德镇战略规划全案82p-doc(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略管理景德镇战略 规划全案 82pdoc 战略管理景德镇战略 规划全案 82pdoc 一、前言 二、城市性质与定位 三、城市发展目标 四、本次总体规划的重要原则及依据 五、本次总体规划的范围及期限 六、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 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八、城市规模 九、中心城区规划 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十一、旅游规划 十二、交通规划 十三、环境保护规划 十四、绿地系统规划 十五、城市给排水规划 十六、电力规划 十七 邮电通讯规划 十八、 燃气工程规划 十九、防灾规划 二十、近期建设规划 二十一、郊区规划 二十二、规划实施措施 二十三、附则 一、前言 景德镇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 24

2、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是中 外著名的千年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景德镇市因瓷而名、因瓷而兴,其烧制 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千年窑火的神韵铸就了景德镇历史的辉煌。“新平冶陶,始于汉 世”。景德镇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因进御瓷器,名扬天下,并发展成为与 汉口、佛山、朱仙镇齐名的全国四大名镇。在千年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景德镇“集全国名窑 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享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 声如磬”之美誉的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域,施于外洋”。景德镇陶瓷海上贸易线路,被称 之为“陶瓷之路”,与著名的“丝绸之路”一样,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

3、经济文化的往来和 交流,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据传中国“china”一词便来源于景德镇在唐朝武德年间 的称号“昌南”。 秉承灿烂的千年历史,延续光辉的华夏文明,成为景德镇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建设的一贯出发 点。建国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立足市情,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强城市建设,把城市规 划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自 1955 年至 1985 年, 曾经先后做出过 11 个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包 括历次修编和调整)。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景德镇被国家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 1957 年 6 月上旬,市建设委员会编制了景德镇市城市建设初步规划(19561967 年)。方案确定景德镇市城市性质为“以

4、瓷业生产为主的轻工业城市”;其发展规模为 “1967 年 25 万人以上” ;“面积由原来城区的 5 平方公里扩大到 93.524 平方公里(包括 山地、河湖、道路)”。主要布局为老城区分为机关行政区、生活区和工业改造区三大片, 老城区东面八公里为新工业区,沿南河北岸呈矩形,开辟宽 30 米的主轴路(今珠山路)、 马鞍山路、东一路,形成东西向交通干道,以珠山大道、中山路和中华路为主干道将上述各 区联为一体。但因部分经济指标过大,超出了地方政府能够承担的的经济负荷,规划目标未 能完全实现。 1957 到 1975 年 6 月在前面方案的基础上,先后修订编制了 8 个城市规划方案,就地方铁 路的走

5、向,如何分散老城区工业和人口,建立卫星城镇等问题分别做出了规划。 1962 年形成的第九修改方案指出:工业发展应以瓷业为主,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陶瓷工 业基地和赣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中心城市之一。 期间,城市规划工作完全中止,城市建设进入完全的混乱状态。 1975 年 6 月以后城市规划工作逐步恢复,当年 10 月结合皖赣铁路站场建设,编制了景 德镇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761985 年),此后进行了修改。 1979 年 5 月,开始了景德镇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1980 年 7 月完成初稿,1982 年 10 月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稿, 1983 年 11 月, 经专家和技

6、术人员讨论通过了技术鉴 定。1984 年 5 月 23 日,省人民政府正是批准了景德镇城市总体规划。这个规划确定 景德镇市的城市性质为“历史文化名城、陶瓷工业基地、和著名的瓷都”,城市发展规模为 “人口近期(1990 年)达到 32 万,远期(2000 年)控制在 40 万以内”。建成区面积 “到 1990 年,为 32 平方公里,2000 年为 40 平方公里”。城市布局为“旧市区、东市区、 西市区三大片”。形成“分区条块组合”,城市建设发展的方针市“逐步改造老市区,配套 完善东市区,重点建设西市区”。为了确保这个规划的实现,还加强了局部详细规划工作, 进行了文物古迹与风景名胜资源的普查,并

7、抓紧编审城镇规划,注意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力求建设符合地方特点,把文化名城、山水城市风格、陶瓷工业城市融为一体。 景德镇市 19822000 年总体规划于 1984 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通过后开始 实施,并于 1995 年、1999 年两次进行了修改。1999 年修订的景德镇城市总体规划 确定景德镇的城市性质为:中外著名瓷都;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赣浙皖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中共景德镇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的建 议指出:今后 15 年,景德镇旅游业要形成综合配套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 21 世纪的外 向型经济又一新兴支柱产业,使景德镇旅游业在全

8、国、全省占有重要的席位,初步建立成以 陶瓷为特色的中国重点优秀国际旅游城. 2001 年 6 月通过的景德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城市战略 定位为:重振瓷都雄风,把景德镇建设成为经济实力较强的“经济重镇”挖掘文化底蕴,把 景德镇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江南旅游都市。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面对中国入世后各种发展机遇与挑战,特别是新一届历史文化名城的评 审以及迎接千年置镇的到来,原有的城市格局已不能满足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落后的城 市面貌与千年的文明历史形成较大的反差。进行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为景德镇迫在眉睫 的一项重大任务。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对景德镇市提出的

9、“重振瓷都雄风,建设经济实力 较强的经济重镇,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江南旅游都市”的总体构想,结合景 德镇市“十五”计划发展纲要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受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武汉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特制订本次景德镇市 20022020 年总体规划纲要,以便于对下一步的 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原则上的指导与控制。 二、城市性质与定位 1、城市发展的六大优势 (1)博大精深的历史资源: 景德镇是中国首批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市的世界知名度极高,可与北京、西安 齐名。1700 多年的悠久历史,置镇 1000 年的辉煌成就,在国内屈指可数,在历史上的优 势地位显而易见。景德镇瓷器文化

10、更是源远流长,千年不断的御窑烟火、灿烂的陶瓷文化、珍 贵的陶瓷古迹、精湛的制瓷技艺、古今杰出的陶瓷名家、精美的陶瓷艺术、独特的陶瓷习俗、 驰名世界的陶瓷产品,构成了景德镇市独一无二的历史资源。 千年窑火,绵绵不熄,孕育了当今的景德镇人民,厚集薄发的文化底蕴,古色幽香的生活品 质,成为景德镇市迈向新千年的夺耀眼夺目的光环。引以为豪的“昌南”文明在繁荣的现代 生活氛围中得以发扬光大。陶瓷文化是景德镇的灵魂,它对于景德镇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城市 本身所具有的涵义。 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在考察景德镇的时候,强调“要发展景德镇经济,首先必须重振 “瓷都”雄风,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经济重镇”

11、。传统的陶瓷是景德镇 的传统工业,瓷都是景德镇最响亮的品牌。这块牌子不能丢,要举得更高。” 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是景德镇营造独特的文化资本之根本所在。正视历史所遗留的一切,并 且旗帜鲜明的走文化复兴和陶瓷振兴之路。重塑历史名城的形象,延续千年窑火的文明,提 升历史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首位度影响,是对景德镇这样的城市进行定位的首要因素,也是 进行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申报的必要保障。 (2)无与伦比的旅游区位 从宏观背景分析,景德镇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区结合部的中心地带,在 500 公里以内,拥有上海、南京、武汉、长沙、福州、南昌、杭州、合肥 4 个直辖市以及省 会城市,便捷的高速公路

12、框架为景德镇勾画了一个极佳的 4 小时半径经济圈。8 小时以内是 推动人流、物流繁荣的最佳时空距离。在 4 小时经济发展半径内,景德镇和江西省将有条件 更便捷地接受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闽东南的经济辐射,发挥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从发展物 流贸易的角度来看,景德镇极具发展潜力。 从中观背景分析,在以景德镇为圆心的 200 公里的范围内,拥有“三湖”(鄱阳湖、千岛 湖、太平湖)、“六山”(黄山、九华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的丰富自然旅 游资源,再加上南昌、景德镇、歙县、衢州四个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旅游 空间资源。 从微观背景分析,景德镇的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在旅游

13、资源方面有着瑶里、 金竹山寨、玉田湖、翠平湖、洪岩等以田园风光、乡土特色而著称的著名风景区;在古建筑 方面,拥有以宋代红塔、清代县衙、古戏台为代表的历史文物遗迹;而艺术成就最高,最具 有国际影响力和旅游号召力的则是它在中国制瓷历史上为人类留下的杰出瑰宝:著名的世界 制瓷黏土(高岭土)的发源地高岭古瓷土窑遗址,自五代至明代的陶瓷古窑遗址湖 田古瓷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明清两代的皇家制瓷基地御窑厂遗址以 及代表景德镇制瓷辉煌历史的标志性建筑龙珠阁。 从景德镇得天独厚的区位以及旅游资源条件来说,走外向型发展模式,将使景德镇成为极具 发展潜力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3)丰富宝贵的自然资源

14、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 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 居东经 11657-11742,北纬 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 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 均海拔 320 米,年平均气温 17C,年降雨量 1763.5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009.8 小 时。 景德镇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主要矿产有瓷石、高岭土、煤、钨、砂金、铜、萤 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别是瓷石、高岭土蕴藏量更为丰富,目前探明

15、的储量,仍 可开采 300 多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60.9%,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距市区 50 公里处 仍保留原始森林,栖息着熊、虎、猴类等多种动物,并生长有红豆杉等珍稀树木。浮梁县瑶 里镇的汪湖、白塔寺、梅岭,鹅湖镇的高岭土、东埠村等都是终年云雾缭绕、山清水秀。历 史上景德镇特产素有一瓷二茶之称,茶叶是景德镇名产之一。早在唐代,景德镇就是全国 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诗人白居易著名诗篇琵琶行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 去的诗句, 当时, 景德镇茶叶税收占全国茶叶税收的八分之三。 浮红茶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曾获得 1915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近年培育和研制的名优茶得雨活茶、瑶里崖

16、玉、浮瑶仙芝绿茶畅销市场。得雨活茶已被选为人民大会堂特供茶、国宴茶。 如此宝贵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为景德镇未来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原动力和后备能源。因地制宜, 结合旅游的开发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景德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必然趋势。 (4)日趋完善的经济体系: 景德镇是江西省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经济综合实力位于江西省第三, 排在南昌和九江之后, 是全国重要的陶瓷产地 。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结构比较来看,景德镇的轻、重工业的比重由 1980 年的 49.62: 50.38 变为 2001 年 26.75: 73.25,这个比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景德镇在整个中 国工业化进程当中,原有的以陶瓷产业为主的轻工业体系逐步进行分化,以更为全面的工业 结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以昌河汽车、昌河飞机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和以焦化煤气厂为主 的化学加工产业占据了工业体系中 70%的比重,重型加工企业对解决就业问题和对经济的 拉动作用日益凸现,但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陶瓷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同行业竞争 中逐渐失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2001 年景德镇陶瓷产业占全市 GDP 的比例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